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讓孩子7個月就用學步車 致其雙足畸形
菲菲剛滿7個月,性急的媽媽就把她放進學步車里學走路,半年后,菲菲的雙腳竟內翻變畸形(如圖)。媽媽帶著菲菲在武漢市第一醫院康復科做了兩個月的康復訓練后,菲菲的步態明顯改善,但要想完全恢復正常,還要至少再佩戴半年的支具。
媽媽怕伢走路晚 7個月大就用學步車
本報訊(記者劉璇 通訊員徐若云)菲菲剛滿7個月,性急的媽媽就把她放進學步車里學走路,半年后,菲菲的雙腳竟內翻變畸形(如圖)。
兩歲的菲菲家住漢口,出生后媽媽發現,女兒的動作能力總是比同齡孩子慢半拍,4個月還不會翻身,7個月還不能坐。媽媽擔心她將來走路晚,便決定買來學步車讓7個月大的她提前練走路。到1歲3個月時,菲菲可以完全丟手走了,媽媽很是高興。可過了一段時間,媽媽又發現不對勁了:女兒走路老喜歡踮著腳尖,步態像只“鴨子”。到醫院拍片檢查顯示:菲菲左側跟骨發育不良,雙足內翻,診斷為馬蹄內翻畸形。醫生給菲菲做了矯型手術,手術愈合后還要做相當一段時間的康復治療。
媽媽帶著菲菲在武漢市第一醫院康復科做了兩個月的康復訓練后,菲菲的步態明顯改善,但要想完全恢復正常,還要至少再佩戴半年的支具。
該院康復科醫師高李俠說,小孩的骨骼和成年人不一樣,他們需要在學習坐、爬、走的過程中,逐漸獲得與行走相匹配的適應能力。行走是負重運動,當關節肌肉還未達到負重的要求時,過早起步會影響孩子下肢的發育,導致“X”或“O”形腿。他提醒,7個月的寶寶坐學步車,腳不能完全著地,只能用腳尖觸地滑行,時間一長就形成前腳掌觸地的踮腳走路姿勢,逐漸形成馬蹄內翻畸形,而且學步車過輕,嬰幼兒在快速移動過程中摔傷者也屢見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