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瑰寶,辨真假,品故事 一切精彩盡在《華豫之門》
辨真假,賞瑰寶,用藏品講述人生、用藏品傾訴情感、用藏品探究歷史、用藏品傳承文化,“古今文化尋根,打開華豫之門”
7月15日上午河南衛視《華豫之門》欄目研討會在鄭州舉行,河南大學副教授金像獎評委高紅波;鄭州大學副教授、廣播電視系主任李宏;發展研究會研究員陳宏坤,陳娜;著名策劃人資深編導武林風導演呂震,徐廣志;華豫之門專家岳珂、胡智勇、徐鴻等專家學者參加欄目研討會,此次研討會主要對節目形式、價值傳播及新時期觀眾對電視節目的審美等進行了討論分析。
研討會上有人指出全國共有8家衛視84家地方頻道在做收藏類節目,《華豫之門》如何從這些節目中脫穎而出呢?
首先要保證內容的知識性、趣味性、文化性,發掘寶物所折射的深厚歷史文化內涵及持寶人背后的故事。其次增加與觀眾互動,通過互聯網+電視、互動直播來拉近觀眾與欄目之間的距離,能夠讓觀眾參與到節目中來。
李宏教授“節目現場專家對藏品進行全方位的介紹與解析,更好幫助藏友對藏品有深入的認知,了解藏品的發展趨勢、價值及甄別方法”。
選寶團PK“火眼金睛”決勝負
在7月7日播出的節目中,節目形式進行了調整,整體節目依然是以藏品為依托,通過兩個選寶人招賢納士組成選寶團,通過兩隊PK的形式將懸念貫穿于整期節目。8輪中每隊都派出一名隊員圍繞由持寶人帶來的寶物展開激戰,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刺激與懸念重生,打錯的隊員將會被淘汰出局,不再參與節目錄制。在節目中通過兩隊選寶團之間的眼力PK決出勝負。
收藏愛好者的講述他和《華豫之門》不解情緣
王曠來自北京一名收藏愛好者也是一個古玩經營者,更是一名《華豫之門》的忠實關注者。可以這樣說,十幾年的收藏生涯,他是和《華豫之門》同步進行的。
鑒于以上原因,王曠加入了選寶團。非常有幸的是,在加入《華豫之門》節目的同時,正逢節目的改版,這對于《華豫之門》來說,這是一個“非凡之門”。這對于選寶團的每個成員來說,則是生死攸關的“挑戰之門”。改版后的《華豫之門》,觀眾更能通過熒屏,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收藏如戰場般的廝殺,淘汰制使每個選寶團的成員都不敢有絲毫的松懈。步步進逼,一環扣一環。更有了可觀性,真實性。每次節目,都如臨戰場;節目結束后,我才如釋重負……
王曠介紹“當面對浩如煙海的海選現場,當我坐在燈光聚焦錄制現場時, 我才能深深體會到,電視上不到一小時的播放,凝結了太多工作人員的付出。每次節目,都如臨戰場;節目結束后,我才如釋重負……”參加《華豫之門》之后,使我對古瓷器的收藏增加了更多的認識,同時也讓我能迅速地接觸大量的各門類的藏品,結交了來自五湖四海的良師益友。我深知,面對鏡頭,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將是一種表任。我們所傳播的,并不是對一器一物認識,而是對世人在表述是一種向善的藝術眼光。
在當今這個資訊過于飛快的時代,我相信,好的節目總會讓人停下腳步注望。在厚重的中國文化面前,我們力求找到最本真的那一面,通過鏡頭,去感染,傳播給身邊的人。
此次研討會不僅是對《華豫之門》建設欄目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對進一步推動電視節目品牌建設的鞭策和鼓勵。
《華豫之門》選寶團對收藏愛好者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這個周四節目中選寶團成員就屢屢遭遇淘汰危機,媲美雞缸杯的青花雞紋杯、拍場寵兒十二月花神杯紛紛亮相,究竟是哪一件藏品讓他們打了眼?欲知詳情,請鎖定21日周四晚21:15河南衛視《華豫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