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白領自嘲天天只想辭職 醫生:是病得治
對于懶人們來說
有一句話可以形容一整年的狀態——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
總之,一年四季總是讓人昏昏沉沉的,其實從醫學角度來看,秋天是最容易讓人睡不醒的季節,畢竟人的機體開始進入休整階段,再加上氣溫宜人,就更加增加了身體入睡的渴望。
這幾天,30多歲的張女士就因為整天睡不醒的狀態走進了醫院的中醫內科診室。
“我無可救藥了。”張女士自嘲天天不想上班,甚至就想辭職在家睡大覺,這是病嗎?真的不能治了嗎?
銀行女白領天天想辭職睡大覺
在中醫內科主任的診室里,張女士告訴醫生,她在銀行工作,近1月來渾身不得勁,干什么也沒力氣,工作倦怠無精打采,頭目昏沉,肢體酸重,充足的睡眠也不能解除困乏。
同事朋友都笑稱“發懶病”,她更是自嘲“無可救藥”,天天不想上班,甚至想辭職在家睡大覺。
張女士就診時,除上述癥狀外,還有月經量少,伴有血塊,經期疲乏加重等表現。
診其舌脈:舌淡苔薄,右細弦,左脈澀。醫生指出,結合癥狀及舌苔脈象,張女士的主要病機是氣血不暢。
春困、秋乏都屬于“懶病”
上班族和學生群表現尤為明顯
醫生介紹,神疲乏力是臨床常見癥狀,各種病證中均可見到。常見的原因多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脾虛、腎虛等虛證。此外也有氣滯血瘀、肝氣郁結、濕氣困阻等因素。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春困、秋乏都屬于“懶病”。進入秋季,人們很容易犯困,盡管睡眠不少,可白天還是哈欠連天、昏昏欲睡,人也顯得倦怠無力,毫無神采,上班族和學生群中表現尤為明顯。
“秋乏”以氣虛、陰虛為多,秋季以燥邪致病為主,易傷津液,從而出現易疲勞、口干舌燥、睡眠質量差等癥狀。然而俗話又說,“傷春悲秋”,秋季困乏,肝氣不舒、氣血不暢的也不少見。需要警惕的是,有時候懶也是抑郁情緒的一種表現,抑郁會使人缺乏動力、回避社交、活動減少,所以,如果懶的時間比較長,并且體驗不到愉快感,建議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