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休教師捐資百萬:一直有想法 錢湊了20年
包斌、陸一軍夫婦助學基金捐贈儀式現場 鹽城師范學院網站 圖
5月30日下午,93歲的包斌和他87歲的老伴陸一軍,在鹽城師范學院領取了“包斌、陸一軍夫婦助學基金”的捐助證書。
這對耄耋夫婦的捐助金額是整整100萬元。據公開報道,這是截至目前,鹽城市最大額度的一筆個人捐款。
澎湃新聞記者從鹽城師范學院獲悉,這筆助學基金將用來每年捐助20名貧困生,每人每年5000元,直至畢業。
包斌夫婦曾長期在軍區文工團工作,后雙雙轉業成為教師。包斌離休前是鹽城商校(現鹽城師范學院商學院)教務科長,陸一軍離休前則是鹽城紡織廠職工子弟學校教師。
澎湃新聞記者從鹽城師范學院獲悉,2017年初,包斌夫婦就曾向學校離退休處負責人透露想要捐錢。
“他當時豎了一個手指頭”,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大家以為是要捐1千塊,沒想到包老說是100萬。不過,樸實的包老當時表示還沒湊夠100萬,等湊夠了再說。
陸一軍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他們夫婦倆早就有捐資成立助學基金的想法。為了這一百萬,他們攢了二十年,如今終于實現了愿望。
作為中共黨員,包斌曾在2008年四川地震后專程從離休后居住地徐州坐火車回到鹽城,繳納了4000元特殊黨費,捐助災區人民。
2016年,鹽城師范學院有一次按慣例上門慰問離退休老同志。得知鹽城阜寧等地遭受龍卷風災害,包斌夫婦自掏1000元,并加上剛剛拿到的300元慰問金,通過校方捐了出去。
對話:
澎湃新聞:二老曾經在哪里任教,什么時候離休的?
陸一軍:包老師在鹽城商校做過教務科副科長、科長,教會計專業的課,1987年離休。我離休前是鹽城紡織廠職工子弟學校的教師。
澎湃新聞:為什么會想到捐出這100萬作為助學基金?
陸一軍:我們兩個早就有這個想法了,也商量了很久。這個錢總感覺還是人民的,還是國家的,我們要捐出去,讓學校替我們捐給需要幫助的孩子。
澎湃新聞:100萬可不是個小數目,你們自己的生活會受到影響嗎?
陸一軍:不會,我們有離休工資,夠花的,而且平時我們也花不了什么錢。兩個兒子生活過得都不錯,他們也都支持我們。
澎湃新聞:你們花了多長時間攢了這100萬?
陸一軍:20年吧。
澎湃新聞:聽說你們自己平時一直比較節約?
陸一軍:嗯,包老師生活上更“摳”,給他買稍微好點的衣服,他堅決不同意,穿破了的襪子自己補補還穿上腳,我說現在誰還補襪子啊。
澎湃新聞:符合什么條件的貧困生可以得到這筆資助?
陸一軍:具體的(發放)還是學校在負責。我們覺得,主要是品德和學習兩個方面,不過也不要求面面俱到,但是至少得有一樣不錯。
澎湃新聞:在這100萬助學基金之前,您和包老師有沒有資助過學生?
陸一軍:有的,有十多個,捐了10多萬。我們的書房里,還收著一些被資助學生寄給我們的信,他們經常給我們匯報學習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