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畔滅螺人
有這么一群人,他們一年有一半的時間行走在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的草洲上,手拿鑷子,尋找著血吸蟲的中
滅螺隊隊員扛著150米的皮管對重點地區進行藥物滅螺(4月14日攝)。
有這么一群人,他們一年有一半的時間行走在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的草洲上,手拿鑷子,尋找著血吸蟲的中間宿主——釘螺;他們為此幾乎都曾感染過血吸蟲病。這支由11人組成的南昌縣專業滅螺隊早在1974年就已成立。目前,他們承擔全縣108塊草洲、17.5萬畝面積的查螺滅螺任務。吃干糧、打地鋪、風吹日曬雨淋已是他們的家常便飯。隊員們每天查螺需要完成蹲下、站立的動作400余次。每年3到6月份和9到11月份是釘螺生長的季節。這6個月里,滅螺隊員都要走遍6、7萬畝的湖區草洲,早上8點出發,晚上6點結束,草洲已經成為他們的第二個家。滅螺隊員有效地血防工作,在全縣自2011年后未發生血吸蟲病急感疫情的成績上功不可沒。鄱陽湖區的血吸蟲病防治,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斗。幾十年來,湖區血吸蟲病基本得到控制,但在個別地區血吸蟲病還威脅著百姓的身體健康。從全民齊上陣“送瘟神”,到重點地區科學防治,鄱陽湖畔這群滅螺人一直堅守在崗位上。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滅螺隊員肩扛兩百多斤重的柴油機轉場滅螺(4月14日攝)。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滅螺隊隊員在草洲上查螺(4月14日攝)。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滅螺隊員在草洲上吃自帶的方便面和干糧(4月14日攝)。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滅螺隊員在查看收集到的釘螺(4月14日攝)。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在租住當地農民的房子里,滅螺隊員熊林根(右)用顯微鏡觀察當天收集的釘螺樣本(4月14日攝)。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