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航被打乘客被曝黑歷史 圈內口碑不好
在美聯航航班上遭遇暴力對待的陶大偉。
陶大偉和家人的生活照。
北京時間12日,“美聯航暴力拖拽亞裔乘客”事件繼續發酵、輿論嘩然。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了解到,被暴力拖下飛機的乘客名叫陶大偉(音譯),69歲,越南裔,他和妻子從越南的醫學院畢業后移民美國,兩人都是肯塔基州伊麗莎白鎮一家診所的醫生,他們原計劃9日從芝加哥乘美聯航班機回到伊麗莎白鎮。
“這件事毀了我的一切”,目前正在醫院接受治療的陶大偉,通過律師表示感謝全世界網友對他的幫助和聲援。據陶大偉透露,他正準備起訴美聯航。
身份曝光
首次發聲
已雇著名律師,欲訴百萬賠款
據陶大偉此前透露,其已找到了兩家著名芝加哥律師事務所,欲訴百萬賠款。據了解,這兩家律師事務所一家專攻人身傷害案件,另一家擅長處理公司治理事務。
此外,陶大偉通過律師發表了一份聲明。在聲明中,他的律師斯蒂芬.高蘭(音譯)表示:“陶先生全家想讓全世界知道,他們對收到的各界關心、支持表示感激。目前,他們僅關注于陶醫生的護理和治療。”聲明中還表示,陶大偉仍然“芝加哥醫院接受治療”,暗示他受的傷比外界在視頻中所看到的要嚴重得多。
陶大偉的另一位律師湯姆森告訴媒體記者,陶大偉不僅會對自己的遭遇起訴美聯航,也會針對美聯航要求他調換航班的工作程序進行起訴,因為他被要求離開飛機,僅是為美聯航自己的員工讓座,這一舉動引發了輿論極大不滿。
此外,據《新京報》報道,美國華裔律師劉龍珠針對這一事件分析表示,機票超售在美國很普遍,大部分解決辦法是給予物質補償。涉事乘客可以起訴航空公司、警察局、航空管理局,甚至售票機構。
乘客可申請精神傷害賠償,通常是醫療費的三到四倍;乘客還可據此申請懲罰性賠償,可申請精神傷害賠償10倍以上的數額。算下來,理論上乘客可申請的賠償在500萬美元左右。即便雙方最后選擇和解,乘客也有望拿到100萬美元以上的賠償。
知情人說
“他在當地醫生圈口碑并不太好”
在伊麗莎白鎮上居住超過30年的知情人士告訴媒體記者,陶大偉夫婦育有五個子女,其中四個從醫。目前,陶大偉和他的妻子以及兩個女兒仍在當地居住和從事醫生工作。
根據美國知名企業認證網站的信息,陶大偉的妻子在本地開有一家診所,已經營業27年。
網上有一種流行的說法是,陶大偉曾經因為販賣禁藥等問題,行醫資格證已經被吊銷。知情人表示他聽過這種說法,并稱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有黑歷史,他在當地醫生圈里的口碑不太好”。
據當地媒體報道,雖然陶大偉已選擇起訴美聯航,但他“不光彩”的過去個人經歷或對他的起訴帶來一定不利因素。報道稱,他曾在2003年以處方藥物作為交換條件,與患者發生不正當關系,被吊銷醫療執照,還曾涉及詐欺,被法院判處緩刑。這些都被官方記錄在案。報道稱,他還有“情緒管理”問題。
撲克高手?
