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樓市瘋狂大潮退去 三類人或將離場
這個周末,樓市又有大消息。長沙無錫嘉興等城市推出了新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尤其是保定拋出了史上最嚴的房地產調控政策,給房地產行業帶來了巨大沖擊。
今年3月以來,一場樓市調控席卷全國,已有接近60城出臺170余次調控政策抑制房價過快上漲。
樓市“限售大軍”再擴容
保定買房拿證后10年內不得賣
近日河北保定一宗新掛牌的住宅用地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5月份,保定分兩批次掛牌30宗土地,其中2017-30號土地備受業內關注。
該地專門出具“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須知”,規定競得土地的競買人需告知購房人,在取得不動產權證之日起10年內不得買賣;最高土地限價1100萬元/畝;最高房屋銷售限價13000元/平方米;競得人競得土地后,在其建設完工后,不得自持自己開發的房產,應全部進行市場銷售。
這是全國對住宅限售時間最長的政策,目前各城市普遍限售時間為2到3年。雖然只有一宗土地有此規定,但是該政策的出臺,足以對樓市的投資者起到警示作用。有業內人士甚至認為,這次可能是保定土拍新模式的“試水”。
“5.20”一天之內,長沙市住建委、無錫市住建局、嘉興市住房保障局相繼出臺限售政策。
長沙要求,在限購區域內購買的商品住房,需取得《不動產權證書》滿2年后方可上市交易。
無錫規定,購買住房(含二手住房)在取得不動產權證2年內不可轉讓;法人單位購買住房(含二手住房)在取得不動產權證3年內不可轉讓。
嘉興指出,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取得住房不動產權證未滿2年的,不得上市交易,不得辦理轉讓公證手續;對在市區范圍內已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新購買住房,取得住房不動產權證未滿2年的,不得上市交易,不得辦理轉讓公證手續。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出臺限售政策的城市已經達到30個城市,包括成都、廈門、福州、青島、杭州、廣州、珠海、惠州、揚州、常州、長樂、閩侯、徐水、啟東、白溝、海南、東莞、西安、濟南、鄭州、高碑店、蕪湖、開封、南京、無錫、長沙、嘉興、承德、保定、北京(保定、北京等均為有部分限制)等。
“限售,事實上就是樓市的去杠桿政策,按照3至5年的交易周期看,已經不太可能吸引高杠桿的高成本資金進入。限售未來預計將快速向三四線蔓延,后續可能會超過50個城市執行限售。”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表示。
大潮退去后三類投資客將離場
“限售政策是此輪樓市調控的最大亮點,也是一個新的趨勢。”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當前的限售政策會帶來兩種效應:第一是出貨套現難;第二是持有的成本開始上升。通過限制住房交易后的再次轉讓,防范資金快進快出,有力打擊各類炒房和套現的現象。
“一般投資客都會找周轉得比較快的物業來投資的,限售之后,這些房子失去流動性,投資客入市的概率就小了很多。”美聯物業全國研究中心總監何倩茹也認為,限售最大的積極作用就是打擊投資客,只有把投資客穩定下來了,房價“快上快下”的情況就會被抑制下來。
對此,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表示,從個人投資投機者來看,當市場調整期與風險來臨之后,資金在各個城市間的輪動效應也結束,房價上漲預期打破,樓市瘋狂大潮退去之后三類投資投機客將退場:
1、“加杠桿”入市的“散戶”
2、運營狀況不佳的私營企業主
3、特定需求的群體也有可能拋售房產
兩個月60城調控超170次
熱點城市新房價格下降
這一輪樓市暴漲的起始點在于2015年4月。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3月,70個大中城市的房價顯示全部同比下跌,這也說明當時的房價已經跌回了2014年。不過伴隨著當時多地出臺的樓市刺激政策,到了4月份,深圳房價率先出現同比上升,隨后上海、北京等熱點城市也開始加入房價同比上漲城市。
截至2016年4月,70個大中城市超九成房價上漲,統計局也開始喊話“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上漲過快”。
在一年不到的時間內,部分城市的新房價格不斷上漲,一線城市的年度漲幅甚至全部超過20%。在房價“高燒不退”的情況下,2016年9月30日晚,各地陸續重啟樓市限購政策并在今年3月開啟了一場大規模樓市調控。
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曾表示,新一輪房地產調控措施對房價和其他房地產相關指標的影響,有可能在4月份以后陸續顯現。
以深圳市為例,深圳作為領漲全國房價的一線城市,在調控政策下,深圳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已連續多月下跌。
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官網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深圳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190269平方米,環比大漲136.9%,同比減少24.7%;成交均價為54619元/平方米,環比微跌0.2%,同比增長9.5%。
據報道,去年10月,深圳出臺新一輪調控政策提高購房門檻,讓投機行為受到了限制和打擊。截至目前,深圳新房住宅成交價格連續7個月下跌,且保持在55000元/平方米左右,呈現平穩態勢。
打響最新一輪樓市調控的城市則為北京。自今年3月17日以來,北京市已經連續出臺了多項樓市疊加政策促進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包括認房又認貸、非普通二套房首付提至八成、限購“商住房”、住宅平房納入限購范圍等多項嚴厲措施。在業內看來,北京調控啟動了“打補丁模式”,政策連發主要是為了堵炒房漏洞。
自今年“3 .17”樓市調控政策實施以來,北京新房市場降溫明顯。根據有關中介機構公布的數據,2017年4月,北京全市新建商品住宅共網簽2767套,比2016年4月下滑48.9%。與此同時,二手房交易則出現了比較大幅度的下降,4月二手住宅共成交16794套,環比下降35.12%。
而據北京中介反映,在樓市調控政策出臺之后,市場卻有降溫。“有可能好幾天都沒有一單成交”成為現在的日常。另據上述中介反映,門店合并也開始出現,“有些門店的人員比較少,就把其中一家關了,兩家門店把人員合并。”
作為熱點二線城市,河南省鄭州市的房價表現也一度搶眼。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去年9月,鄭州房價漲幅排全國第一。
不過伴隨著住房限購措施以及后續出臺的一系列調控措施,數據顯示,鄭州房價已有明顯回落。
從鄭州市房管局近期發布的房地產市場數據來看,4月份鄭州市商品住宅成交均價回落至8167元/平方米,3月份的數據顯示為9919元/平方米,銷售均價環比下跌1752元/平方米。而就在今年2月,鄭州商品住宅價格破萬,達到10465元/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