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男子為證明自己"能賺錢" 籌資百萬制毒
男子籌資百萬自學研制毒品 吳佳萱 攝
中新網宜昌8月16日電 兩男子為證明自己“能賺錢”,改善生活窘境,共同籌資百萬元購買原材料制造毒品,湖北宜昌市公安局伍家分局15日通報,兩男子因涉嫌制造毒品罪已被提起公訴。
2018年初,伍家公安分局在工作中發現一起重要線索:轄區有兩名男子正聯系購買大量制毒原材料。經過大量偵查,民警發現兩名嫌疑人頻繁出入批發市場,購買電磁爐、鋁鍋等物品。每次購買物品后,會趁著夜色開車送到點軍區一間無人居住的獨棟房屋中。
此線索被匯報到上級公安機關,只等時機成熟,便開展收網行動。4月12日下午5時許,民警在點軍區譚家河路將正趕往制毒窩點的兩名嫌疑人代某(宜昌人,33歲)、陳某(宜昌人,32歲)抓獲。
警方繳獲的制毒原材料 吳佳萱 攝
當抓捕民警撬開制毒窩點緊鎖的大門進入室內后,發現里面氣味嗆鼻,令人窒息,大量氨水、制毒原材料和制毒工具隨處散放,一鍋已制成的黑乎乎的毒品成品還沒來得及灌裝,散發出一股難聞的怪味,經現場清點,警方在該窩點繳獲制毒原材料、毒品半成品50余公斤。
據代某交代,其初中畢業后一直從事保安工作,后家里房子拆遷,補償了兩套房子,母親再婚遠嫁外地,經濟寬裕,除承擔兩孫子的學雜費用外,每月還給代某6000元生活費。代某索性不再上班,常與同樣無業的小學同學陳某廝混。
警方一舉將制毒窩點搗毀 吳佳萱 攝
陳某聽說轉賣毒品原材料很賺錢,于是邀約代某合伙。代某也想通過賺錢證明自己“有能力”,于是一拍即合,各出資50余萬元。陳某的50余萬元是通過信用卡透支,四處借貸所得。
為此,兩人先后兩次赴甘肅,花費約100余萬元購買制毒原材料100余公斤,卻因價格問題沒賣出去,于是決定自己制造毒品。隨后,兩人購買相關輔料及器具,加工制造出毒品半成品30余公斤。經司法鑒定,其加工成功的物品中含氯胺酮(K粉)成分。
目前,代某、陳某的上線均被各地公安機關抓獲,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