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程序員年薪25萬 和老鄉合租"握手樓"
2017年12月30日,歐建新的遺體告別儀式在深圳沙灣殯儀館舉行,他的妻子帶著兩個孩子向他做了最后的告別,隨后艱難地在火化同意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20天前,這位研發工程師從他就職的中興公司通訊研發大樓26層跳下,結束了自己42歲的生命。
這是位于深圳市南山區科技園中心的一幢地標建筑。在它的周圍,還聚集了眾多創業公司,多數與IT相關。南山區有144家公司上市,資本廝殺的戰場上,橫空出世的黑馬和幻滅的神話總是同時上演。
成千上萬的工程師和程序員,匯聚在南山科技園70萬平方米的土地上,他們像專業化的螺絲釘,推動高速運轉的機器,改變著我們這個時代,也改變著他們自己。
代碼改變命運
南山區位于深圳市西南方向一角,在過去38年里,它隨著整個經濟特區一同,矮屋變高樓、農田變大道、小漁村變大都市。很難說,南山科技園、北京中關村和上海張江高科技園,三者誰才是“中國的硅谷”。
由南向北進入南山科技園的標志,是深南大道和大沙河的交匯處的一座沙河大橋,橋身上設計了鏤空的1與0的數字組合,也有人稱之為二進制橋,意味著通往計算機之路。
夜晚的沙河大橋。澎湃新聞記者 沈文迪 實習生 王倩 圖
柳瑩來到深圳之前,從來沒想過自己的命運會和一串串代碼聯系在一起。這個1992年出生的姑娘來自湖南懷化,大專學的是服裝設計。CAD(計算機輔助設計)曾是她最愛的一門課程,她喜歡用一根根線條勾勒出模型的感覺,這也成了她當時找工作的方向。
但當滿懷期待的她跟隨學校大巴來到實習基地時,她看到的是冰冷的鐵門,荒涼的工廠,擁擠的集體宿舍。
走進車間,機器的轟鳴聲震耳欲聾,傳送帶上是一個個待折疊的紙盒,兩邊的工人阿姨將紙盒拿起、折疊、放下。除了這個機械的動作之外,她們面無表情、一言不發。
“當時我的心就涼了,我以為會是辦公室設計之類的工作。”隨后的一周里,她也不停地重復著這個單一的動作——拿起、折疊、放下。每天讓她疲憊的不是站著工作八小時,而是枯燥麻木的工作給她帶來的無力感。那幾天,她幾乎沒說過話,除了上工,她哪也不想去。
一周后,她哭著打電話給父親,想要回家。在得到父親的支持后,她工錢也沒結算就逃離了工廠。
這次實習經歷,似乎讓柳瑩預見到了自己的未來。
畢業后不久,她的表哥在深圳南山打來電話,得知了柳瑩的情況后對她說,要不你也來南山吧,跟我學寫代碼。
那是柳瑩第一次聽說代碼和編程,第一次聽聞程序員這個職業。上學期間,她都沒有過一臺屬于自己的電腦。但柳瑩想,反正自己不喜歡當時的工作,去就去吧。
可這一去,她什么也不會,一切都得從頭開始學。
當時表哥留給了柳瑩一臺陳舊的聯想筆記本電腦,她能學的東西也很有限,“Java后臺太復雜學不來,做UI美工我沒底子,只能學前端開發”。
每天表哥上班后,柳瑩就一個人在狹小的出租屋里自學。她對著電腦看著視頻,一點一點走進編程的世界。
對她來說,零基礎學編程要吃很多苦。由于寫代碼要用到不少英文詞匯,而她的英語很差,只能一遍又一遍地背誦、抄寫。好在用的多了,自然也就學會了。
柳瑩回憶,自己有時學累學膩了,也會聊天逛網頁。被表哥知道后,斷了她的網,只留本地視頻給她看,這讓柳瑩的焦慮感驟增。
吃住全在表哥家的柳瑩為了減輕負擔,有時還會去幫著朋友看店。每個月賺幾百元,雖然不多,但她至少吃飯的錢有了。
時間慢慢過去,她始終處于一種迷茫和焦慮的狀態中,學了真的就能找到工作?
