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10 08:15:00 來源:揚子晚報網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央視春晚主持人董卿朱軍
早年相聲、影視演員挑大梁,本世紀開始由央視統攬,張國立是近13年來首個跨界主持。
能登上央視春晚舞臺的人都會被萬眾矚目,而若論出場時間算,平均每位春晚主持人的臺上亮相時長,甚至超過語言類節目的演員。
央視春晚主持人的關注度,雖不似某些演員憑春晚一戰成名而一夜看盡長安花,但也足夠在娛樂圈春風得意。能主持央視春晚是綜藝主持人水平得到的最好認可,更表示事業邁向了新高度。而這個平臺也因為拒絕衛視娛樂主持人,而成為高端大氣冷艷的代表。
風格分析
混搭風——專業化——娛樂化
馬年春晚的五位主持人圈定了朱軍、畢福劍、董卿、李思思以及重磅外援張國立,張國立的出現打破了多年來央視春晚主持人的專業化,注入了當下綜藝節目的流行娛樂元素,此舉備受好評。這也是身為電影導演馮小剛從上至下改變春晚的鮮明標記。事實上,從1983年首屆春晚到2014年的第32屆,春晚主持人的風格幾經更迭。
1983年,中國還沒有主持人這個職業,相聲演員姜昆、馬季、話劇演員王景愚和電影演員劉曉慶齊擔春晚主持人重任,當時的趙忠祥只是致開幕詞,他當時是央視的播音員。隨后的幾年時間,姜昆、馬季、侯躍文等相聲演員也輪番擔當春晚主持人,相聲演員做春晚主持人,成了那些年的主要風格,他們為春晚帶來了活潑、幽默的主體調子,他們成為主持人的主導力量和方向,反而趙忠祥等早期的專業播音員的風格要契合他們,顯得口語化。不僅如此,早年的央視春晚還從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等地邀請主持人,如當時TVB的名主持斑斑、演員陳思思,臺灣地區的黃阿原等。“專業播音員+相聲演員+知名演員”的組合模式在央視春晚的主持人之路上沿用了許多年。現在回看,那些年的主持模式更受歡迎也更好看。
1989年開始,闞麗君正式在春晚舞臺上以專業主持人的身份出現,這也是真正意義上的主持人,漸漸主持人的職業被認可,文藝舞臺上的“報幕員”名銜被替代,從此主持人也成為與演員同樣炙手可熱的職業,并從眾多“跨界”的藝人那里接過春晚主持棒,央視春晚主持人的隊伍開始全面專業化。2001年春晚開始,再沒有一個業余主持人“客串”了。
有意思的是,非專業化和專業化的隊伍面對的要求大體相同,觀眾可以接受非專業化主持人的失誤,卻不太容易放過專業主持人的口誤。董卿當年對馬季先生名字的口誤,李詠、朱軍的黑色三分鐘都被觀眾狠批,朱軍曾著書《我的零點時刻》,講述忠誠維護“零誤差”面對的壓力。
面對大眾越來越娛樂化的要求,央視春晚一直在通過主持人陣容來契合觀眾口味的改變,一向走“不著調”主持范兒的李詠、畢福劍的加盟就是一個嘗試,不過央視春晚的步子一直謹慎地邁著,呼聲很高的衛視主持人一直難以進入春晚主持人陣營,馬年春晚節目組要創新,一度傳出謝娜、何炅、汪涵甚至小S有望擔當主持人的消息,但很快被否認,有內部聲音稱衛視娛樂節目主持人風格不適合央視春晚舞臺。
數據分析
共63位主持人,19位至少主持3次
在32屆央視春晚中,據統計,共有63位主持人站上央視春晚舞臺,其中有近六成是主持人出身,也有28位屬于跨界主持,相聲演員、影視演員都位列其中,如上面所說,跨界主持人頻繁出現在1983至1992年央視春晚歷史的前十年,張國立是2001年之后,13年來跨界主持人首度重出江湖。
跨界主持人中,姜昆做過8次主持人榮登榜首,李默然和王剛都擔當過3次主持人,姜昆的獨特主持風格當年深受觀眾喜愛,被稱是最佳跨界主持人。
在專業的主持人陣容里,也有多位是刷臉頻率極高的主持人,其中朱軍17次擔當主持人列榜首,周濤16次、趙忠祥13次、倪萍12次、李詠和董卿分別10次。從數據看,32年春晚主持至少3屆的主持人有19位。由此可見,央視春晚主持人陣容穩中求新,老面孔太多,更新頻率太慢。就是新人李思思也主持3屆春晚了。
在老面孔的主持人中也有公認的最佳拍檔:趙忠祥和倪萍。兩人從1991年開始成為黃金搭檔,成為上世紀90年代春晚最紅的人,趙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里也曾提及,“趙忠祥是我心中的偶像”“倪萍是我夢中情人”。主持人不用跨界的演員,他們自己卻開始跨界演節目,崔永元、畢福劍都被趙本山拉來演過小品,周濤、董卿也參演過小品,主持人的名字也常被語言類節目拿來調侃,董卿近兩年還成為魔術的“專業托”。近年春晚結束后,主持人的穿著也被網絡熱議,李思思同款等成為網絡熱搜詞。春晚央視主持人越發融入娛樂圈也成為大趨勢。
走向分析
春晚需要放松,主持人不要求最完美
雖然主力還是老面孔,但近年央視春晚主持人的風格和定位已越來越接地氣,想放下高端冷艷的架子。可以看出,央視春晚也一直為此進行著改變,馮小剛安排張國立做主持人是妙筆,但同時也為以后的春晚提出了“難題”,央視春晚主持陣容會快馬加鞭地開始娛樂化重組,或是仍在專業化的路上慢吞吞地轉向趣味化,也許只能等待以后的春晚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