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頗具知名度的自助餐品牌金錢豹,在北京、上海的最后幾家門店也進入歇業狀態。
7月5日,澎湃新聞來到金錢豹集團總部所在地——上海金錢豹大酒店。銘牌顯示,該酒店1樓為國際美食百匯(即金錢豹自助餐),3、5、6、8曾則為金錢豹宴會廳。澎湃新聞記者發現,該門店自助餐區已于6月18日停業,宴會廳區正常運營。
在金錢豹集團總部7層,目前僅有少數被欠薪的行政辦公人員在值守,但對上門要求退款的消費者,以及追討貨款的供應商,他們則是一問三不知。
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金錢豹多名工作人員提到,該公司內部存在管理混亂,部分分店領導涉嫌“腐敗”,再加上前任領導激進推廣“預付卡”,導致了今日的困局。
上海兩店欠薪已近1500萬元
下午三時許,澎湃新聞記者來到地圖上標記的金錢豹總部——位于上海市延安西路的上海金錢豹大酒店。
酒店前臺立著公告稱:“因公司內部工程維修,近日百匯(自助餐)暫停營業。”
有現場工作人員對澎湃新聞稱,自助餐廳6月19日就暫停營業了,公司同時拖欠員工工資和供應商貨款,導致“無米下鍋”。
劉先生是延安西路店日本料理案臺的廚師,工作已近10年。他向澎湃新聞介紹,目前4、5月份工資均被拖欠,本月發薪日在即,恐怕也是希望渺茫。社保金也未如期繳納,導致自己的社保賬戶被封號了。
澎湃新聞在金錢豹大酒店的集團總部、國際美食百匯等辦公區走訪發現,不少員工目前處于“想走不敢走”的尷尬狀態。
金錢豹自助餐的行政人員邊玩王者榮耀邊說,已經被拖欠倆月工資,也不敢走,一走工資就徹底沒戲了,只能守著。
在大廳,還有從異地趕來討薪的工作人員,但也只能無功而返。
一位金錢豹延安西路店的工作人員稱,自助餐店店長的工資也被拖欠,同樣討薪無門。
據澎湃新聞了解到的情況,僅金錢豹在上海楊浦、延安西路兩店的自助餐們的點,合計欠薪及經濟補償金已近1500萬元。
突然關門,消費者申請退款難
相比員工,消費者還面臨著充值會員卡作廢的風險。
在延安西路的金錢豹集團一間辦公室內,十余位消費者圍著在本子上自發登記聯系方式、卡號、余額。澎湃新聞走訪發現,從大廳到自助餐公司辦公區,再到集團辦公區,到處都有寫滿消費者信息的登記表。
一位消費者向澎湃新聞稱,餐廳停業十分突然。6月初,她聽聞其他金錢豹停業后曾來就餐,“那時候就有端倪,菜品已經不新鮮了,大周末的人還特別少,但沒人說會停業”。
在場消費者均表示,從始至終未接到金錢豹方面的閉店通知。澎湃新聞翻閱該登記本,約有近百人登記信息。
不止上海。7月5日,澎湃新聞在北京翠微廣場購物中心的金錢豹餐廳看到,該餐廳同樣已經關門。商場張貼的公告稱,其與金錢豹僅為租賃關系。金錢豹自行承擔債務、風險。并留有上海市金錢豹總部的地址和電話,但電話并無人接聽。
在金錢豹總部的自助餐辦公室內,澎湃新聞發現了一張涉及全國多個省份的消費者名錄。
名錄上一位四川消費者稱,去年9月曾和當地金錢豹達成協議,約定年底退款,但時至今日,打交道的員工都紛紛離職,沒人聯系她了。
截至2017年5月,金錢豹所售預付卡內尚有1000余萬元余額。
與此同時,金錢豹對供應商欠款也比較嚴重。
有不愿具名的供應商稱,金錢豹拖欠貨款由來已久、愈演愈烈。最開始是隔月、后來是半年、而后是隔年3月份結清,自己公司現在也被拖欠款項數百萬元。
該供應商還稱,上個月曾有北京地區供應商,帶了十余人來到集團總部,說不還款就不走了。但即便如此,金錢豹方面并無人站出來給供應商以解釋。
在裁判文書網上,今年3月,上海斗品膳食品管理有限公司訴徐匯金錢豹國際美食,索求清償貸款9萬余元牛肉食品。
誰的金錢豹
眼下,無論是消費者、供應商,甚至是大部分員工,都無法聯系到金錢豹高管。
“現在一切稀里糊涂的。”一位工作人員還稱,地方有關部門曾跟員工打過招呼,如果金錢豹集團公司有人出現,請第一時間告知。
金錢豹餐飲品牌目前隸屬于香港嘉年華國際控股有限公司(0996.HK)。
據嘉年華國際2016年年報顯示,截至當年末,金錢豹全國共有13家門店,其中北京4家,上海4家,逾1100名員工。
公開信息顯示,袁昶平于1991年在臺灣地區成立了第一家金錢豹KTV酒店。金錢豹于2003年登陸上海,進入大陸市場。金錢豹在全國的店面最多時達到了29家。
2011年7月,金錢豹以15億元的價格由歐洲私募基金安佰深接盤。時任金錢豹中國CEO的繆欽曾對外表示,預計到2015年,金錢豹將實現銷售20億元和50家門店的目標。
