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故居成浙江寧波首批歷史建筑
12月7日下午,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在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用中文發表《青蒿素的發現:傳統中醫獻給世界的禮物》的主題演講。 中新社記者 沈晨 攝
中新網寧波12月8日電 (見習記者 李佳赟)12月8日,寧波市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與遺產保護工作現場推進會在浙江寧波召開,在公布的第一批寧波市歷史建筑名單中,屠呦呦故居成為入選的421處歷史建筑之一。
據悉,屠呦呦故居位于寧波市海曙區開明街上,其主人是曾任香港甬港聯誼會會長的姚慶三,而姚慶三正是屠呦呦的舅舅。小時候,屠呦呦就住在外婆家,一直在姚宅長大。
10月5日,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一時間,這座舊宅門就從昔日的門庭冷落到今朝的游客攘攘。
但自這座舊宅開始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對于屠呦呦故居的保護與開發便一直爭議不斷。據澎湃新聞報道,從2011年4月開始,姚宅所在的蓮橋第區域進行了改造,工程于2015年9月份完工,由寧波房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建設,姚宅的產權也歸該公司所有。
在寧波市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與遺產保護工作現場推進會中,寧波市副市長張明華表示,為推進寧波市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完善寧波市名城保護名錄體 系,加強歷史建筑的保護與管理,確定“鼓樓街道文昌社區西河街65號”等421處建筑為第一批寧波市歷史建筑。名單中就包含外界廣為關注的屠呦呦故居。
在會上,寧波市委副書記、市長盧子躍表示,寧波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名人輩出,留存有大量具有歷史價值、文化內涵和地域特色的歷史遺存,但如果只是單純保存,就只是一張分布圖。
“如何使一張僵化的分布圖變成活生生的情景劇,關鍵在于活化利用。”盧子躍表示,大到街區整體定位、街區之間的互聯互通,小到每條街巷的特色、每處建筑 的使用,都要通過精心謀劃和設計,才能整體形成寧波獨有的人文氣息,讓每一個進入寧波的人都感染、陶醉在這種人文氣息里面。
在盧子躍看來,城市不僅需要高樓大廈的城市硬環境,更需要人文精神的城市軟實力。他表示,在基礎設施和硬件配備日益趨同的今天,城市特色被消 弭,而文化是一種“救贖”,是使一個城市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特有名片。通過歷史文化保護工作,將有效增加城市的吸引力,提升城市的影響力、競爭力,進而轉化 為城市發展的凝聚力、感召力,最終推動經濟和社會的良性循環。
據悉,在寧波市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與遺產保護工作現場推進會中,不僅公布了包括屠呦呦故居在內的421處建筑為第一批寧波市歷史建筑的通知,還公布了關于命名余姚市鹿亭鄉曉云村等28個村莊為第三批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的通知。
張明華表示,寧波將繼續堅守歷史文化保護的底線,走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保護與建設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