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虹寄語《脫貧大決戰》:撥動觀眾心弦 贏得更多掌聲
使命類大型公益扶貧節目《脫貧大決戰》近日在北京召開專題研討會。知名專家學者對正在籌備中的《脫貧大決戰》第二季節目建言獻策。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俞虹教授點評:《脫貧大決戰》政治表達有擔當,藝術呈現有創意。
《脫貧大決戰》政治表達有擔當 藝術呈現有創意
研討會上,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俞虹教授表示:近兩年河南廣電在新一輪的競爭中呈現出了十足的創新力,從“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到《脫貧大決戰》都充分顯示了媒體人的責任和擔當。在整個中國電視發展的進程中,《脫貧大決戰》的研發是一個具有開拓性的創新舉措,非常有意義、有價值。河南廣電在主流媒體中所體現的政治擔當和藝術探索贏得了社會各界的掌聲。
俞虹坦言:“《脫貧大決戰》播出之初,北京大學電視研究中心就極為關注,地方衛視如何做好地域性宣傳和主題性報道,河南衛視毫無疑問做出了非常好的探索。”《脫貧大決戰》既傾向于新聞節目,又有著很強的欄目特征,既有真人秀元素又有一定的綜藝元素。走基層、一線記實、演播室這些元素并不獨特,但《脫貧大決戰》把這些元素疊加并加以創新,于是就變成了唯一。
《脫貧大決戰》的連續播出,不僅在電視端、手機端引發全屏關注,更是在新浪微博的全國綜藝榜上幾次排名第一,這也說明《脫貧大決戰》的藝術呈現得到了大眾的廣泛認可。
《脫貧大決戰》撥動觀眾心弦 贏得更多掌聲
針對第二季如何啟用名人嘉賓,如何做足政治表達和藝術呈現,俞虹認為,只有撥動觀眾心弦,才能贏得更多掌聲。
俞虹說,《脫貧大決戰》形態創新的另一亮點就是啟用了名人元素。央視原著名主持人敬一丹以特約記者的身份,帶著多年的期待進入焦裕祿精神的發源地----蘭考。她在節目中的視角和講述給人力量、溫暖人心。她的演說道出了自己幾十年來到貧困地區采訪的巨大變化和心路歷程,強調“關注也是一種力量”。這種名人助力扶貧的力量透過熒屏傳遞給觀眾,撼人心靈、引人關注。但同時第二季需要在名人怎么說上制定更高的要求,在如何簡潔呈現方面做更多的思考。
俞虹特別指出,要更注重名人的資深性和河南本身的關聯度。名人的名聲也是一把雙刃劍,名人在參與節目時既要有個性表達又必須客觀呈現內容,一定要把握好客觀性和主觀性的關系;要量體裁衣,更要發揮所長;要做好深耕和細耕,更要把握好度,適度、深度的用好明人,讓明人真正融進扶貧,讓他有故事、講故事,最終推出我們自己的扶貧明星。
《脫貧大決戰》第二季擬于今年第四季度上線,每周三晚21:15在河南衛視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