然而,4年后,嘉年華國際以兩折不到的價格,收購Nice Race management Limited99.99%股權,Nice Race主要從事金錢豹品牌運營。
彼時,金錢豹餐廳已現頹勢。
嘉年華國際公告稱,截至2013年底,金錢豹的營業額約9.57億港元,除稅前虧損約2.23億港元,凈負債約3.27億港元;截至2014年底,金錢豹的營業額為7.14億港元左右,除稅前虧損約2.08億港元,凈負債約4.44億港元。
亦有工作人員對澎湃新聞稱,嘉年華收購金錢豹后,并無多少實際投入,也未優化金錢豹的管理現狀,導致問題的進一步惡化。
據嘉年華國際2016年報顯示,餐飲業務全年收益為5.02億港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逾100%。然而實際虧損0.82億港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惡化逾60%,負債逾10億港元。
公告顯示,上海金錢豹宴會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北京金錢豹餐飲有限公司、皇郡國際(深圳)有限公司,均為環球嘉年華直接控股子公司。
工商資料顯示,上述公司法定代表人均為李飛。
此外,李飛作為18家公司法定代表人及外15家金錢豹系列公司高管,掌控全國各家金錢豹地方分店。
2017年2月,曾于2004年至2012年擔任金錢豹CEO的蔡充,成為嘉年華國際的執行董事。
7月5日,澎湃新聞曾數次致電其手機,均為關機狀態。
多位工作人員對澎湃新聞稱,在6月19日,自助餐服務歇業前,部分集團高管就陸續消失。
“收銀員一個月薪水2400元,結果LV包能買好幾個”
對于金錢豹當前的混亂狀態,金錢豹某門店負責人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提到,金錢豹管理混亂,“有的店私吞現金流,還讓盈利的單店拿盈利去彌補。”
“收銀員一個月薪水2400元,結果LV包能買好幾個。”該門店負責人稱,有的門店收銀人員私下辦理金錢豹的優惠充值卡,可以拿現金套現,每筆消費就能賺取動輒10-20%的差額。此外,更有些門店自助餐負責人直接把控門店營業流水隱瞞少報,中飽私囊。上行下效,有的門店工作人員,消極工作,導致各店經營困難。
一位在金錢豹國際美食工作的相關人員對澎湃新聞稱,公司內部管理混亂,此前曾有高管在離職前夕,還為自己開取動輒10萬元的獎金。
另有工作人員稱,上一任老板激進地推廣預付卡,而后攜款跑回青島。導致現在自助餐顧客都刷預付卡消費,造成現金流難以為繼。
金錢豹延安西路店婚宴業務負責人稱,婚宴、宴會實際上是金錢豹僅存的利潤奶牛,然而每年營收的大部分都被迫上繳,用以補貼全國其他各店的虧損,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員工工作積極性。
該負責人稱,金錢豹婚宴、宴會的工作目前照常運營,未被金錢豹自助餐廳所困,“如果有訂單,我現在照樣敢接,也能接,我們是兩家獨立的公司。”他們正在與金錢豹集團商量,嘗試由目前管理團隊的38人攜手簽訂合同,展開為期一年的“盈虧自負”組團經營金錢豹婚宴、宴會項目,承擔手下160名員工的工資,以便保留下金錢豹婚宴的品牌。
衰退的自助餐
金錢豹光環褪去的背后,是自助餐行業面臨的集體困境。
極光資本投資經理楊默涵對澎湃新聞稱,在消費轉型升級的背景下,傳統自助餐對于消費者的吸引力日漸衰減,其落寞或有缺乏轉型較慢的原因。
楊默涵還稱,餐飲行業本身現金流動性較好,收賬速度很快,但投資單店成本相對較大,像精品餐廳,一般需要三年才能收回成本。若提前收取預付款,進而挪作他用,轉為開店擴張、那一旦盈利能力受阻,很容易造成現金流周轉困難。造成菜品、服務質量打折,進一步惡化盈利能力,造成惡性循環。
從嘉年華國際公告來看,2016年公司餐飲業預收款項僅為2.3億港元,不足2015年同期的一半。
中國社會科學院科學評價中心主任荊林波在接受央視新聞采訪時稱,餐飲市場進進出出很正常,餐飲可能一年要開10萬家,就會倒閉七八萬,如果沒有自己的特色,高端餐飲也一樣會被淘汰。
據社科院的統計數據顯示,餐飲行業去年消費總額約3500億元,高端餐飲占到了約1000億,在這樣一個體量之下,高端餐飲的增長率依然達到了年增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