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藥桶"上的民警:對危險品數量了如指掌
“砰……”
“是不是哪里炸了?”
對于類似聲音,周向陽總是保持異乎尋常的敏感和警覺。就連聽聞外地發生危險物品事故致多人傷亡,他的神經都會格外緊張。因為他是南京市公安局治安支隊危險物品管理大隊長,對南京市的危險物品負有監管責任。
在周向陽看來,危險物品管理,不管工作做得多細,都不敢拍著胸脯說絕對沒問題。哪怕是一次小小的疏忽,都可能釀成大禍。
周向陽(右)在相關單位檢查清點槍支。 本組圖片 南京警方提供
這個坐在“火藥桶”的民警,正是因為心思縝密、業務過硬,加上異乎尋常的的責任心,使得轄區內未發生一起危險物品治安管理責任事故,創造了聞名全國的“南京危管模式”。
為此,周向陽多次獲得省市以上表彰,先后立下個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與此同時,被稱為危管專家的他,還承擔過公安部多項危險物品管理課題。2017年1月,作為公安部爆炸物品安全監管教育訓練講師團成員,赴全國10余個省(區、市)講課,傳授在基層長期積累的實戰經驗。
開發系統:使用民用槍支必須掃碼
隨著社會的進步,危險物品的種類經歷了由單一向多樣的演變過程,在此背景下,監管壓力也與日俱增。
早期,危險物品管理對象主要是槍支彈藥和管制刀具。到如今,危管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除了槍支彈藥和管制刀具,還包括民爆物品、劇毒化學品、易制爆化學品、煙花爆竹、放射源等10大類,而且存在于生產、運輸、使用、保管、銷毀等眾多環節。
“每年,南京生產多少炸藥、多少枚雷管、導管,使用炸藥多少噸、雷管多少枚,生產使用劇毒化學品多少噸……”這些數字刻在了周向陽腦中。作為一個“化工大城”的公安危管大隊長,周向陽“睡覺也得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在危險物品監管中,槍支、民爆和易制爆物品、劇毒和易制毒化學品是三大重點,也是難點?!敝芟蜿栒f,他們經過大量調查摸排,從實際出發,針對不同目標制定不同措施。
目前,南京地區合法使用民用槍支的主要有兩大行業,即體育運動訓練單位、營業性射擊場所,使用的槍支主要是小口徑的氣手槍、氣步槍,經過清查,共計登記在冊1000多支,子彈500多萬發。
“這些槍支在誰手上使用,他什么時候領取的,什么時候歸還的。領了多少子彈,用多少,歸還多少,我必須牢牢掌控?!睘榱藭r刻掌握槍支的去向,周向陽主持開發了民用槍支管理信息系統,給登記在冊的每支槍都貼上二維碼。
周向陽(右)檢查禮炮彈發射裝置。
也就是說,領取槍支,必須掃二維碼,掃過后,后臺系統能看到是誰、什么時間領取了一把什么型號的槍支。用完槍收回時,同樣要掃二維碼。雖然不在現場盯著,可依然能全程監管這些槍支和子彈的去向。
這套系統,周向陽同樣應用到南京青奧會這樣的國際賽事上。“外國運動員攜帶什么槍支入境,槍支型號是什么、子彈多少發,我都一一編號登記,并采集他的個人照片,與身份信息捆綁,制成二維碼貼在槍上。運動員領取時掃描二維碼,與個人編號、照片、身份信息一致,才能領用?!敝芟蜿枌ε炫刃侣劊╳ww.thepaper.cn)說。
據南京警方介紹,如今,這套系統已在公安體育系統推廣應用。
“預防出小紕漏,可能釀成大禍”
“南京有兩家民用爆炸物品生產廠家,每年生產炸藥數萬噸?!敝芟蜿栒f,民用爆炸物品的監管難度大,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炸藥、雷管儲存場所的安全,每處場所都實地走一遍,儲存場所治安防范必須達標。
二是炸藥、雷管的流向,不管是從外采購的還是本地銷售的,都賣給了誰,誰用了,用了多少,剩下多少,最后去哪兒了。對此,周向陽同樣主持開發了一款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統,通過張貼和掃描編碼,追蹤每包炸藥、每根雷管的去向。
周向陽稱,其中,易制爆化學品監管是難題。南京有眾多高校和科研院所,還有大量化工廠,都會用到易制爆化學品?!昂芏鄷r候,基層民警去檢查,可對這些化學品不熟悉,不知怎么查,查到也不知怎么處理?!?/p>
曾有民警去一家高校實驗室檢查,發現從網上非法渠道買了一種化學品,瓶子上寫著銨鹽和分子式,起初以為沒問題。但是背后卻潛藏著隱患:其實這是一種民用爆炸物品,名叫硝酸銨。
隨后,周向陽對相關民警進行了大規模專業化培訓。今年以來,先從南京基層民警入手,對269名基層所隊長和危管民警強化培訓。接著,對全市易制爆化學品單位的法人和治安責任人進行專業培訓,到目前已經培訓9000多人。
培訓完了,周向陽對所有易制爆化學品單位開展地毯式排查。截至目前,南京市公安局針對排查出的700多條隱患下達了225份整改通知書。有5家企業因整改不到位,被停業整頓。
在周向陽看來,對危險物品的監管,目的是確保不發生,關鍵在預防,“如果預防出點小紕漏,都可能釀成大事故”。
坐在“火藥桶”上的民警練成了危管專家
今年49歲的周向陽,1988年參加工作,已當了28年民警。在他參加工作的第四年(1992年),開始從事危險物品管理,至今已經25年,一直沒離開過這個“高風險”崗位。他因此被稱為坐在“火藥桶”上的人。
南京地處長三角經濟圈核心區,又是傳統的“大化工城”,危險物品特別是易制爆化學品類別多,涉及單位多,生產、經營、運輸、使用量大,納入監管的就有730多家,監管工作中存在“標準掌握難、流向監控難”等問題。
對此,周向陽稱,“你必須像了解每個犯罪嫌疑人一樣,熟悉這些危險物品的特點和習性”,牢牢掌握它們的開關、閥門,否則,萬一出問題,就跟它們一起粉身碎骨。
但很少有人知道,這位對危管業務異常熟悉的民警,實為半路出家,可以說是坐在環境惡劣的“火藥桶”上練出來的,曾經的危險還在他的眼睛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時間回溯至2005年,周向陽到南京浦口一家床墊廠檢查。
生產床墊要使用劇毒化學品甲苯二異氰酸酯(英文簡稱TDI)對海綿發泡。平時,廠家把TDI封存在倉庫,一段時間下來使用了多少,沒有人能具體說出來。周向陽決定進倉庫清點一下??墒?,他剛進去,就聞到一股刺鼻的味道,眼睛剎那間被熏得流淚,可他卻要堅持數完100多桶TDI才出去,不久便暈倒在地。
因為長時間接觸劇毒化學品和放射性物質,體檢時發現周向陽的眼睛晶狀體比同齡人看上去要渾濁。為此,醫生多次告誡過他要注意,可他并沒放在心上。在周向陽的意識中,將視力模糊視為是安全監管的一種“代價”。
“像周向陽這樣,能夠25年"釘"在危管崗位上,堅守法律底線,從未發生一起危險物品治安監管責任事故,在全國鳳毛麟角。”江蘇省公安廳治安總隊副總隊長、危管專家李洪洲評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