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19 15:25:00 來源:映象網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海付恒攙著患有腿部風濕性關節炎的劉梅英下山
拿到新房鑰匙喜悅的村民
【編者按】
無論你從事什么職業,都擁有人生的出彩時刻,心懷各式各樣的夢想。映象網將分享每個人最真實的追夢故事,最動人的出彩時刻。
從6月14日起,映象網將以“中國夢·享出彩”為報道主題,從一億河南人中尋找有代表性的100個河南人,分享他們的人生出彩時刻,說出他們的下一個出彩夢想。
第二十一期,本網刊登海付恒幫深山里的群眾“搬家”的故事,讓我們一起感受和分享追夢的快樂,一起傳遞正能量,見證積極勵志的筑夢故事。
【人物檔案】
姓名:海付恒
年齡:44歲
職業:河南省環保廳輻射管理處副處長、駐安陽縣都里鄉盤金垴村黨支部書
出彩時刻:2012年7月11日,是盤金垴村整村搬遷的大喜日子。那天,整個盤金垴村沸騰起來,村民們換上平日很少穿的新衣裳。從一個不通路、不通電、甚至沒有一些小賣部的貧困村到嶄新的樓房、綠蔭廣場、通氣通暖的現代社區,在駐村的三年時間,“愚公”海付恒想讓村民過上好日子的愿望終于實現了。
映象網訊(記者 駱瓊 文/圖)沒有一點官架子、親人老海、不像城里人……談起駐村干部海付恒,盤金垴村都會豎起大拇指說一聲“好”。而在駐村的三年時間里,海付恒也沒有辜負村民的期望,幫助村民實現了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這個幾十年來的盼望。
【出彩時刻】一心一意想著為村民換個家
在豫冀交界的太行山山頂,有個小村莊,北邊以漳河水與河北省隔岸相望,村莊四周山高谷深,溝壑縱橫,土薄石厚。
這個村叫盤金垴村。位于安陽縣都里鄉。因受自然條件的限制,生活在這里的村民一直靠天吃糧、跨省行路、跨村上學、燒木柴灶、點煤油燈……
盤金腦村作為省委組織部選定的全省19個重點幫扶貧困村之一,2010年7月,迎來了自己的“第一書記”——省環保廳輻射管理處副處長海付恒。
由于交通不便,要到盤金垴村,需先繞道河北省,坐車要在山路上顛簸近兩個小時。到了這個貧困村后,眼前的一幕深深地震撼了海付恒,他說:“村里實在是太窮了。沒有路、沒有商店、沒有學校。”
“村里環境太差,再怎么改造也不行,一定要搬遷,不搬遷,盤金腦村就永遠沒有出路!”在了解盤金垴村的基本情況后,海付恒一直有著這樣一個念頭。
搬遷說得容易,但做起來難。在工作中,海付恒也遇到了很多難處,有時因為搬遷得不到村民的配合,他就要一趟趟跑,為了做通村民的工作,嘴皮子都要磨破了。
“回想起那時候真的很累,別看村子小,事情多得很。”海付恒說。
王春生是盤金腦最不愿意搬遷的“頑固戶”,一提起搬遷,王春生就會露出不好意思的神色,“看著老海多次到家里來,一腳泥一身汗一臉灰,甚至還講‘給點面子’,我突然覺得自己很不夠意思。”
2012年7月11日,是盤金垴村整村搬遷的大喜日子。那天,整個盤金垴村就沸騰起來。村民們換上平日很少穿的新衣裳。來到新社區,看著12棟整齊劃一的樓房,王春生感慨地說:“還是要感謝老海啊,沒有他怎么能有這樣的生活。”
新村一角
原先村民居住的地方
【我的夢想】讓村民過上了好日子
不僅要讓盤金垴村人住上好房子,“愚公”海付恒還想著如何能讓村里的人生活地更好。
三年時間里,海付恒與村里的人同吃同住,逐漸與他們有了感情,“我的夢想就是讓盤金垴村人過上了好日子。”
為了讓搬遷的村民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海付恒不知道跑了多少路、聯系了都少家企業、跑爛了多少雙布鞋……
海付恒的努力沒有白費。如今,新社區附近的一些家企業已經答應接受盤金垴村的村民進行打工。想著村民的工作和房子都有了著落,海付恒終于開心地笑了。
“以前在村里的時候,看天吃飯,一年下來根本就不賺什么錢,現在好了,老海讓俺老兩口搬到新社區,光看看門,一月就能掙1200多元。”被一家公司新聘用的村民王栓山,回想起從前的生活感慨萬千。
王栓山今年70歲,是安陽縣都里鄉盤金垴村村民,在剛剛搬到新社區的時候還有些不適應。
回想起一個月前,他還居住在距這里60公里遠的深山溝里。從離安陽市區70多公里,到離安陽市區10多公里,從土坯房到兩層樓,從燒柴火到電磁爐,從看天吃飯到領上工資……
“我的感受是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有啥問題解決啥問題。在我看來,即便把事業干得再好,若不是腳踏實地、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辦實事,那都是沒有啥實質性的意義。”海付恒說。
【映象對話】
記者:聽說剛到盤金垴村時,村里人對你有些抵觸,你是怎樣拉近與他們的距離的?
海付恒:就是挨家挨戶跟村民聊天,一次不行去幾次。老鄉不開口,我就遞根煙,說一說自己在禹州農村老家度過的童年。地里農活忙,我就換上運動鞋,操起鐮刀……漸漸地我發現村民對我的態度變了。
記者:你在盤金垴村駐守了三年,將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村民身上,那家里人有沒有什么怨言?
海付恒:村子還沒搬遷時,由于交通不便,回一趟鄭州很不容易。所以,當妻子、老人什么困難時,做兒子的卻經常不能再他們身邊,我感覺自己不是一個好丈夫、好兒子。但家里人都挺能理解我的。
記者:你的駐村任務快要結束了,回想這段經歷,你有什么感想?
海付恒:最大的感想就是舍不得他們,張大嬸、王大爺,還有很多的人。在這三年時間里,我已經深深愛上了那片土地,感覺村里的人就像我的親人一樣,希望他們以后生活能過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