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03 07:32:00 來源:新京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2頁)
今日,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開幕。至3月1日晚,大會已收到委員提案700余件。每年舉行一次政協全國委員會和各級地方委員會全體會議,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制定的規則。那么在閉會期間,政協委員又是如何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的呢?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王姝
【調研考察】 跨省調研與領導觀點碰撞
調研、考察是政協履行職能的重要渠道之一。數據顯示,十一屆全國政協調研考察活動達509次。
被媒體稱為兩會“炮手”的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是九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15年內提交了150多份提案?,F在他的身份是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準備在今年兩會上提出與小產權房有關的議案。
“小產權房是擔任政協委員時就研究的問題?!彼麑π戮﹫笥浾哒f,雖然每年都提老話題,但每一年的提案都有新變化,“調研考察對于了解地方真實情況、提出建設性意見,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p>
擔任全國政協委員期間,特別是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后蔡繼明很忙碌,跨省大調研每年至少5次,“有時是先跟地方領導座談,再到基層調研;有時是先調研再座談。無論哪種形式,都能了解到真實情況”。
每次調研,組員既有學者,也有官員,還有企業高管,“有時部級領導也參加調研。像小產權房這樣的問題,我的觀點跟一些領導不一致,經常爭論?!彼f,調研組各行各業的人聚集,時常觀點“碰撞”,“也是一個交流學習的機會”。
【常規活動】 政協委員走進部委“常規化”
蔡繼明說,除了調研考察,政協的座談會等各類會議也很多,比如每年都會舉辦部分提案承辦單位辦理工作座談會。各專委會也有常規性會議,比如經濟委員會,一般每季度或每半年,都會召開經濟形勢分析座談會。
全國政協提案委每年都會和部分提案的提案人走訪相關國家部委。據人民政協網報道,去年10月31日,全國政協副主席馬飚帶領部分委員走訪國家發改委,了解《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民政協提案辦理工作的意見》貫徹落實情況及提案辦理情況。這是全國政協首次由副主席帶隊走訪提案承辦單位。
蔡繼明說,不僅在每年一次的全國政協大會上政協委員可以跟部長們交流,閉會時走進國家部委也很“常規化”。2008年,他提議取消五一黃金周時,就曾走訪國家假日辦,還參加了國家發改委的假日調整方案座談會。
2005年以后,全國政協的專題協商會也開始常規化。每次專題協商會,委員也會出席。去年7月17日,全國政協舉行了“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專題協商會,會議“主持人”是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重要來賓”包括國務院副總理汪洋。這次專題協商會是全國政協2005年以來的第13次專題協商會。
【新增活動】 “雙周會”不念稿 可以打斷別人
從去年10月22日至今年1月9日,全國政協舉辦了6次“雙周協商座談會”。
雙周協商座談會是政協民主協商的重要形式之一,最早可以溯源到第一屆全國政協。1950年4月,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聯合發起。內容包括聽取政府各部門的工作報告,座談時事政治等?!拔母铩遍_始后,“雙周座談會”中斷。
“時隔48年,這一民主協商的重要形式又重回公眾視野”。去年10月22日,舉行第一次雙周座談會時,人民政協網發文說。
去年11月7日下午,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華孚貿易發展集團公司國內貿易工程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陳昌生參加了以“建筑產業化”為主題的第二次雙周協商座談會。他對新京報記者說,座談會由俞正聲主持,俞正聲要求“不念稿,可以打斷別人,可以發表不同意見”。參會人員既有來自企業的委員,也有中國工程院院士繆昌文等專家學者,還有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等官員。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今年1月9日的“核電和清潔能源發展”座談會上,“反核派”和“挺核派”激烈爭論,中科院院士何祚庥認為“中國正在建設的核電站技術上并不成熟,應該對核電站實行總量控制”;但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院長萬鋼不贊同,稱“核電是清潔能源,中國應該更多使用清潔能源”。文中稱,“爭到激烈處,俞正聲不得不在‘反核派’和‘挺核派’間維持下紀律:‘我們是只交鋒,不爭吵’?!?/p>
【退出機制】 兩奧運冠軍不作為“被開除”
在今年的武漢兩會上,市政協委員收到了一個特別會議資料——履職手冊。據當地媒體報道,這份手冊記錄了每名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軌跡,并由工作人員打分。年末,總分不足60分的政協委員將被約談,成績欠佳、履職不力的委員有可能被“勸辭”。
去年底,武漢市青山區還“勸辭”了4名區政協委員,理由是經常開會缺席、不參加調研活動、不按規定提交提案,考核排名靠后。
近年來,各地屢現清退不履職委員案例,如2006年,巴塞羅那奧運會跳水冠軍孫淑偉、雅典奧運會跳水冠軍胡佳因兩年未參加廣東省政協全體委員會議,被省政協撤銷了省政協委員職務。
據不完全統計,現在至少十余個省市出臺了類似于武漢的《委員履職考核辦法》等文件。但一名全國政協委員認為,對政協委員履職的管理,已成了政協工作中的難題。即使有考核辦法,省級以上政協委員的可操作性也不強。積極履職的委員,無須考核;履職不力的委員,“勸辭”很尷尬。
蔡繼明認為,閉會時如何履職,主要看委員的自覺性,“比如組織的調研考察,委員都是自愿參加,不參加也沒有懲戒”。他表示,應該把好第一道關,選好人、選對人,選出有社會責任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