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無轉基因農產品 將建肉菜流通追溯體系
12月3日,河南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召開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題詢問會,映象網進行全程直播。
詢問會上的人大代表
映象網訊(記者 南樂天/文 段晉哲/圖)“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農產品質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頭和基礎,“舌尖上的安全”一直以來受人關注。
河南作為人口大省、糧食生產大省和農產品產銷大省,如何能讓人民群眾能吃到安全放心的食品?12月3日上午,河南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就食品安全工作情況進行專題詢問。8名相關部門負責人就人民群眾關心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方面的熱點、難點問題接受省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詢問。
河南目前沒有轉基因農產品
河南省政府副省長王鐵首先應詢,他說,我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勢呈現“總體平穩、逐步向好”的發展態勢,2011年以來,蔬菜、畜產品、水產品等主要農產品檢測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這個數據指的是是對蔬菜、水果、畜產品、水產品等主要農產品等抽樣檢測結果,如果加上糧食檢測合格率算在內,將高于97%。”王鐵說,農產品質量合格率是動態的變化的,不能簡單的用合格率來計算農產品不合格的種類。
王鐵進一步解釋說,我省大部分蔬菜、水果、畜產品、水產品是由基地生產的,在基地建立產地準出制度,并在主要農產品市場建立市場準入制度,對于檢測不合格的農產品可以直接追溯到基地并及時無害化處理,特別是外省流入的不合格產品實行就地無害化處理,“因此對于各地市場上銷售的農產品可以放心食用。”
此外,王鐵在應詢中還提到備受關注的轉基因農產品問題,他明確表示:“目前我省還沒有轉基因的農產品,因此,在這個問題上請大家放心。”
映象網對專題詢問會進行全程直播。
5-10年內建設覆蓋全省的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
“由于我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基礎薄弱,農產品生產小、散、亂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轉變,農業生產規模化、組織化、標準化程度低,執法力量薄弱,經費投入不足,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河南省農業廳廳長朱孟洲表示,要一手抓標準化生產,一手抓執法監管,從源頭上抓好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下一步,農業廳要積極推進我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體系建設,建立長效機制。
給農產品上“身份證”,建立完善可靠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對于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非常必要。其中,肉菜追溯體系建設更是商務部門支持和保障城市“菜籃子”建設的一項重要措施。
“這項工作在我省尚處于起步階段,履蓋面比較窄(商務部已確定75家試點單位)。”省商務廳廳長焦錦淼說,肉菜追溯體系建設將圍繞“爭取試點、狠抓落實、堅持規范、嚴格管理、確保質量、迎頭趕上”的基本思路,力爭在5-10年內做到全省18個省轄市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基本到位,為全面履行商務部門市場監管職責提供有效手段。
“我省生鮮乳、生鮮肉的質量是歷史上最好的時期”
前幾年三聚氰胺、“瘦肉精”引發的事故在社會上引起了較大影響,三聚氰胺和“瘦肉精”都是國家明令禁止用于畜禽養殖和食品添加的物質。對三聚氰胺、“瘦肉精”等違禁物質非法使用、依法監管問題,社會各界都非常關注。我省情況如何?省畜牧局局長宋虎振對此作出詳細的說明。
在三聚氰胺的監督管理上,加強行政許可,每年對全省446個生鮮乳收購站、221輛生鮮乳運輸車輛進行兩次全覆蓋的現場檢查和監督抽檢,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查處,針對生鮮乳存在的質量安全隱患開展集中專項整治。
“瘦肉精”的監督管理上,我省嚴把“三關”,在豬、牛、羊出欄時,實行批批抽檢,嚴把出欄關;進入屠宰環節,監督屠宰場、點進行自檢,駐場執法人員進行抽檢,嚴把屠宰關;在省政府設立的20個省境動物檢疫檢查站對進出省境的牲畜實行車車抽檢,強化日常監管和專項整治。
宋虎振說,通過近年來的綜合治理,在各項監測和抽檢中,全省生鮮乳中三聚氰胺已連續4年均未檢出,農業部及我省對生鮮肉“瘦肉精”的監測合格率連續3年均在99.8%以上,“可以說目前我省生鮮乳、生鮮肉的質量是歷史上最好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