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航空港總體規劃出爐 2040年常住人口260萬
1月8日,鄭州航空港區管委會網站對《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總體規劃(2014~2040)》(以下簡稱《規劃》)進行批前公示。根據這個方案,到2040年,鄭州航空港區常住人口要達到260萬人。
如果您對該《規劃》有意見和建議,可在2月23日前向該區規劃與國土資源局反饋,聯系電話:0371-86198824(劉女士)。
【規劃范圍及人口規模】
規劃期限
2014~2040年
近期:2014~2020年,
中期:2021~2025年,
中遠期:2026~2030年,
遠期:至2040年。
規劃范圍
南至炎黃大道,北至雙湖大道,西至京港澳高速,東至廣惠街(原線位),規劃面積約368平方千米。
功能定位
至2040年規劃范圍內常住人口規模為260萬人。
用地規模
國際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經濟為引領的現代產業基地,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重要門戶,現代航空都市,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極。
至2040年規劃范圍內建設用地規模為276.81平方千米,其中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為260.06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為100平方米。
【發展產業】
航空物流業
以國際中轉物流、航空快遞物流、特色產品物流為重點,完善分撥轉運、倉儲配送、交易展示、加工、信息服務等配套服務功能。
高端制造業
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生物醫藥產業、精密儀器制造業,打造區域臨空經濟產業發展高地,引領區域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
現代服務業
大力發展專業會展、電子商務、航空金融、科技研發、高端商貿、總部經濟等產業,打造為區域服務的產業創新中心、生產性服務中心和外向型經濟發展平臺。
【空間結構與總體布局】
空間結構
整體構建“一核領三區、兩廊系三心、兩軸連三環”的城市空間結構
一核領三區:以空港為發展極核,圍繞機場形成空港核心區。以軸線輻射周邊形成北、東、南三區。
兩廊系三心:依托南水北調和小清河打造兩條濱水景觀廊道,形成實驗區“X”形生態景觀骨架。同時結合城市功能形成三大城市中心:北區公共文化航空商務中心、南區生產性服務中心、東區航空會展交易中心。
兩軸連三環:依托新G107、迎賓大道打造城市發展軸帶,形成實驗區十字形城市發展主軸。同時結合骨干路網體系形成機場功能環、城市核心環、拓展協調環的三環骨架。
總體布局
分為空港核心區、城市綜合性服務區、臨港型商展交易區和高端制造業集聚區
空港核心區:主要發展航空樞紐、保稅物流、臨港服務、航空物流等功能。
城市綜合性服務區:集聚發展商務商業、航空金融、行政文化、教育科研、生活居住、產業園區等功能。
臨港型商展交易區:主要由航空會展、高端商貿、科技研發、航空物流、創新型產業等功能構成。
高端制造業集聚區:主要由高端制造、航空物流、生產性服務、生活居住等功能構成。
【綜合交通規劃】
對外交通
交通設施一體化
無縫銜接
空鐵一體化樞紐核:以新鄭機場和鄭州南站為核心,以實驗區為平臺,將航站樓、航空貨站、高鐵線、城際線、城市軌道、道路系統等交通設施一體化無縫銜接,構建多式聯運平臺,打造空鐵一體化樞紐核。
鐵路部分:包括建設鄭萬高鐵、鄭合高鐵、鄭機城際、機登洛城際和機許城際,預留機場至開封、商丘城際線位。
高速公路:依托都市區高速路網規劃,建設商登高速和機西高速,與現狀鄭民高速、京港澳高速組成實驗區環狀高速路網。
客運樞紐:規劃建設鄭州南站、北區交通中心、東北站、園博園站、苑陵故城站、八千站、東南站共七處對外客運樞紐。
物流體系建設:包括建設“八橫五縱一環”的貨運主通道網絡,覆蓋機場貨運區、主要工業區、倉儲物流區。從鄭州南站引入高鐵貨線接入空港核心區內的空鐵聯運區,實現大宗高鐵快件直達機場貨運區。
內部交通
以軌道交通為骨干
道路系統:城市道路網為組團格網狀,按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個等級層次進行規劃建設。快速路系統由“六橫四縱半環”組成,構成城市內部路網骨架的結構性主干路由“九橫八縱兩半環”組成。
公共交通:建立以軌道交通為骨干、新型中運量公交系統為骨干補充的公共交通系統。形成由6條線路構成的 “五橫三縱”軌道交通線網,總長度171.4千米。引入現代有軌電車和快速公交構成的中運量公交系統,共規劃9條線路,總長度120.1千米。公交車輛配置標準為22標臺/萬人,公交車車均場站面積按照300平方米/標臺控制。(大象融媒東方今報記者 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