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派出所多冷?蒼蠅飛窗外不到半米就凍斃
北極邊防派出所民警賈晨翔與邊防連隊的戰士一起在中俄界江黑龍江我方一側徒步巡邏。 邱小平攝
[導讀]北極邊防派出所被國務院 、中央軍委授予“戍邊為民模范邊防派出所”榮譽稱號 ,這是一個基層單位能獲的最高榮譽 。但榮譽背后 ,沒有“傳奇”。身處中國最北端的這個派出所 ,比酷冷更“冷”的是寂寞 ,比斷案更日常的是嘮嗑 ,比驍勇更實用的是走訪……正是這點點滴滴平凡得有點微不足道的“瑣事”,匯成了這個“天邊”派出所的“最高榮譽”
“天邊”派出所:最高榮譽背后,沒有“傳奇”
首發:6月5日《新華每日電訊》成風化人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劉學奎
5月26日7時,漠河縣北極村,國歌響起,國旗飄揚。牛書磊雙手捧著錦旗,與戰友們一起面向國旗致敬。
一周前的5月19日,黑龍江省公安邊防總隊大興安嶺地區支隊北極邊防派出所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戍邊為民模范邊防派出所”榮譽稱號。這是一個基層單位能獲的最高榮譽。
派出所教導員牛書磊在北京參加了表彰大會,所里的官兵同步收看了視頻會議。雖然大家早就期盼著這一時刻,但當最高榮譽來臨時,激動的淚水還是流了下來。
北極邊防派出所官兵在零下30余度極寒天氣下舉行升國旗儀式。劉松攝
適應
冷能慢慢適應,但最難克服的是寂寞,以至于寂寞成了習慣。有的民警探親回家頭一兩天,都不習慣兩個人一起睡
漠河縣北極村是我國緯度最高的地方,年平均氣溫零下1.3℃,歷史最低氣溫零下52.3℃,全年無霜期僅86天。
老兵們說,前幾年新樓沒蓋好,都住老樓里。想寫字,墨水瓶凍成了冰坨。用油筆,筆油都凍凝了。中午睡覺戴帽子,晚上睡覺穿著棉襖棉褲。最冷的時候,早飯時,一大盆熱湯端上來,大家喝完一碗準備再盛時,發現盆里已經有了冰碴。
一個小戰士發現屋里有只蒼蠅,就開窗攆了出去。蒼蠅飛了沒有半米,一頭栽了下去。小戰士到屋外一看,蒼蠅已經凍硬了。
牛書磊說,早些年每次查邊都要跋涉一二百公里,得走一個多星期。這兩年條件好了,配了車,不用走路了。但有了車也麻煩,雪地打滑,要么窩進雪坑,要么滑到路邊。車一旦趴窩,官兵就得下車鏟雪推車。
邊防民警駕駛雪地摩托巡邏冰封的中俄界江黑龍江。邱小平攝
冷能慢慢適應,最難熬的是寂寞,而時間長了,寂寞已“深入骨髓”,偶然的“熱鬧”反不適應。有的民警去哈爾濱出差,一下車,滿世界都是人,總覺得眼神跟不上,要先站上幾分鐘,好提醒自己集中注意力。有的民警探親回家頭一兩天,甚至都不習慣兩個人一起睡。
駐守在黑龍江源頭洛古河村的賈晨翔,用讀書來克服寂寞。他訂了好多文學雜志,仍不斷托人買書。書和雜志到了,他不舍得快讀,擔心后續跟不上趟。值夜班時,一晚上就能讀完一本雜志,賈晨翔就逼著自己再讀一遍。到后來,有的文章都能背下來了,有的雜志都翻爛了。
北極邊防派出官兵學習鄂倫春族柏樺皮雕刻工藝。劉松攝
融入
北極村有位張大爺,兒女不在身邊,一個人苦悶在家。趙魯杰走訪時,張大爺家長里短拉了整整一下午。第二天,張大爺到派出所進門就喊,“小趙啊,我是你大爺!”張大爺親得連“張”字都省了
像很多戰友一樣,趙魯杰2006年1月分配到北極所時,只知道遠。他從哈爾濱坐一夜火車到了加格達奇,住了一宿,又坐了10個多小時火車到漠河。中間在塔河站,同行的7人有6人下車了。他在漠河邊防大隊又住了一宿才來到北極村。
“車不走了,你就到了。”
快過年了,趙魯杰并沒被童話般的北極村美景感動。這里居然連電都沒有。
沒電只能睡覺,或者點蠟聊天打電話。當時只有移動和聯通信號,基站只能幾十個電話同時打,常常打不出去。“我們打得最多的電話是10086,實在就是為了解悶。到后來,接線員一聽就知道是我們打的。”
過了年,趙魯杰跟著老民警到轄區北紅村走訪。老民警把他交代給村干部,就回所里了。趙魯杰拿著手機,天天看有沒有信號。
他在老鄉家的炕上睡煩了,就到江堤上睡;在江堤上睡煩了,就釣魚;釣魚也煩了,要么把魚扔江里,要么看見魚咬鉤不提線。
找老鄉嘮嗑去!沒想到,山東口音幫了忙。跟這些祖籍大多是山東的老鄉嘮著嘮著,關系就近了,“到最后,誰家包餃子都喊我去吃。”
老鄉到所里辦事,人人都說“趙魯杰這小伙子不錯”。
趙魯杰當時那個自豪!
