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環保法規定按日罰款 河南罰款全國第一
近期,鄭州的空氣質量好了許多
今年前7個月,針對環境違法,全國按日計罰的罰款額已經超過2.82億元,其中河南省按日計罰的處罰件數和罰款金額均位列全國第一。
【數據】
環保按日處罰 河南最有力
今年1月1日,新環保法正式“亮劍”。實施9個月來,效果咋樣?9月10日,環保部提供的信息顯示,今年前7個月,因環境違法,全國按日計罰的處罰件數共348件,罰款已超過2.82億元。其中,河南省實施按日連續處罰的件數與罰款金額均位列全國第一。
“按日計罰是今年新環保法的一大亮點,它必須滿足三個條件,有違法排污行為、受到罰款處罰、要求責令改正但拒不改正。”河南省環保廳副廳長師偉說。
截至7月底,河南省環保系統實施按日計罰60起,查封扣押145起、限產停產79起、移交公安機關行政拘留72起。
“從數據來看,按日處罰、查封扣押等條款被有效激活,河南實施按日計罰的罰件最多,處罰額最高,這不代表河南省的環境污染最嚴重,而是環保執法落實最嚴厲。”河南省環保廳相關工作人員透露。
【現場】
按日計罰后 他說“再不敢了”
8月26日,周口市大河林業公司,數百平方米的排污池內,凈化處理后的污水看上去很清澈。少有人知道,該公司是新環保法實施以來,周口市實施的按日計罰第一例。
周口市環保局局長熊和平說,今年4月份,該公司因為違規排放污水且連續16天未整改,被實施按日計罰276萬元。
熊和平坦承:“以前,一些企業因為污染環境被罰后,整改不那么積極,現在情況有了很大改觀,它們再也不敢含糊。”
該企業負責治污的一名工作人員說:“按日計罰對企業的壓力非常大,違法排污被罰后更是不敢再犯,按日計罰,一天就十多萬元,還上不封頂,不改正會被罰死。”
【方向】
“組合拳”頻出 最大限度震懾違規企業
如何對企業違法排污有效處罰,以往一直是環保工作的難點之一。
不少企業違法排污后的處罰金額少則一兩萬元,多則一二十萬元,企業常抱有“花錢買污染”的想法。
而按日計罰后,企業不得不重新算賬。依據規定,按日計罰沒有上限,處罰額按照防治污染設施的運行成本、違法行為造成的直接損失或違法所得等因素來確定。
此外,為保障新環保法真正起效果,環保監管部門也打出“組合拳”,直接對企業生產設備等查封、扣押,對污染企業采取行政代執行,將污染企業有關責任人移送公安,甚至對造成重大環境污染行為者追究刑事責任。
還有不少人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多個地市的環保部門負責人稱,新環保法中推行的按日處罰、查封扣押、限產停產等條款仍然相對模糊,有必要對細節加以研究,再針對某些特殊的市場條件進行輔助性的政策設計,更好地促進工作。
【期待】
環保變成意識和習慣 全社會形成合力
對于按日計罰,重慶市最先嘗到“甜頭”。2007年,重慶市在全國率先實施“按日計罰”等措施后,重慶市企業違法排污行為主動改正率從當年的4.8%上升到現在的84%。
而河南省實施按日計罰后,河南省人大環資工委副主任馬恒心說:“從多地市的巡視及督查來看,環境違法多發頻發態勢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新環保法的威力正不斷凸顯。”
但隨之而來的是,圍繞新環保法,各級公權機關是否真正形成了保護環境的共識,并內化為習慣和意識,也一次次被媒體、公眾追問。
在師偉看來,按日計罰只是走出了加大環保違法懲罰的第一步,接下來,有必要加強地方立法,結合本省實際,加快修訂與新環保法配套的相關地方法規,進一步發揮公檢法機關在打擊環境違法犯罪中的重要作用,最終形成高壓態勢,形成全社會人人關心環保、支持環保的好局面。(記者 記者 陳朋沖 鄧萬里/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