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自治8年存百萬積蓄 物業費5毛一平
錢報君此前曾報道過:杭城高檔小區(景城花園)的業主轟走物業搞“自治”,6年后終因管理不善難以為繼,如今的房價大跌眼鏡。忍無可忍的業主,只得重新聘請物業公司。
報道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很多讀者在后臺留言表示:管理小區,就應該讓專業的人(物業)干專業的事。
網絡配圖(圖文無關)
不過,也有讀者反映,業主“罷黜”物業公司,自行管理小區,也有成功的案例,如城西的恩濟花苑,業主自行管理8年,獲得一片掌聲。
于是,錢江晚報記者帶著疑問來到恩濟花苑一探究竟。
8年前“罷黜”物業
自建社區服務小組
剛走到恩濟花苑門口,保安就將記者攔住,要求出示身份證,并由他負責登記。
恩濟花苑
在小區內,記者看到車輛停放整齊,路面干凈整潔。
作為2002年左右竣工的小區,恩濟花苑也算是15年的老小區了,但從小區整體面貌來看,根本看不出這是一個已經8年沒有專業物業公司管理的小區。
△恩濟花苑內車輛停放整齊
恩濟花苑的自管,導火索是一次沒有預兆的物業費漲價。
老業主回憶,2009年下半年,當時的物業公司在沒有和大多數業主商量的情況下,突然公布“物業費從0.6元/㎡/月漲到1元/㎡/月”,而該物業公司的服務不盡如人意,維修遲緩、樓道臟亂狀況時有發生。
本身就對物業服務頗有微詞的業主們看到物業費突然大幅上漲,激發了不滿情緒,于是“罷黜”了物業。不少業主提議,干脆由業主自己來管理小區。
于是,業委會牽頭重新在外面雇了主管、文員、出納、水電工、保安和保潔等,不少業主習慣性地稱之為“恩濟物業”,其實就是一個專屬社區服務小組。
當時,業委會還特意調整了物業價格,把原來0.6元的物業費降到了0.5元。
物業費不升反降,業主們自然很開心,但當時也有業主心存疑慮:畢竟不是專業的物業公司,這么低的物業費,小區的管理和服務會不會更差?
0.5元/㎡/月的物業費持續8年
業主對小區自管很滿意
本來只是臨時自管,試試看。但在自管第一年,“恩濟物業”就用行動打消了大家的顧慮,不但治理得有模有樣,還增加了健身器材;改造了信報箱;提升了綠化。
之后幾年,“恩濟物業”在業委會帶領下,持續改進小區生活品質,如修整公共設施和游樂休閑場所。
三年前成為新一屆業委會主任的徐波,是一位民營企業家,公司里管理著好幾百號人,對他而言,管理不是難題。
上任伊始,他就帶著5人的業委會成員們大刀闊斧繼續改革。“自管不能僅僅維持運作,既然做了,就要有所突破。”
當時的恩濟花苑有些業主把車庫改成宿舍出租,甚至出現了群租現象,魚龍混雜,小區內進進出出難以管理,業委會要求業主把租出去的車庫全部收回。
“雖然一些業主的利益受損,但我們苦口婆心,曉以大義,最終完成了這項任務,業主也明白我們的出發點是為了小區更安全,居住品質更高。”
△恩濟花苑內景
目前“恩濟物業”供職人員總計15人,負責小區服務。“他們盡心盡力,我們也不會虧待他們,多勞多得,這樣才能把園區建設好。”
徐波說,在小區自管的過程中,恩濟花苑所在的競舟社區也為大家提供了很多幫助。
就在前不久,恩濟花苑的業主們提前得知了下一年度物業費的價格——還是0.5元/㎡/月,不漲價。
△網絡配圖
在小區內,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業主,無論是新業主,還是住了10年的老業主,都對小區自管贊不絕口。
一位業主自豪地表示:“這么便宜的物業費在杭州很難找了,就算找得到,服務也沒我們好。”
而附近的二手房中介說起恩濟花苑,也特別指出:“這房子性價比很高,物業費很低。”在他看來,恩濟花苑小區的口碑很不錯,業主能享受到不輸于品牌物業的服務。
自管離不開奉獻精神
成功難以簡單復制
如今包括人力成本在內的各種成本都在漲,恩濟花苑0.5元/㎡/月的物業費,如何能做到不虧損,又不影響服務品質,將小區自管一直延續下去?
錢報記者從業委會了解到,除了0.5元/㎡/月的物業費外,小區還有停車費、商鋪出租費的進賬。
△網絡配圖
“前幾年,由于人工成本相對較低,還有一部分的結余,每年業委會都會將賬目公開,每筆支出都有據可查。”負責物業的工作人員透露,這兩年隨著各項成本的增加,基本維持收支平衡。
目前小區物業積蓄大概在一百萬元左右。
“你去外面找一家物業公司來做,干了8年,按我們省下來的存款看,滿打滿算盈利一百萬,他們肯嗎?”徐波說。
而作為自管小區的業委會,相比聘請專業物業公司來管理小區的業委會,付出的辛勞和時間成本要多得多。
徐波說,業委會的微信群時刻關注著小區的風吹草動,只要發生問題,他們就必須想辦法解決。“業委會必須有奉獻精神。小區有什么事情,肯定是業委會成員去干。我們的業委會王副主任已經退休了,平時她也根本閑不下來,負責監管物業服務好小區,很辛苦。”
其次就是要身正。
“打個比方,要交物業費了,業委會一定是最早交的。而且業委會成員都是無償服務,不為自己謀任何私利。”業委會認為,事情如果沒有做好,下次可以改進,但如果存在私心,那就容易落下口舌。若缺乏信任,小區自管也就沒了根基。”
恩濟花苑內景
恩濟花苑的自管也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評。
“守望相助,這是所有人期待的鄰里關系。業主自管的成功案例,也讓人看到一種全新面貌,印證了人們對于社區公共精神的認同與實踐。”浙江省社會學會會長楊建華如此評價。
恩濟花苑所在的競舟社區書記田蓉萍同樣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給予恩濟花苑自管高度評價,但她之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坦言,這樣的成功不是光靠奉獻就可以,并不可完全復制。“恩濟花苑住戶總量小,業主便于組織。有些小區住戶規模大,業主難以組織,采用同樣的模式,或許也僅僅只能維持運轉。”
記者手記
小區自管,懂得管理很重要
景城花園和恩濟花苑兩個自管的小區,情況截然不同。
你能說景城花園的業委會不上心嗎?幾個人忙上忙下,既當媽又當爹的,想想都覺得辛苦。
但正如有些業主所言,他們把自管理解得太狹隘了,認為就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顯得不切實際。
歸根結底,術業有專攻,業委會并不是把什么事情都攬到自己身上就是稱職,無私奉獻也需要管理技巧。
就像恩濟小區,自己成立小區物業,由業委會管理,但聘請的物業從業人員本身是專業的。
此外賬目清楚,收支有據,像經營公司一樣經營小區。
自管自管,重要的不就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