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培訓讓人跌眼鏡:模仿野蠻顧客打員工
員工在培訓時被老板打哭有員工認為培訓讓人“著了魔”
一些企業荒唐培訓讓員工苦不堪言
調查動機
對員工進行培訓,是現在不少企業內部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應該說,企業培訓對于提升員工能力、打造企業文化有不少積極意義,但問題在于,現在一些企業開展的員工培訓似乎偏離了初衷,一些荒唐的企業培訓讓人大跌眼鏡。
□ 本報記者 杜 曉
□ 本報實習生 曹明珠
歲末年初,大大小小企業的培訓活動不斷。
近日,媒體陸續曝光了一些企業培訓中的荒唐事,如跳“陰陽之舞”、互扇耳光等。
《法制日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有的企業在培訓過程中喜歡劍走偏鋒,培訓過程無奇不有。
模仿“不講理顧客”打員工
錢蓉是天津一家美容院的員工,主要負責美容院VIP顧客的接待工作。
“我們公司的形體、面部美容師多數都是20歲左右的年輕女性,文化程度并不高。而在我們這里注冊的VIP客戶,多數是40歲上下、消費能力比較強的女性,對美容技師的要求很高。”錢蓉說,顧客的這種高要求更多體現在服務態度上。
“一開始,我們公司的美容技師因為‘態度不好’被投訴的次數很多,老板就想了一個辦法——讓我們每天上班前跳‘禮儀修正操’。”錢蓉說。
何為“禮儀修正操”?錢蓉向記者展示了幾個基本動作:與顧客說話時微微彎腰、標準90度鞠躬以及露8顆牙的微笑等。
除此之外,錢蓉還告訴記者,美容院的培訓還會有兩人合作的小短劇:其中一人模仿蠻不講理的顧客,處處挑錯,另一人扮演無論顧客做什么都“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形象。
“為了讓技師們明白顧客有時候真的很難對付,老板有時候也會親自扮演‘顧客’,甚至真的動手。”錢蓉說,“有一次我們有一個小技師就被老板打哭了,事后老板給她發了紅包,這只是個簡單的培訓,如果做得不到位,即便培訓時不被老板打,以后也可能會被顧客打。”
用力拍肩膀成餐廳“早操”
餐飲行業對于員工的要求也比較高。
王小寧是北京一家泰國餐廳的廚師。他說,“我平時在后廚,本來是干好自己本職工作就好,但是老板認為我們后廚的人干活沒有精氣神兒,效率低,出菜慢,就把我們后廚的人叫到側廳培訓”。
王小寧告訴記者,每天上午9點半,他就會到餐廳上班。這個時間基本沒有顧客,桌椅會在頭天晚上做清潔時堆在一邊,大廳就騰出了30平方米左右的空地。員工會在這里一邊整齊地拍巴掌,一邊大喊餐廳的名字。
“因為早上大家都不是特別清醒,經理會組織大家圍成一圈,后面的人給前面的人拍肩膀。伴隨著有節奏的喊聲,拍肩膀和后背的力度越來越大,頻率越來越快。大家都不好意思喊疼,但是每次都得等所有人喊累了才停下來。”王小寧說。
“有時候,有來得比較早的顧客看到我們做這些奇怪的動作會被嚇到,員工的休息時間也會受到影響。我們晚上下班都晚,原來早上可以多睡半個小時,現在都得做這些奇怪動作。”王小寧抱怨說。
以培訓為名跳舞吸引顧客
一些看上去比較奇怪的培訓方式,有時還包含著其他目的。
丁明是北京市昌平區一家美發店的學徒。
“我們店附近的美發店挺多,想把客人留住,肯定得有花樣。”丁明說。
丁明所說的花樣,就是每天上午10點到10點半之間、晚上10點到10點半之間,手上沒有活兒的發型師和學徒到美發店門口跳舞。
記者注意到,這家美發店每次跳舞的人大約是3至5名員工,舞曲帶有強烈的節奏感,舞步重復,但是在上午和晚上10點這個時間段里,的確能吸引人多看一眼。
“我們老板的意思是,跳舞不僅是對員工自身精神面貌的一種培訓,也是一種宣傳。人家雖然看到我們店里生意不算多,但是發型師都不是閑著的。而且老板也看不慣我們坐在那兒玩手機。”丁明說。
據丁明介紹,他們附近的美發店都存在跳舞培訓的情況。所以,僅靠舞蹈就想拔得頭籌比較難,所以現在變成跳舞加唱歌。
在談及路人的態度時,丁明有點兒不好意思,“他們有時候會拍照,有時候可能覺得我們有點瘋”。
培訓時被問是否對得起父母
除了服務行業,另類培訓方式在其他行業也存在。
王峰是江蘇省南京市一家基金公司的基金托管人,每年參加公司總部組織的兩次培訓。
“半年一次,每次都很盛大。公司會包一個酒店的大廳,主持人是從外地請來的所謂成功人士。”王峰說,“培訓開始前,主持人會先煽情一番,講成功之前的各種不容易。等全場所有人都聽得落淚了,主持人就會叫上一些觀眾和他互動。”
據王峰介紹,互動的內容首先是問臺下的人業績為什么不好?下季度的目標是什么?然后,主持人就會追問:你對得起你的爸媽嗎?對得起你的小孩嗎?
“類似的話我們當時聽了也很慚愧,就和臺上的人一起舉手握拳亢奮地喊——業績!業績!喊到嗓子都啞了。”王峰說,這種經歷很像之前參加的某個集體英語培訓,大家一起大聲說英語。在那個場景里,自己的情緒很容易被帶動。
不過,培訓完之后,王峰再看公司錄制的視頻,感覺就不太好了。
“覺得自己就像‘著了魔’,覺得跟大家一起喊口號很白癡。我還不算最白癡的,還有同事一邊流著眼淚一邊用手捶地,手都腫了,只是為了立下以后好好奮斗的誓言。”王峰說。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采訪對象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