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1 07:06:00 來源:新京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中共中央20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座談會,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 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綜合新華社電 中共中央20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座談會,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我們要學習鄧小平敢于開拓創新的政治勇氣,細心觀察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尊重地方、基層、群眾首創精神,果斷作出決策,義無反顧把改革開放不斷向前推進。
要學習鄧小平不斷創新的政治勇氣
習近平在講話中回顧了鄧小平一生的豐功偉績,總結了他為我國革命、建設、改革作出的卓越貢獻。習近平指出,鄧小平之所以能夠為祖國和人民建立彪炳史冊的功勛,就在于他看清了世界和中國的發展大勢,深刻了解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深沉愿望,把握住中國發展的歷史規律,緊緊依靠黨和人民建立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偉業。
習近平強調,我們紀念鄧小平同志,就要學習他不斷開拓創新的政治勇氣。開拓創新,是鄧小平同志一生最鮮明的領導風范,也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應該具有的歷史擔當。
習近平指出,綜觀鄧小平同志70多年的革命生涯,可以清楚地看到,他身上始終洋溢著一種革故鼎新、一往無前的勇氣,一種善于創造性思維、善于打開新局面的銳氣。
敢破敢立、敢闖敢試推進改革開放
習近平指出,鄧小平同志強調:“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
習近平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前進道路上,我們將進行許多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我們要學習鄧小平同志敢于開拓創新的政治勇氣,細心觀察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尊重地方、基層、群眾首創精神,果斷作出決策,把開拓創新作為一種常態,不斷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又從實踐中作出新的理論概括,敢破敢立、敢闖敢試,義無反顧把改革開放不斷向前推進。
■ 講話解讀
評價
“鄧小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者”
習近平:鄧小平同志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公認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領導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者,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創立者。
【解讀】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主任謝春濤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者”是一個非常高的評價。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意義和價值越來越凸顯出來,事實證明這條路走對了。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三個自信”,首當其沖就是“道路自信”。
新華社數據庫顯示,鄧小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者”的說法,最早出現在2012年12月習近平赴廣東考察的新聞稿中。
新華社報道,在深圳蓮花山鄧小平塑像前,習近平說:“鄧小平同志不愧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者。”
10年前,胡錦濤在鄧小平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上說:“鄧小平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公認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領導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理論的創立者。”
回顧
“頂住否認毛澤東的錯誤思潮”
習近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同志同中央領導集體一起,領導我們黨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一步一步推向前進。鄧小平同志指導我們黨系統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經驗,解決了科學評價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根據新的實際和發展要求確立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正確道路這樣兩個相互聯系的重大歷史課題,徹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實踐和理論,堅決頂住否定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的錯誤思潮,為黨和國家發展確定了正確方向。
【解讀】謝春濤說,鄧小平在“文革”期間兩次被打倒。1966年“文革”開始后,鄧小平失去一切職務直到1973年才恢復副總理職務。1976年,鄧小平再次被撤職,次年恢復黨政軍領導職務。
“從后來鄧小平的成功來看,‘文革’期間被打倒的經歷,使他對‘文革’教訓的思考比誰都深。當他復出時,深刻總結歷史教訓,引領中國走出一條新路來。”他說。
謝春濤說,在鄧小平指導下,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