這樣的疑問持續了三個月,有天她終于沉不住氣問表哥,“我能不能去上班了?”表哥打心眼里覺得,她學的那點東西自己壓根看不上,但還是讓柳瑩試著投投簡歷。
接下來就是撒網式投簡歷、跨區域面試的過程。
十家公司里面能有兩家回應她就很開心了,雖然第一份工作的月薪僅有3500元,但至少能夠租一間屬于自己的屋子,開始賺錢養活自己了。
三年過去,如今柳瑩的月薪也過萬了,這個水平在行業內算不上優越,僅僅是一線的普通碼農,但對她來說,命運早已在那三個月發生了改變。
她時常會想起那天從工廠里逃走的情景,也會懷念在表哥的出租屋里夜以繼日學代碼的日子。
柳瑩的工作常態。 受訪者供圖
“風口上的豬”
在某搜索引擎上輸入“程序員”三個字,結果的前幾條都是與編程有關的培訓廣告。為了擺脫貧瘠的生活,不少年輕人通過參加培訓班進入IT行業。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在2016年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以63578 元的年平均工資占據了收入榜首。
這似乎是程序員的最好的時代,也可能是最壞的。
柳瑩回憶,2015年,她曾經上午從一家公司離職,下午去另一家公司面試,第二天立馬就可以上班。光2017年,柳瑩就換過三家公司,一家破產,一家老板跑路。
一面是資本的熱流涌動,另一面是創業公司的驟生驟死。進入IT行業六年,雷大同形容一路“摸爬滾打”。
1990年出生的他來自湖南,雖然只有高中學歷,已經稱得上公司里的“技術大?!?。
這位“大?!弊畛5拇虬缡牵仙硪患┡f的深色短袖,下身牛仔褲、皮拖鞋,看起來貌不驚人。他住在南山區西側寶安區的一處城中村內,狹窄喧鬧的街道兩邊是密密麻麻的“農民房”。
農民房的說法來自于改革開放后,當地人修建了許多簡陋的房子用于出租。這些房子顯得陳舊而又擁擠,被稱為“握手樓”,意思是兩棟樓挨得很近,樓兩邊的人甚至可以握到彼此的手。
雷大同和一個老鄉合租在一棟農民房的頂層,狹小的空間里擺滿了衣物、箱子、自行車,25平方米左右的屋子里不大能找到下腳的地方——很難聯想到他的年薪有25萬。
雷大同的屋子 受訪者供圖
上學時愛玩游戲的雷大同在高中畢業后去了一家游戲公司。當時“年少無知”的他給自己算了一筆賬,“如果我不上大學,一個月掙4000,四年下來你想想有多少錢?”
他的工作并非是開發設計,而是測試?!八麄冊O計了一款游戲,我就負責玩,玩出bug給他們修復?!?/p>
在外人眼里,這是一份看似輕松愉悅的工作,但雷大同說,他熬了不知道多少個通宵。
每當游戲上線或發布新版本之前,所有測試員必須通宵達旦地作業,從早到晚重復著機械的動作,只要一兩天就會失去玩游戲的樂趣。
為了節省人力,更高效地進行測試,有人會用腳本讓機器自動測試。雷大同也開始跟著學,他心里明白,不學這個,工作就干不下去。
2011年,在某天凌晨加完班后,雷大同泡了一杯檸檬茶,喝了幾口就睡了過去,等醒來他感受到劇烈的胃痛襲來。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幾天后他才去醫院檢查,診斷結果是慢性糜爛性胃炎。
“我上網查了一下,這是長期熬夜、飲食不規律導致的。”雷大同說。
從那時起,雷大同就慌了,隨即辭職,回去開始自學后端開發。每天他什么也不干,早8點睡醒了就開始看視頻,一直看到晚上9、10點。
回憶起那段日子,雷大同說,純粹就是沒錢吃飯,又不想問家里要錢,心里的一個想法就是一定要趕緊學好,畢竟之前的收入也不多,想靠這個來改變自己的生活。
好在寫過腳本的他有些基礎,一個月內就把整個Java語言過了一遍。然而等找到工作后他才發現,程序員的工作比想象中的要困難很多。
雷大同說,有些互聯網公司屬于寬進快出的類型,每次招七八個人,最后只留下一兩個。為了留下,整個半年他都在加班加點,上班沒做完的工作他帶回家繼續做,那是他此前從未有過的拼搏歲月。
雷大同信奉小米創始人雷軍的一句話:站在風口上,豬都可以飛。不少人認為,創業找對方向就能賺錢。而對于就業者來說,選對行業也是一樣的道理。
但雷軍還問過這樣一個問題,“沒有風的時候,豬怎么辦?”
雷大同說,雷軍前面那句話沒說完,“豬都可以飛得起來的臺風口,我們稍微長一個小翅膀,肯定能飛得更高”。
這個“小翅膀”,對雷大同來說可能就是夜以繼日的努力,還可能是一紙文憑。
云棲社區做過一份《2017年中國開發者調查報告》,發現中國開發者中58.6%的人是本科畢業,21.8%的人??飘厴I,11.9%的人碩士畢業。
像雷大同這樣的高中畢業生甚至沒擠進調查樣本。2017年,他參加了成人高考,就是為了讓工資“趕上”自己的能力。
他能明顯感覺到,近幾年當“風口的風”沒那么大時,公司招聘開始設置門檻,要求具備一定學歷。有次他去應聘,HR過了,技術顧問過了,部門經理也同意他加入團隊,但簡歷一到老總那發現學歷是高中,最后還是將他拒之門外。
這個時候,他特別后悔當時算的那筆賬?!艾F在來看,還是算虧了?!崩状笸嘈χ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