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同患癌癥 25歲媽媽放棄治療打工掙錢救兒子
今年26歲的宋任眾和妻子劉博在深圳打工,1歲多的兒子宋皓軒留在家鄉鄧州。
一個月前,宋皓軒被確診為肝母細胞瘤,為配合皓軒治療,媽媽劉博趕回家鄉。不料,她也被查出已經到了肝癌晚期。
面對巨額醫療費,25歲的劉博決定放棄治療,在得知檢查結果后的第三天便返回深圳打工掙錢。
“我想趁著自己還能打工,多掙點錢,我不治了,可是得把我兒子治好。”
東方今報記者 丁新湍/文圖
鄧州1歲小男孩患癌
2014年5月5日,在鄧州市張村鎮郭宋灣村,一個名叫宋皓軒的孩子出生了。他的出生,讓宋家人舒了一口氣。
2011年宋任眾和劉博結婚,婚后一直沒有孩子。劉博先后流產了四次,懷上小皓軒之后,為了保胎,婆婆習秀勤陪著兒媳專門到南陽租房子住下,找醫生保胎,直到懷孕七個月,劉博才敢下地。
由于皓軒出生的不容易,一家人都非常疼愛這個寶寶。2015年6月,為了給孩子一個好的將來,孩子剛斷奶,宋任眾便帶著劉博去深圳打工掙錢。
讓他們沒料到的是,宋皓軒于10月22日在南陽市中心醫院被確診為惡性腫瘤——肝母細胞瘤,并于11月1日,轉入鄭大一附院治療。
11月24日上午,記者見到了正在輸液的小皓軒。在這里陪伴他的,是57歲的爺爺宋金權和54歲的奶奶習秀勤。
病房樓里的暖氣很足,可宋金權的心從10月底開始,便再也沒暖過。
“11月9日做過了腫瘤摘除手術,現在還需要化療治療。”宋金權說,萬幸的是孩子的病屬于早期,做完手術都沒咋哭鬧,不過最近可能是化療有影響,有點食欲不好。
媽媽被查為肝癌晚期
皓軒手術后,醫生建議后續化療配合生物療法,這樣孩子的治愈率能達到70%~80%,而生物療法可以用母親的血液,這樣費用相對少些。
在這種情況下,遠在深圳打工的宋任眾和劉博請假趕回來。不料,急匆匆趕回來救子的劉博,也被查出是肝癌晚期。
這個消息,對于宋家人無疑是雪上加霜。當時做完CT檢查,醫生便告訴宋任眾,劉博的情況比較嚴重,做手術比較困難。
昨日,記者電話聯系到宋任眾時,他的聲音哽咽了,他說,本來是想瞞著妻子,可劉博自己也猜到了情況的嚴重性。
原來,由于皓軒的病情,他們一直在網上了解相關病因,肝母細胞瘤可能有遺傳因素,所以回來檢查之前,劉博早有所準備。
劉博,這個年僅25歲的年輕媽媽,平時內向,不愛說話。可這一次,她卻異常堅定。她對丈夫說:“我不治了,咱回深圳吧,兒子的后續治療還得用錢。”
11月12日,是劉博得知自己檢查結果的日子,11月14日,她便又和宋任眾趕到了深圳。
為救子放棄治療繼續打工
“我倆都是初中畢業,工作也不好找,6月份來到深圳,找了倆月才進了現在這個廠,家里急需用錢,也不想丟了工作。”
宋任眾說,目前他和劉博在深圳一家電子廠上班,不加班的情況,一天工作10個小時。效益好的時候,一個人每月可以拿到三千左右。
之所以同意妻子回到深圳繼續工作,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宋任眾擔心劉博如果閑下來,會更加胡思亂想。
回深圳后,劉博除了開始吃一些護肝的中藥,便和以前一樣努力工作,但晚上被噩夢驚醒的次數卻越來越多。
“她一直吃飯都不太好,近來又有些咳嗽。”宋任眾說,他努力地想寬慰妻子,但也不知該說些什么。
劉博常跟宋任眾盤算,想著怎樣能省點花銷,把省下的錢寄回老家,盡管那只是杯水車薪。
對于自己的身體,劉博表現得很平靜,“我只想趁著我還能工作,多掙點錢,我不治了,可是得把兒子治好”。
孩子后續治療費無著落
11月24日下午,護士給宋金權交代了出院手續的辦理流程。
“因為今天要出院,早上4點多,護士就來給皓軒輸上液了,這樣能早點結束。”宋金權說,盡管手術成功,皓軒還需要定期化療,現在出院能省些費用,但下個月還得來,“皓軒的化療,需要每隔21天做一次。醫生說,不敢發燒、感冒,一旦感染就會有生命危險”。
宋任眾在電話里說,這一個月,皓軒的治療費用已經花了四五萬元,且后續每次化療配合的生物療法,一次就得3.6萬元,這些治療費用對于這個貧困的家庭,無疑是個無底洞,“不敢回家,只能在外邊拼命掙錢”。
除了病床上的小皓軒,遠在深圳拖著病體努力打工的劉博,也是宋家全家人說不出的痛,“她不治療也不是個法子啊,她今年才25歲,還恁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