他認為,習近平強調鄧小平在“文革”中的經歷,說明今天依然要吸取“文革”期間的教訓。
新京報首席記者 關慶豐
■ 釋疑
出生地省委書記在座談會上發言
昨天舉行的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座談會,出席人員除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以及部分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的領導等,還有鄧小平出生地、四川省委的負責人,原身邊工作人員、親屬子女及家鄉代表。
出生地省委負責人、原身邊工作人員、家鄉代表出席座談會等紀念活動,此系領導人紀念活動的慣例。
對核心領導地位的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關于舉辦已故黨和國家領導同志誕辰紀念活動的通知》要求,座談會由“中央領導同志出席并講話”;紀念大會由“中央主要領導同志講話”。
中央文獻研究室和中央黨史研究室負責人、出生地省委書記在座談會上發言,這也是慣例。
在昨天的座談會上,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冷溶,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中央軍委委員、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張陽,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先后發言。
曲青山發言時說,“在國內外發生政治風波,中國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鄧小平同志堅決有力地支持黨和政府為捍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斗爭,并發表南方重要談話,科學總結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實踐和經驗,深刻回答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問題,保證了黨和國家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確道路奮勇前進”。
新京報首席記者 王姝
■ 講話摘要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高度評價了鄧小平同志和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歷史功績,從信念堅定、熱愛人民、實事求是、開拓創新、戰略思維、坦蕩無私等方面深刻闡述了鄧小平同志的崇高精神風范。據新華社
學習鄧小平信念堅定崇高品格
習近平:我們紀念鄧小平同志,就要學習他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無比堅定的崇高品格。信念堅定,是鄧小平同志一生最鮮明的政治品格,也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應該挺起的精神脊梁。
鄧小平始終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
習近平:我們紀念鄧小平同志,就要學習他對人民無比熱愛的偉大情懷。熱愛人民,是鄧小平同志一生最深厚的情感寄托,也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應該堅守的力量源泉。
鄧小平同志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的地位和作用,他強調:“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黨的組織、黨員和黨的干部,必須同群眾打成一片,絕對不能同群眾相對立。如果哪個黨組織嚴重脫離群眾而不能堅決改正,那就喪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敗,就會被人民拋棄。”在他的一生中,無論身居要職還是身陷困苦,都始終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努力為黨和國家分憂解難。
鄧小平同志孜孜以求的是增進人民福祉。他多次講:“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不發展生產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說是符合社會主義要求的。”他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心中想著的就是最廣大人民。
實干是成就事業的必由之路
習近平:我們紀念鄧小平同志,就要學習他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理論品質。實事求是,是鄧小平同志一生最重要的思想特點,也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應該遵循的思想方法。
事實是真理的依據,實干是成就事業的必由之路。這也是“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的真諦。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反復證明,只有制定符合實際的政策措施,采取符合實際的工作方法,黨和人民事業才能走上正確軌道,才能取得人民滿意的成效。
我們要學習鄧小平同志善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察世界、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和領導藝術,掌握真實情況,把握客觀規律,發揚務實高效、不尚空談的工作作風,踏踏實實把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基本要求貫徹落實好。
開拓創新是鄧小平鮮明領導風范
習近平:我們紀念鄧小平同志,就要學習他不斷開拓創新的政治勇氣。
開拓創新,是鄧小平同志一生最鮮明的領導風范,也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應該具有的歷史擔當。
解決突出問題實現戰略突破
習近平:我們紀念鄧小平同志,就要學習他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戰略思維,是鄧小平同志一生最恢宏的革命氣度,也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應該樹立的思維方式。