邊防派出所官兵在零下30余度極寒天氣下,舉行升國旗儀式,國旗班旗手升旗。劉松攝
北極村有位張大爺,兒女不在身邊,一個人苦悶在家。趙魯杰走訪時,張大爺似乎把攢了多少年的話都說了出來,老鄉長老鄉短,拉了整整一個下午。趙魯杰大多時間都在聽,晚飯時趙魯杰陪著張大爺一起吃饅頭。第二天,張大爺到派出所進門就喊,“小趙啊,我是你大爺!”張大爺親得連“張”字都省了,所里的人哈哈大笑。
轄區走訪,是民警最基礎的工作,別看就是說話,其中的學問還真不少。要熟悉每家的基本情況,要熟悉當地的時政、民俗和惠民政策,甚至于村里的家長里短。
張展2014年剛來時,不會和老鄉嘮嗑,問完戶口、身份證這些基本問題,就不會再說別的了。有一次走訪還鬧出了笑話,他把對方叫成了別人的名字,對方以為他是口誤,便沒往心里去,等到張展離開時才湊到他耳邊說出自己的名字。
3年的扎實工作讓張展收獲了轄區群眾滿意度、雙熟悉率、案件控制率4個100%。而今,張展已成為北紅村的民警村官,獨立承擔起村里的治安管控工作。
村民有事不打110,直接撥墻上貼的片區民警手機,辦事效果又快又好。
“電腦網絡不會用,就給民警打電話。”“家里有大事小情,就找民警幫忙。”“有了煩心事,就和民警嘮嘮。”該管的不該管的,該幫的不該幫的,只要是村民的事,民警們就當成自己的事。
記者采訪趙魯杰,感覺他的語速特別快,他說這是逼出來的。“不然,在調解百姓矛盾時,根本插不上嘴。”
現在,趙魯杰每天早晨上班路上,遇到的每一位村民都向他打招呼,“上班啊”“上班啊”……連駛過的汽車都向他摁喇叭。
北極邊防派出所官兵為旅客指路。劉松攝影
為民
北極村打造旅游名鎮后,大部分村民將自家房屋改造成了農家樂、家庭旅館。北極所的民警們沒有坐等旅館建好了再去提修改意見,而是挨家挨戶上門指導
2007年對北極村來說,注定不平凡。
這一年,通長明電了。村里原先只在晚上7點到10點通電,老鄉家的燈泡和電視機從來不關。來電了,新聞聯播就自動播放;電視劇看得正帶勁,屋里突然黑了,只好鉆被窩睡覺。
這一年,北極村開始打造旅游名鎮,大部分村民將自家房屋改造成了農家樂、家庭旅館。北極所的民警們更忙了。
“剛開始做家庭旅館時,自己心里沒底,沒少和常來走訪的民警咨詢。那時只有3間房,一年下來也能賺兩三萬。”村民何葉的國際青年旅社,10年里從3間到5間,從5間到8間,再到后來的12間,生意越做越大,收入也增長了近10倍。
如今,100余家家庭旅館在幾年時間里陸續建成。有些家庭旅館房屋兼并時不符合規定,有些沒有預留安全出口……像這樣的問題,民警們沒有坐等旅館建好了再去提修改意見,而是在建時就挨家挨戶上門指導。
北極村許多村民家都有馬爬犁,過去是冬季最重要、最普遍的交通工具。隨著冰雪旅游升溫,馬爬犁變成了載客游覽的物件。利潤大、成本低,馬爬犁數量暴增,惡性競爭、搶客攬客現象也愈演愈烈。
派出所民警兵分多路,走訪轄區59家馬爬犁從業者,組織成立了馬爬犁協會,規范行業秩序。“一個來回二百塊錢,59套爬犁排號拉客,不守規矩一次罰一千。”馬爬犁協會的“鐵紀”不但遏制了惡性競爭,也使從業者的收入翻了一番。
5月19日上午,賈晨翔沒在北極所收看視頻會議。這天,他除了享受集體的最高榮譽之外,還被公安部、人社部授予“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榮譽稱號。
2010年初,賈晨翔和愛人王曉蓮來到北極所轄區洛古河村成立“夫妻警務室”。
