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歲老人被2.5厘米棗核卡喉嚨 硬"撐"3天
春節假期就要結束了,原本準備回到工作崗位的老陳卻無法平靜,看著94歲的父親躺在病床上輸著營養液,思緒萬千……
前天晚上,浙江一醫院急診科收治了一例94歲老人異物卡喉刺穿食管的病例,最終通過聯合會診,利用內窺鏡技術成功取出了一枚長約2.5厘米的棗核。這也是該院迄今為止收治的年齡最大的異物卡喉病例。
棗核卡喉用上“土辦法”
硬撐3天后送至醫院
家住紹興上虞的陳大爺今年94歲,一直以來都有每天早晨吃幾顆紅棗的習慣。正月初三,他在吃紅棗時不慎將一個棗核吞了下去。老人當時只覺得喉嚨有點卡,在嘗試催吐不成功后,就用“土辦法”硬咽了一大口稀飯和粽子,希望“把棗核順下去”,之后就沒再掛心。
誰知,第二天起床后,陳大爺感到咽部有些疼痛。吃早飯時,疼痛更甚,并出現了咳嗽咳痰現象。無奈,家人帶他去當地鄉鎮衛生所檢查,卻沒有發現卡喉情況。
然而,陳大爺的不適感并未消減,反而更加嚴重。因怕家人擔心,他一直忍著不說。直至第三天,陳大爺一進食就嘔吐,才把實情告訴家人。家人又把他送至市里醫院就診,這才發現異物卡喉。由于條件受限,當地醫院沒有辦法實施手術,繼而轉至浙江醫院。
通過內窺鏡
取出長約2.5厘米的棗核
急診科醫師接診后,將陳大爺送至放射科拍片和CT三維重建,確定異物位置,并邀請胸外科、消化內科、麻醉科一起會診,經和家屬商議,醫生決定通過內窺鏡取出異物。
醫師回憶稱,當時通過胃鏡,距離門齒約15厘米處看見一顆棗核。由于棗核兩端異常尖銳,穿入食管壁內,有較多膿液附著及流出,加之患者年齡過高,手術難度并不小。“通過內窺鏡,我們用異物鉗及網籃取出棗核。該棗核長約2.5厘米。”整個手術過程不到半小時。
“還好,棗核卡住的位置還不算很糟,如果再掉下去一點到主動脈弓位置,就可能穿破主動脈引發大出血。”馮玉良補充道。
醫師提醒說,異物卡喉切不可亂來,尤其不要硬咽。類似棗核的食管異物,如及時就醫,大多可以順利取出。尤其是食管靠近主動脈,萬一累及主動脈,可引起大出血危及生命。
異物卡喉別用饅頭“治”
本報訊(通訊員鐘艷宇)春節長假期間,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少不了美食來做伴。但美味也可能惹麻煩。除夕夜,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就來了魚刺卡入食道的患者。這枚小魚刺,驚動了多科醫生。
2017年1月27日23點30分,雞年初一開始倒計時。50多歲的王先生被推進了人民醫院的手術室,準備接受治療。當天晚上,王先生在吃年夜飯時誤食魚刺,這枚魚刺在他胸中糾結了5個小時,導致他出現了胸痛等癥狀。后來他疼得過不好年,不得不來到人民醫院。做了頸部CT后,醫生發現一枚多邊形的魚刺已經深深地卡在他的食道上段,食道被扎出血,如果不盡快處理,很可能會造成食道穿孔,后果不堪設想。
明確魚刺位置后,消化內科值班醫生曹姍馬上電話聯系本科醫生尤鵬和護士王怡從家趕來,同時,考慮到取刺過程風險高,為預防患者不能配合出現意外,曹大夫又通知麻醉科醫生前來為患者做麻醉評估。晚上11點半,王先生被推進手術室,所幸的是,麻醉及取出魚刺全程僅用了20分鐘,這枚魚刺沒能在他體內“跨年”。
北大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劉玉蘭說,每年春節期間都會接診不少食道異物的患者,其中老年人和兒童更常見。卡住食道的有魚刺、雞骨頭、肉骨等。老年人如果義齒過松,在吃黏性食物時,還有可能出現義齒脫落隨食物進入食道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