2013年01月07日 08:32
來源:東方今報
1月4日晚,中國首位女航天員、東方今報讀者俱樂部終身榮譽會員劉洋回到她闊別3年的家鄉——河南鄭州,這也是她成功“飛天”后首次回娘家。據悉,劉洋此行是為了參加7日將舉行的感動中原活動。
5日上午,劉洋來到她的初中母校鄭州三中,看望分別19年的老師們,并和學弟學妹們面對面拉家常,鼓勵大家“再堅持一下”。謝恩師的她,也收到校長回贈的特別禮物,其中包括由東方今報記者撰寫的《飛天嫦娥劉洋》。
□東方今報首席記者夏友勝
實習生 樊雪婧/文
記者 袁曉強/圖
回家“首站” 先謝恩師
19年前,扎著馬尾辮的劉洋告別鄭州三中,19年后,一身戎裝的劉洋,再次回到留下她青蔥歲月印記的地方。
5日上午9時許,在鄭州市副市長劉東的陪同下,身著“天空藍”航天服的劉洋,出現在熟悉的校園時,一個學妹跑上去將手里的鮮花獻給了劉洋,正在操場上上體育課的孩子們奔向劉洋,此起彼伏地喊著同一句話:“歡迎學姐回家!”
劉洋笑著招手致意,并主動上前去和學弟學妹們一一握手,熱情地問好。
四樓的會議室,初中的老師來了,當年的老同學也來了,熱熱鬧鬧地坐滿了一屋子。
沒參加母校70周年慶留遺憾
“學校變化真的很大,大門變漂亮了,教學大樓更高了,化學實驗室也變得先進了!”參觀著越變越好的校園,劉洋一路都在說“太好了”。
學校的宣傳櫥窗里,有一封劉洋去年10月寫給母校70年校慶的賀信,“我的每一點成長進步,都得益于母校長期培養教育打下的堅實基礎,是你們托舉我飛上藍天,遨游太空。”
看到這封信,勾起了她沒能回來為母校祝賀的歉意:“知道校慶時特別高興,很想很想回來,可由于工作的原因,實在是沒有辦法,只能寫一封信祝福,現在回想起來都一直覺得特別遺憾。”
雖然離校19年了,對于母校的感情,她卻一直沒有變過。“這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雖然經過了這么多年歲月的變遷,但那種味道、那種感覺,都非常熟悉的。”
一眼認出70歲的班主任
剛進會議室,劉洋第一眼就認出了她當年的班主任王秀菊老師,當年一頭烏黑的王老師,現已白發蒼蒼。歲月改變的是容顏,不變的是珍貴的師生情。
“王老師,您好,我來看您了,您身體還好吧?”
劉洋把鮮花雙手獻給了王秀菊。得知劉洋要回來,已經退休的王秀菊特地從北京的女兒家回到了鄭州,就是想見見自己引以為傲的學生。
“劉洋個子長高了!其他變化不大,還是像那時候一樣漂亮。這么多年沒見,我一眼就認出了她。” 70歲的王秀菊老師笑得合不攏嘴。
提起初中時代的劉洋,王秀菊老師笑著說:“這妞性子沉穩,是個聽話的好學生!學習很努力,做什么事情都很有毅力。”
“劉洋,還記得這幾位老師嗎?”王老師指著站在一旁的幾位老師問。“當然記得!您是韓老師,教我語文;您是曹老師,教我英語……”劉洋一一認出了每位老師。站在一旁的曹老師欣喜地說:“真好真好!你記得不,你那時候英語特別好!”劉洋羞澀地笑笑說:“現在也不好了,曹老師知道肯定要生氣了呢!”
今報記者寫的書“禮”贈英雄
參觀完校史室,母校帶給劉洋一個意外的驚喜:桌子上整齊擺放著4個包裝精美的盒子,校長查保翔告訴劉洋,這是母校送給她的禮物。
禮品一一打開,劉洋臉上的表情,除了驚喜還是驚喜:代表“問鼎蒼穹”的司母戊鼎,印有飛天字樣的青花瓷盤和唐三彩的馬,還有一本由東方今報記者為劉洋而編著的書《飛天嫦娥劉洋》。
劉洋將自己帶來的神九對接模型贈與母校,并親筆寫下“承載理想,放飛希望”的祝福。
鼓勵學弟學妹“再堅持一下”
劉洋回到母校,最激動的要數師弟師妹們。“19年前的今天,我跟大家一樣,坐在這明亮的教室里,學習知識、放飛理想;19年后的今天,我在這里看到朝氣蓬勃的同學們,就看到了祖國的未來,看到了祖國航天事業美好的明天。你們每一個人都是國家的希望,都是國家的棟梁之才!”
劉洋還給同學們贈送了她親筆簽名的照片,并鼓勵同學們要堅持自己的理想。“有很多大家想不到的理想、想不到的夢想,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綜合國力的增強,在不遠的將來都會變為現實。所以只要大家從現在開始學好知識,打好基礎,鍛煉好身體,將來有一天你們就會實現一個連你們自己都想象不到的理想。”
最后,劉洋還說:“成長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每個人都會遇到很多挑戰。我希望大家在任何時候,在堅持理想、堅持追求、面對困難和挑戰的時候,都告訴自己,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