當時,洛古河村不通公路,春耕、秋收時節,降雨量較大,由村里到田間的土路變得泥濘不堪,大型機械進不去,收獲的糧食拉不出,影響農作物收成和村民收入。
2011年底,賈晨翔兼任洛古河村黨支部副書記,便與村黨支部決定修路。賈晨翔主動承擔起道路測繪任務,又邀請工程造價師做預算,并爭取到修路資金30萬元。2012年6月,路面鋪設竣工,改寫了洛古河沒有水泥路的歷史。
路通了,村民的觀念也變了。隨著旅游業發展,賈晨翔幫助村民開設家庭旅館,修建旅游景點,一條以特色經濟、旅游產業為主導的村屯經濟發展模式在洛古河村全面鋪開。僅去年,全村接待游客2萬余人,旅游收入達200余萬元。
北極邊防派出所官兵在村里巡邏。劉松攝
戍邊
北極所以各景點為中心向周邊輻射,在路口和重點區域安裝高清視頻監控,并裝備無人機,實現“鼠標巡邏、探頭站崗,飛機升空,邊境盡覽”
北極所轄區只有3個自然村、1個林場,1443戶3457人;邊境線卻有173公里,是黑龍江省邊境線最長的派出所;轄區面積2380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不到2人。
每年的夏至節和新年前后,外來游客比較集中,邊境管理工作特別繁忙,單靠現有警力很難滿足日常工作需要。為此,北極所以各景點為中心向周邊輻射,在路口和重點區域安裝高清視頻監控,并裝備巡航半徑長、續航能力強的無人機,實現了“鼠標巡邏、探頭站崗,飛機升空,邊境盡覽”,構建起一套全方位、立體化的防控機制——“天網地格”,極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去年11月的一個深夜,“驢友之家”家庭旅館報警稱,兩名游客沒有歸宿。當時,北極村夜間溫度零下30℃左右。
值班民警通過視頻監控和警情信息系統,迅速找到兩名游客活動軌跡,確定兩人可能去往的方向,民警兵分兩路搜尋。次日凌晨,民警終于在15公里外找到了兩名游客。此時,他倆已在外面凍了15個小時,如果還沒被發現,真有可能出現意外。
今年2月的國際冰雪汽車拉力賽當天,王先生在比賽中偏離正常軌道陷進雪堆,向派出所求助,可因為大地白茫茫一片,怎么也說不清所處位置。
正在值班的民警王子通過視頻監控,不到10分鐘就找到了位置。民警和賽事保障組成員火速趕往現場將王先生的事故車輛從雪堆里拽了出來。
據了解,10年來,北極所承擔了10屆夏至節、9屆“冰雪汽車拉力賽”等上百次大型安保任務,實現“無盜搶、無越界、無鬧訪攔訪、無擁擠踩踏、無政治影響”的目標。
2008年以來,轄區“兩搶、兩盜”案件控制率達100%,15年未發生重大刑事案件,妥善化解各類矛盾糾紛415起,沒有發生一起越級上訪、群體上訪事件,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化解在基層”的工作目標,界江管理段連續11年無涉外事件。
北極邊防派出所民警到群眾家走訪。劉松攝
“送禮”
黃大娘丟了3只鴨,民警們費勁找了,但沒找到。鴨沒找到,黃大娘執意送來一籃子鴨蛋,她說,“不收就是看不起我”
今年5月16日,北極村71歲的黃大娘提了一籃鴨蛋,來到所里的群眾接待大廳。
40多個鴨蛋,老人攢了一個多月,專為感謝民警幫助尋鴨。
黃大娘孤身一人,靠低保金生活,養了10多只雞鴨鵝,3只鴨正值下蛋的時候。
5月15日,大娘找到正在村里走訪的張春茂說:“我丟了1只鴨子,你們能不能幫忙找找。”
張春茂趕緊在北極村微信群發布了丟鴨消息。有村民反映頭天晚上在外環路看到幾只鵝鴨在大道上溜達,張春茂和吳忠奇前去查看,沒有發現蹤跡。