美媒稱當事人曾贏走23萬美元
美國媒體稱,這位名叫陶大偉的亞裔男子,還是水平高超的撲克選手,曾在最頂級聯賽贏得超過23萬美元。隨著事件發酵,一些曾與陶大偉交手過的撲克選手率先識別出了他的身份。他們稱,陶大偉多次參加三大撲克賽事之一的世界撲克系列賽,性格冷靜,和視頻中完全不同。
一夜反轉
美聯航CEO“重新”道歉:
“任何人都不應該遭受這樣的待遇”
美聯航發言人喬納森·格林于當地時間11日承認,事發航班實際并未超售機票,強迫乘客下機只為安排公司機務人員。據喬納森披露,事發航班滿艙運載70名乘客,抽取4名乘客下機只為安排4名公司機務人員,以便他們次日能夠及時到崗。
此外,美國交通部已于10日宣布將調查這一事件。一些美國國會議員呼吁聯邦政府進行更徹底的調查。
面對輿論風暴,美聯航首席執行官奧斯卡·穆尼奧斯11日發表聲明再次道歉,說美聯航對這一事件“負全部責任”,將進行詳細調查,并在4月30日前公布調查結果。
“我對那名被暴力帶離航班的乘客和航班上所有乘客表示深深的歉意,永遠不應該有人被如此錯誤地對待,”穆尼奧斯說。
但穆尼奧斯在10日發布的第一份道歉聲明中,將事件輕描淡寫為對乘客的“重新安置”,并在此前發送的公司內部郵件中表示支持涉事人員,稱他們“按照既定程序應對相關狀況”。他的聲明和被多家媒體獲取的這份內部郵件進一步激起美國乃至世界各地網民的憤怒。
白宮發言人斯派塞11日在白宮例行吹風會上說,9日發生的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美聯航)暴力驅逐乘客下機事件“令人困擾”。
斯派塞說:“我認為任何看到視頻的人,對一個人遭到那樣方式的對待,都不會無動于衷。”
他說,他確定美國總統特朗普已看到相關視頻。
此外,在美華裔10日起向白宮聯名請愿,呼吁聯邦政府進行調查。目前,簽名人數已超過白宮回應所需的10萬人次。
劣跡滿滿
留美女生曾遭美聯航趕客:
買全價票,在機上被壯漢架走
據《長江日報》報道,美國康奈爾大學研一留學新生、23歲的武漢姑娘小馬去年也曾遭遇過美聯航無理由暴力趕客,她稱自己花了上萬元購買了全價票卻在飛機上遭兩個壯漢駕出飛機。
小馬回憶,2016年8月14日,她從北京飛到美國紐瓦克自由國際機場后,第二班轉美聯航飛機飛伊薩卡時出了問題。
到達紐瓦克自由國際機場已是晚上,她本應轉美國時間8月14日晚9點29分的UA4921飛往伊薩卡,但因天氣原因,滯留在機場。
很多乘客當晚就被安排上了飛伊薩卡的第二班飛機,“好多比我后去的人都先安排航班走了”。小馬說:“沒錯,先走的都是白人,留下我和幾個亞裔的妹子。”
小馬最后被安排上了當年8月15日晚11點最后一趟航班,誰料到上飛機又出了岔子。
“我坐下來之后,飛機上的人已經很滿了,突然有一個人上來就叫我下飛機。我以為是我的行李超過限制大小,第一反應是先去取我的行李,就沒有立刻配合他們下飛機。”
在取行李的過程中,大概是因為她沒有馬上配合,原先的那位男工作人員身后又趕來一位壯漢。“只知道不是空姐,但是也不像機場保安”,小馬說:“他們兩個人就把我一左一右地夾著,半架著半推著把我弄下了飛機。”
“之后在地面溝通,他們就只是反復跟我說我沒有座位,但我的登機牌上清清楚楚寫著座位號,不是那種補位票。”小馬說,她花費人民幣15513元買了單程正價機票,不是學生票或者打折票。
小馬被架下了飛機后和工作人員理論。“我當時就跟他們說,我現在就要走上我的飛機了,你們沒有正當的理由要把我擠下飛機的話,你們可以試試,再敢動我一下,我就報警。”
小馬說,她英文算是流利,跟美聯航的人表達時用詞比較強硬,感覺是這個原因所以他們之后才沒找她麻煩,“我順利地走回了飛機,當時感到非常莫名其妙”。
她上飛機后,看到那兩位工作人員又上來帶了一個女生下去,不久飛機就起飛了。“(那個女生)也是亞裔,離我有點遠,不敢確定是不是中國人,但能知道一定不是白人。”
事后,小馬感到很氣憤,寫郵件、打客服電話向美聯航投訴,但“寫了5封投訴信,最后都沒有回音”。
連遭吐槽
乘客細數美聯航“黑歷史”
連日來,在社交網站推特上,“抵制美聯航”“拒絕乘坐美聯航”等標簽迅速走紅,不少網友或分享自己乘坐美聯航的負面體驗,或宣布以后絕不乘坐美聯航飛機,或直接貼出截圖顯示已退訂美聯航機票。