鄧小平同志思想敏銳、目光遠大,多謀善斷、舉要馭繁,總是站在國內大局和國際大局相互聯系的高度審視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善于從全局上思考問題,善于在關鍵時刻作出戰略決策。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同志洞察國內外發展大勢,作出了一系列事關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事關社會主義前途命運的重大戰略決策。
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我們要學習鄧小平同志“放眼世界,放眼未來,也放眼當前,放眼一切方面”的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學習他善于抓住關鍵、綱舉目張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站在時代前沿觀察思考問題,把黨和人民事業放到歷史長河和全球視野中來謀劃,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在解決突出問題中實現戰略突破,在把握戰略全局中推進各項工作。
學習鄧小平無私無畏的博大胸懷
習近平:我們紀念鄧小平同志,就要學習他坦蕩無私的博大胸襟。坦蕩無私,是鄧小平同志一生最光輝的人格魅力,也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應該錘煉的品質修養。
鄧小平同志始終把黨和國家前途命運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鄧小平同志再度出來工作,依然表示:“我出來工作,可以有兩種態度,一個是做官,一個是做點工作。我想,誰叫你當共產黨人呢,既然當了,就不能夠做官,不能夠有私心雜念,不能夠有別的選擇。”
鄧小平同志功高至偉卻從不居功自傲。他多次講:“永遠不要過分突出我個人。我所做的事,無非反映了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人的愿望”。他以唯物主義者的精神看待生死問題,對家人說:“我哪天去,哪天走,不關緊要。自然規律違背不得,你們要想透這個問題。”他逝世后,按照他的遺愿,把角膜捐獻給了醫院,遺體供醫學解剖,骨灰撒入大海,奉獻了自己的一切。
我們要學習鄧小平同志公而忘私、無私無畏的博大胸懷,加強黨性修養,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正確對待組織,正確對待同志,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權力,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黨和人民事業赤誠奉獻,以身作則推動營造風清氣正的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
【解讀】
“改革破除利益障礙,比鄧小平時代難度更大”
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主任謝春濤說,紀念鄧小平的改革精神,對推動當下正在進行的改革有現實意義。
“改革是對舊的利益格局破除,歷來改革都難,中國共產黨的改革也一樣。”謝春濤認為,鄧小平之所以能推動改革走向成功,首先是有膽識和創新精神,還得有政治智慧。
他說,今天回頭看一看,鄧小平推動的改革非常不容易,破除了很多觀念上的障礙。現在進行的改革,要破除利益障礙,這比鄧小平時代的改革難度更大。
習近平說,我們紀念鄧小平同志,就要學習他不斷開拓創新的政治勇氣。對此,謝春濤認為,十八大后中央屢次強調“干部要敢于擔當”,這就是在強調官員要有“政治勇氣”。
謝春濤認為,習近平在講話中提到鄧小平的優良品質,有很強的現實感和針對性。比如鄧小平反對特權,對身邊人要求嚴格,這對今天的干部來說非常重要。事實上,今天有些干部在這些方面做得并不好。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現在一些干部理想信念不堅定,就會‘缺鈣’。鄧小平在‘文革’處于最低潮的時候,信念依然很堅定,這是很難得的,很多干部正缺少這種品質。”謝春濤說。
新京報首席記者 關慶豐
■ 釋疑
領導人誕辰紀念日活動如何舉行?
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誕辰紀念日紀念活動如何舉行?1996年7月27日中辦、國辦頒布的《關于舉辦已故黨和國家領導同志誕辰紀念活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紀念活動形式、出席人員等作出了明確要求。
紀念活動分為座談會、紀念大會兩形式
國家領導人的誕辰紀念日紀念活動,有座談會、紀念大會兩種形式。
在黨的歷史上處于核心領導地位的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逢十周年時,發表紀念文章、召開紀念座談會;逢五十周年時,召開紀念座談會;逢百周年時,則召開紀念大會,此前已舉行過鄧小平誕辰100周年等紀念大會。昨天的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舉行的是座談會。
梳理此前的處于核心領導地位的領導人逢十周年紀念活動,常由中共中央主辦。昨天的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也是中共中央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座談會。
紀念活動常在誕辰日之前舉行
昨天中共中央舉行的鄧小平誕辰110周年紀念座談會,比鄧小平的誕辰日提前了兩天;而2004年的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則在誕辰日當天也就是8月22日舉行。
具體在哪一天舉行紀念大會和座談會,《通知》未做具體要求。梳理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陳云等領導人的紀念活動,有的是在誕辰日當天,有的也提前舉行。
例如毛澤東的誕辰100周年、110周年、120周年,紀念大會和紀念座談會都在都是在誕辰日12月26日當天。紀念朱德誕辰100周年的紀念大會、紀念陳云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也都是在朱德誕辰日(12月1日)、陳云誕辰日(6月13日)當天舉行。
但周恩來的100周年誕辰紀念大會、110周年誕辰紀念座談會,分別比誕辰日提前了10天、5天;劉少奇100周年誕辰紀念大會、誕辰110周年紀念座談會,也分別提前了4天、15天。(新京報首席記者 王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