張春茂又調看了視頻監控,發現一只狗追著7只鴨鵝跑,可是20分鐘后,7只變成6只,背街的排水溝邊,一只狗嘴角沾著血跡,地上一堆鴨毛。
張春茂帶著視頻到黃大娘家,解釋了丟鴨原因。
其實早在1月24日,黃大娘就丟了兩只鴨,張春茂和王子兩人在零下30℃下幫忙找了一整天也沒找到。
3只鴨沒找到,黃大娘還執意讓民警收下鴨蛋,“不收就是看不起我。”教導員牛書磊無奈收下鴨蛋,隨即讓民警從食堂搬了一袋大米和一袋面粉,送到大娘家。
2015年8月13日早晨,派出所的大門上掛著兩只老母雞。誰也不知道是誰放的。
所領導分析“案情”,鎖定劉景新。
劉景新50多歲,是個聾啞人,落落寡合,一直與兄嫂過活。趙魯杰走訪后,便主動結對子幫扶,自學手語,無“話”不談。讓趙魯杰沒想到的是,劉景新竟是個“黑戶”,生下來就沒報過戶口。
趙魯杰準備材料,決定為他補錄戶口。幾次三番,終于成功。當趙魯杰把嶄新的戶口本交到劉景新手上時,劉景新把戶口本反復摸索著,壓在心口上。“說不出”地高興。
趙魯杰提著雞來到劉家,劉家大嫂見面就說,“雞不是俺們送的。”沒等趙魯杰說話,大嫂就“招了”。
劉景新為了感謝趙魯杰,不敢把雞送到趙魯杰家,就想送到所里,“法不責眾嘛!”老實人的想法也挺實在。
賈晨翔到地田走訪村民。劉松攝
虧欠
賈晨翔說,前20年他將自己的全部奉獻給部隊,獻給祖國。20年后轉業回到地方,就當個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把對家人的虧欠全都補上
所長高軍峰的妻子原來一直在洛陽老家的電視臺當主播。2012年,倆人28歲,雙方家長催要孩子。
聚少離多本是軍人家庭的常態,何況高軍峰又在“天邊”。每年38天探親假,刨去路上,只能在家待一個月。平常聯系只有打電話,還有就是一周一次的周末網上視頻聊天。
雙方家庭商量,兩人必須有一人放棄工作。2012年3月,辭掉電視臺工作的妻子跟著高軍峰來到北極村,租了個平房,沒有暖氣,自己燒火炕。高軍峰說,這是他最幸福的一段時光。妻子在家做飯,他下了班吃現成的。妻子懷孕后,妊娠反應大。可當年的八一節,高軍峰被提職到另外一個派出所工作,妻子又被送回老家。
現在,女兒已經過了4個生日,高軍峰沒能陪她過一個。他規劃著休假時間,希望晚幾天回家,以便過完年能有幾天接送孩子上幼兒園。
今年5月,女兒在家把頭磕破了,高軍峰心里挺生氣,但埋怨妻子的話說不出口。女兒跟爸爸視頻通話,高軍峰想,女兒肯定會哭,但是通話后,女兒做鬼臉逗爸爸,“我不疼,不用擔心。”聽著聽著,高軍峰掉淚了。
賈晨翔和王曉蓮進駐洛古河村,贏得了村民們的信任和支持,村民們也沒把他倆當外人,來辦事的年輕人進進出出都喊賈晨翔一聲“賈哥”。兒子北北出生不久也跟著過來了,時間一長,小北北就記住了村民們喊的“賈哥”。
有一天,走廊里突然有人喊“賈哥”,賈晨翔隨口答應,發現只有北北站在那里。剛滿周歲的北北開口說的第一句話,竟把爸爸叫成了哥。
洛古河的冬天實在是太冷,村里沒有醫療點,打針吃藥都得去漠河縣城,來回二三百公里。有一次北北生病,賈晨翔因為有任務不能脫崗,托村民劉洪波開車送到漠河縣醫院,賈晨翔含著淚關上了劉洪波的車門。為此,賈晨翔總覺得虧欠妻兒,自己戍邊奉獻,那是軍人的職責和使命。妻子放棄了在哈爾濱的律師工作陪自己,可以理解為愛情的偉大。可北北一天天長大,馬上面臨教育的大事。洛古河村沒有學校,北北也像別的孩子到北極村中心小學住宿嗎?