此外,還有不少網友支持受害乘客對美聯航提起訴訟要求賠償。美聯航股票11日大幅下跌,逾6億美元市值蒸發。
記者梳理發現,美聯航的“黑歷史”也是滿滿的:從托運寵物致病、摔壞乘客吉他,到頭等艙乘客被迫讓座,顧客投訴不斷。
暴力拖拽乘客下機時間發生后,不少美聯航的負面新聞被集中爆出來。乘客稱,該公司的托運規則和托運費最“坑”;座位間距加密做得最過分;率先取消免費供餐,飛機餐“連雞飼料都不如”;準點率極低、行李丟失率極高、投訴率極高;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補償改簽”發的是有限制條件的抵扣券。
事件回顧
當地時間9日,美國聯合航空3411次航班發生超額訂票情況,一位亞裔乘客被隨機選中離開飛機,亞裔乘客稱自己是醫生,第二天還要見病人所以不能延誤,并且表示要給自己的律師打電話。在堅持拒絕后,機場保安將其暴力拖下飛機。
事件發酵
這起合法乘客遭到強制驅離下機的事件,發生當時不少乘客立即在社交媒體公布現場情況,引發網絡熱議,大批網友指責美聯航手法粗暴,有網友形容美聯航已陷入一場公關危機(PR disaster)。
各方回應
美國航空界泰斗:乘客幼稚
美大陸航空前CEO稱美聯航很專業,乘客很不成熟,并暗示“航空公司有個名單,機票價格和會不會被踢下飛機有很大關聯。”
華裔CEO抗議:公差不搭聯航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在《華盛頓郵報》網站10日有關該新聞的留言欄中,有多達5000多條留言,幾乎一面倒批聯航;其中一位名叫Edwin Fu的華人說,他自己開公司,是公司的CEO,他在此事發生后已規定公司所有公差飛行,永遠不準乘坐美聯航。
美聯航總裁:支持員工的做法
美聯航總裁在一封寫給員工的內部郵件中表示,對此事件他也深感困擾,他堅定地支持機組的處理方法。在信件的最后,穆諾斯還附上了一份由該公司發布的情況說明,稱當他們向那名乘客致歉,表示他被拒絕登機后,這名乘客提高了聲音,并拒絕遵守機組說明。隨后,機組又數次接觸這名乘客,希望他能夠下機,但這名乘客每次都拒絕了。機組人員只好尋求芝加哥航空安全人員的幫助。但該乘客一直拒絕下機。安全人員未能使其合作,只能強行將他帶走。
劉強東高曉松痛批美聯航:全球最爛
劉強東表示,“美聯航的服務絕對是全球最爛的!沒有之一!”高曉松也在微博上發言道,“美聯航從地面到空中,服務之傲慢令人發指。我數年前領教過兩次,自那時起再沒訂過他家的航班(代碼共享航班除外)。
爭議焦點
1、美聯航超售機票是否合法?
美國華裔律師劉龍珠介紹,機票超售在美國很普遍,大部分解決辦法是給予物質補償。涉事乘客可以起訴航空公司、警察局、航空管理局,甚至售票機構。首先可以告航空公司違約,因乘客已經購買機票,合同就已經成立。但鑒于美聯航的運輸合同對己方更有利,在超售情況下乘客未必有勝算。
2、事件中警方是否執法過當?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出庭律師張軍表示,在乘客表明自愿下飛機的情況下,警察還一定要用強制手段把乘客抬下去,就是侵犯了乘客的人權。但在這次事件中,乘客不愿下飛機,因此警察必須采取強制性措施,這種情況下的強制性措施是合法的,但可能存在執法過當的問題。
3、當事人可能獲得多少賠償?
美國華裔律師劉龍珠介紹,乘客傷勢不是很嚴重,但精神方面可能造成傷害,外傷加心理醫生的醫療費可能在10萬美元左右,乘客可據此申請精神傷害賠償,通常是醫療費的三到四倍,30萬到40萬美元之間。乘客還可據此申請懲罰性賠償,可申請精神傷害賠償10倍以上的數額。算下來,理論上乘客可申請的賠償在500萬美元左右。
4、事件是否涉及“種族歧視”?
張軍認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當事人的亞裔身份并不是值得強調的話題。“原因在于我們還不了解另外三名乘客的情況,當前證據可能還不足以上升到種族歧視的高度。”張軍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