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代表談兩高報告 嚴防冤假錯案是底線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張立勇
映象網訊(大象融媒映象網 蔣宇飛/文 段晉哲/圖)今年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這個局開得好不好,法院和檢察院的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3月12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河南團舉行全團會議,審議關于修改立法法的決定草案和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
會上,防范冤假錯案、司法改革試點以及實行法院人員分類管理等話題成為河南團三名法律界代表關注的重點。
張立勇:在鄭州設立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巡回法庭
2014年,備受關注的“呼格案”、“念斌案”、“徐輝強奸殺人案”、“黃家光故意殺人案”等冤假錯案得到糾正。
在今天上午最高法報告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也相應提到“糾正冤假錯案”,在說到其中的“呼格案”時,他使用了一個詞——“深感自責”。
“這些錯案的糾正,就是向社會鄭重宣告,人民法院將像防范洪水猛獸一樣來防范冤假錯案。”在下午的審議中,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張立勇說,要確保清白無辜的人不受刑事追究,蒙受冤屈的人早日得以昭雪,保障全體社會成員在法治的陽光下平安幸福地生活。
“我建議設立證人、鑒定人宣誓制度,通過在法庭上面向憲法和法庭宣誓,證人、鑒定人可以明確自己的義務和責任,打消其做偽證的念頭。同時,應對宣誓誓詞內容、宣誓形式、作偽證懲罰方式做出明確規定。”張立勇表示。
另外,他認為,考慮到河南地處全國中心地帶的交通區位優勢和案件大省的現狀,可以在深圳和沈陽之外,在鄭州設立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巡回法庭,以減輕首都的信訪壓力。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蔡寧
蔡寧:出現冤假錯案檢察機關首先要反省
冤假錯案嚴重影響民眾“獲得感”,檢察機關也在自省。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上午在作關于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的報告時就提出,對冤錯案件首先深刻反省自己。
“出現冤假錯案,對司法工作來說是一個非常致命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蔡寧表示,非常認同曹建明關于檢察機關首先要反省的說法,“首先要倒查檢察機關的責任,我們要深刻地吸取教訓,把嚴防冤假錯案作為必須堅決守住、不能突破的底線,最大可能不出現冤假錯案。”
另外,蔡寧介紹,對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提出的改革任務,最高人民檢察院做了具體的部署,全國現在已經有兩批18個省檢察機關啟動了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等4項改革試點工作。
按照要求,我省今年下半年也要開展試點。“這項工作布置得非常細致,現在試點正在穩步進行,我們也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蔡寧說。
蔡寧表示,近年來,一些地方檢察機關相繼在鄉鎮、產業集聚區設置檢察室。檢察室在就地化解基層社會矛盾、強化社區矯正監督、查辦和預防涉及民生民利的職務犯罪案件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還存在人員少、職能不規范,設置沒有法律依據的問題。
為此,他建議把派出檢察室建設與法院的派出法庭一樣納入立法,使這項工作有法可依。同時,進一步規范檢察室建設標準,明確職能定位,以更好地發揮作用。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寶豐縣人民法院副院長、鬧店鎮法庭庭長朱正栩
朱正栩:重視法院書記員隊伍培養
身為河南團唯一一名來自基層法院的代表,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寶豐縣人民法院副院長、鬧店鎮法庭庭長朱正栩關注的是關于司法改革中人員分類管理問題。
“長期以來,法官與其他審判輔助人員職責不明,審判工作與其他輔助性工作及行政事務混雜。”朱正栩說,雖然大家都疲于奔命,但司法資源并沒有實現最優化配置,工作潛能也沒有完全激發出來,且群眾意見大,反應強烈。
從實際工作出發,她認為,法院應該建立專業、穩定的書記員隊伍,“法院審判一線力量嚴重不足,很多在超負荷運轉。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法官和輔助人員分工不明,基層各法院書記員都很缺。”
“書記員崗位本是一個技術性和輔助性的崗位,其并不需要高深的法律專業知識和過高的學歷,只需要打字速度足夠快,語言歸納能力足夠強就行了。”她說,大量高學歷和高素質的法律人才從事書記員工作無疑是對人才和知識的極大浪費。
另外,她還建議建立法院系統微信交流平臺。一方面,是建立對外的平臺,更近距離地與社會和群眾進行溝通;另一方面建立起全國法院內部的微信交流平臺,方便全國法院系統的法官和工作人員進行交流探討,為廣大基層干警開辟一個好的學習、提高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