賈晨翔說,前20年他將自己的全部奉獻給部隊,獻給祖國。20年以后,轉業回到地方,就當個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把對家人的虧欠全都補上。
北極邊防派出所新配發的執法拍攝眼鏡。劉松攝
未來
便民微信公號、民警走訪專用的手機APP、繪制3D民情地圖……這些時髦的技術活,這個“天邊”派出所的民警們敢想敢做
1993年出生的張晏搏目前是所里最小的民警,負責“北極邊防police”公號的日常維護更新。
以前,許多村民不了解辦理相關業務需要準備哪些材料,多次跑派出所,還不一定能把事情辦利索。如今,村民們根據公號的提示,提前將材料準備好,能夠一次性辦妥;如果有不明白的事項,還能通過公號留言,民警都會第一時間作答。村民節約了時間,也省去了不必要的麻煩,以至于每天瀏覽公號都成了村民們的習慣。
“公號每周一三五推送防騙類信息,二四六推送法規法條類信息,周末再配上偏生活類的信息。”除了拓展公號的內容,張晏搏還想根據大學所學專業,設計開發適合民警走訪專用的手機APP,讓民警通過手機,隨時記錄走訪家庭的相關信息,并能夠將信息第一時間與其他民警資源共享。
張晏搏說,下一步他還想做旅店業的星級評定,將星級評定與外網對接,使游客通過微信就可以知道北極村各個旅店的大概環境。
1992年出生的張春茂,大學的專業是城市規劃。2015年底,他想繪制3D民情地圖。
“之前的民情地圖都是平面的,做成立體的,可以記錄更多信息,也更直觀。”張春茂為了制作3D民情地圖,用雙腳丈量了轄區的每一寸土地。一個建筑模型,需要照兩張室內照片,一張街道照片,張春茂每次走訪都用手機邊走邊拍。他的手機里存滿了500余張各式各樣建筑、標識的照片,手繪的室內草圖也有30余張。
張春茂白天正常工作,制作3D民情地圖都是利用下班后的時間,有時一干就是一通宵。他在派出所原有的民情地圖基礎上,將信息錄入電腦,通過顏色區分,識別出轄區內的地形地貌、道路交通、行業場所、房屋種類,以及幫扶對象的信息。
張春茂的3D民情地圖現已更新至2.0版,包含北極村500余戶的相關信息,下一步他打算把3D民情地圖覆蓋轄區全部的1443戶3457人。
去年,前來所里視察工作的省領導對3D民情地圖給予充分肯定,省公安廳領導有意借調他到哈爾濱工作。
張春茂想了想,最終還是選擇了留下。他說舍不得這個集體。
新疆兵團職工戍邊近30年 成“網絡紅人”
記者見到馬軍武時,他身穿迷彩,黝黑的臉龐顯得有些疲憊。馬軍武是新疆兵團第十師一八五團林管站職工,他自1988年至今,在中哈界河邊上的軍武哨所一守就是29年。現如今,到此觀光旅游的游客,都會到這里來參觀,并與馬軍武夫妻合影留念。很顯然,馬軍武已經是當地以及全國的一名“網絡紅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