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2 06:46:00 來源:大河網—河南商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有的企業造成污染,讓它賠得傾家蕩產也賠不起,怎么辦?日前,河南省環保廳與河南保監局聯合出臺《關于開展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污染企業獲利、損害大家埋單”的局面有望得到扭轉。
起步
我省出臺意見 推進環境污染強制責任險試點
為什么要為污染投保?
據權威部門估算,我國每年由于環境污染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1200億元。一旦發生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在巨額賠償和污染治理費用面前,事故企業即便賠得破了產,受害者也常常得不到及時的補償,最終只能由政府、社會埋單。
省環保廳政策法規處有關負責人說,“污染保險”其實就相當于“綠色保險”,一旦企業因為污染事故造成損失,就可以通過保險賠償的方式,將損失降到最低。
有市民提出疑問,那辦了保險是不是就意味著可以“放心”排污?
這位負責人表示,“污染保險”的賠付只針對污染事故,企業有污染行為仍將受到環保部門的嚴厲查處,涉及刑事犯罪還要追究刑責,并不意味著企業掏了保險費就可以隨便排污。
按照《意見》要求,環保部門要牽頭成立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統一規范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試點工作。
現狀
環境污染險全國已倡導7年 企業積極性一直不高
據悉,美國在1988年就成立了專門的環境保護保險公司。2007年12月,原國家環保總局和保監會聯合下發《關于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湖南、江蘇等省市開始試點。
2008年9月28日,湖南省株洲市昊華公司發生氯化氫氣體泄漏事件。這家企業2008年7月投保了平安產險承保的環境污染責任險。依據相關條款,平安產險與村民們達成賠償協議,在不到10天時間內就將賠款給付村民。這起理賠被稱為我國首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獲賠案例。
但有關人士統計,我國部分試點地區的“污染保險”投保率逐年下降。
中國人保集團董事長吳焰認為,從企業的角度來說,由于違規成本較低,加之缺乏有效的責任追究制度,企業認為即使發生環境污染事故,主要由政府埋單,企業僅需承擔較低的民事賠償即可,導致保險的有效需求不足。
糾結
國家指明方向 法律沒有明確
去年,環保部和保監會又聯合印發了《關于開展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啟動了我國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試點工作。
而我省此次明確,鼓勵、支持企業積極投保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對重金屬污染防控范圍內的重點行業涉及重金屬污染物產生和排放的企業,率先開展強制責任保險試點工作。在相關行業建立較為完善的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投保、理賠制度的基礎上,逐步推廣,最終達到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全覆蓋投保。
但這是否意味著我國起步對環境污染啟動強制保險,有關人士均持謹慎態度。
南開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教授朱銘來說,環責險因為關乎公眾利益而備受關注,是否需要“強制”也一直是業內討論的焦點。在新修訂的環保法中,其名稱為“環境污染責任險”,意味著強制要求仍有待明確。
聲音
加大政策引導 吸引更多企業自愿投保
目前,是鼓勵大多數企業自愿購買環境污染責任險,而對風險大、污染嚴重的區域或行業,實施強制環境污染責任保險。
但有業內人士從保險公司的角度分析,如果大多數企業都不投保,只有一些風險突出的企業投保,在保險覆蓋面較低的情況下,難以實現環境風險的充分分散和分擔。
日前,南京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的周寧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的張成聯合發文稱,政府應出臺優惠政策,鼓勵企業購買“污染保險”。比如,將企業投保費用在稅前列支,或者將企業繳納的排污費按一定比例補貼給企業,以作為投保費用等。
而朱銘來則認為,通過完善法律制度引導企業投保比較合適,這也算是一種間接強制。比如新環保法中針對企業違法成本低的問題,設計了罰款按日連續計罰規則,高額的賠償將促使企業積極投保。
而《意見》也明確,環保部門會同當地財政部門,在安排環境保護專項資金或者重金屬污染防治專項資金時,對投保企業污染防治項目予以傾斜;將投保企業投保信息及時通報銀行業金融機構,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優先給予信貸支持。(首席記者 鄭筱倩 實習生 肖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