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一家四口先后患上癌癥 自己是“再障”患者仍考上大學
21歲的孫興偉在醫院接受治療
核心提示丨21歲的孫興偉是一名學醫的大學生,原本,他的心愿是學有所成,去救更多的病人。而如今,他的最大心愿則是:活下來。不過,他很清楚要想治好病,是個遙不可及的夢。因為,他貧困的家庭早已被陸續出現的四個癌癥病人掏空。親媽和后媽因癌先后離世,而患再生障礙性貧血的他和患肝癌的奶奶正分別躺在不同的醫院內,家庭唯一的支柱是,已經做過兩次“肝癌”切除術的父親。
事件講述
不幸|一家四口先后患上癌癥
孫興偉出生在河南商丘睢縣尤吉屯鄉杜樓村。8歲之前,雖然家庭并不富裕,但孫興偉是快樂的。但這一切,隨著2003年的到來,戛然而止。
2003年,時年32歲的媽媽被確診為淋巴癌,治療一段時間后,撒手人寰,留下8歲的孫興偉和3歲的妹妹。
第二年,父親再婚。繼母的到來,給剛剛喪母的孫興偉帶來了一絲安慰。
但好景并未持續很久,噩夢繼續襲來。2011年,時年36歲的繼母被確診為骨癌,治療幾個月后,又離開了人世。
這時的孫興偉已經16歲,他牽著11歲的大妹,6歲的二妹,抱著1歲的弟弟哭得天昏地暗。
噩夢并沒結束,2012年,父親孫合理被確診為“肝癌”,當年進行手術后再次復發,2013年又進行第二次手術。而在今年,70多歲的奶奶也被確診為“肝癌”,目前正躺在省腫瘤醫院內接受治療。
自強|患再生障礙性貧血第7年,他考上了大學
一提起自己家的情況,孫興偉就會喘不過氣來。事實上,他也不是一個健康人,而是一個“再障”患者,且已經患病8年。
“2008年,那時正上初二,經常感覺身體無力,后來去醫院一查,醫生說是再生障礙性貧血。”孫興偉說,于是父親揣著借來的3000元,帶著他在當地縣醫院輸血治療一周后就出院了。
自此,孫興偉開始了輸血生活。“基本上一個月去醫院輸血一次。”孫興偉說。
到2013年時,孫興偉的病情開始加重,一個月輸一次血已經滿足不了病情需要,他開始了兩周一次的輸血生活,而這時,他走路也日益困難,經常是走五步就要休息十分鐘。
父親勸他休學,在家休養。但孫興偉卻沒同意。
“我想上大學,我想學醫,我想看看我們家里這么多人生病到底是因為啥。”孫興偉說。
很幸運,2015年,孫興偉考上了河南中醫藥大學,專業是中醫學。
今年過完年后,孫興偉病情持續加重,牙齦出血、鼻子出血,身上多處有出血點。
愿望|找到了造血干細胞捐獻者,他想活下來
這一次,父親揣著親戚鄰居湊的救命錢,趕到了省人民醫院。
“他現在病情很重,不僅是再生障礙性貧血,同時還合并有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綜合征。”孫興偉的主管醫生姜麗說,除了這些原發性疾病外,孫興偉還有乙肝、肺部感染,鐵過載等疾病。
姜麗介紹,再生障礙性貧血合并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綜合征這種病很少見,要想治愈,只能是造血干細胞移植。
造血干細胞移植最好的捐獻者是親兄弟姐妹,而孫興偉的親妹妹卻患有腎炎,父親也是肝癌患者。
不過,不幸中的萬幸是,在中國造血干細胞資料庫中,醫生為他尋找到了一個八個位點相合的志愿者。
“捐獻者最好的是十個位點相合,如果沒有,八個位點也可以用。”姜麗說,如果能進行移植,那么孫興偉有50%的治愈率。
如果要進行移植,至少需要40萬元的費用,錢從哪來?
“該借的全借完了,求求好心人救救我兒子。”一提起兒子,45歲的孫合理就忍不住淚流。
“從生病到現在,我經歷了很多痛苦,但是也感受到很多溫暖。”昨天中午,躺在病床上的孫興偉說,他的同學紛紛給他捐款,村里人雖然并不富裕,但幾乎每家都幫助過他們。
“我想活下來,因為只有活著才有機會回報這些幫助過我們的人。”孫興偉說。
關于患癌“高危家族”
1.
為啥會出現患癌“高危家族”?
河南省腫瘤醫院分子病理科主任、河南省醫學科學院副院長郭永軍表示,一個家族先后出現四個癌癥病人,推測可能和環境、生活及基因有關系。
郭永軍曾經在美國從事腫瘤易感基因及防治研究15年,“應該是環境和基因作用的結果。”他說。
2.
哪些人需要進行腫瘤咨詢?
“家族中只要有癌癥病人,都可進行咨詢,醫生會根據咨詢者的情況再進行更具體的建議。”郭永軍說。
3.
怎樣檢測是否為患癌易感人群?
郭永軍介紹,腫瘤遺傳咨詢是通過咨詢者與腫瘤患者及其親屬就腫瘤病因、遺傳方式、發病風險和可以采取的防治措施等進行的一系列討論、勸告和建議。同時,咨詢者可進行個體患癌易感性檢測,僅需要抽血,即可對全身100多萬基因進行檢測,從而預知各種惡性腫瘤和常見疾病的發生風險,輔助有效預防和早期診斷。
根據檢測結果,咨詢專家評價個體患癌風險,篩選患癌的中、高風險個體,作重點咨詢;針對具體情況,提供防癌的科學建議,如預防性服用藥物、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保健決策等。
4.
患癌易感人群怎樣預防?
郭永軍說:“比如咨詢者攜帶結腸癌的易感基因,雖然現在未患病,但患結腸癌的風險要比別人高得多。此時,就建議咨詢者規律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可降低兩成以上結腸癌患病風險。同時,建議患者戒煙戒酒、多吃蔬菜水果、減少紅肉等攝入以及定期體檢。這就實現了我們常說的‘1/3的癌癥是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預防的’。”(記者 李曉敏/文 平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