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西三環又現大坑 市民調侃:天太熱?
西三環與建設路交叉口又見塌陷
市民調侃這次塌陷難道是天太熱?
西三環與建設路交叉口去年就塌陷了三次
映象網訊(記者 邱延波 文圖)7月20日,映象網報道西三環新修道路現20余米長裂縫并有塌陷,鄭州市園林局回復稱道路裂縫塌陷因農業路高架施工挖坑所致。7月29日,西三環建設路立交橋下又現塌陷。更重要的是,這是西三環與建設路交叉口同一地點的第四次塌陷。僅去年6月21日至8月31日三個月內就塌陷了三次,而且每一次,工作人員解釋的原因都不相同。這一次,又是什么原因呢?市民戲稱難道是天太熱了?
西三環再現塌陷,市民險些掉入
7月29日下午,在鄭州建設路西三環立交橋下緊靠環島路基臺階旁邊,路面又莫名塌陷大坑。一名騎電動車途經該路段的市民緊急避讓,險些掉進張嘴深坑。隨后,有市民打電話求助相關單位人員處置險情。
在建設路西三環交叉口西南角附近緊靠環島的路面塌方現場,記者現場看到塌陷大坑周邊已被趕到現場的轄區民警、巡防隊員和市政應急人員緊急拉上警戒線,謹防市民途經此處發生意外。
記者在現場看到,路面塌陷洞口沿環島路基臺長約2米多,寬約1米多,深近2米。通過洞口向內觀望,因路基土流失嚴重,環島草坪連同馬路下方空洞面積約5平方米左右,只剩上面薄薄的一層柏油和草坪,搖搖欲墜非常危險。
塌陷處以前就出過問題,市民調侃難道是天太熱?
附近圍觀市民曹先生說,記得去年初在橋下的西北角處就因下大雨出現過路面塌方,有一次還陷過一輛公交車。
“今天這兒的路面塌方,又不刮風不下雨的,也會莫名地出現這么大面積的塌方,難道是這兩天高溫?熱脹冷縮會造成路面坍塌嗎?”曹先生調侃著說。
目前,轄區警方和市政應急搶險人員已趕赴現場處置險情,路面塌方原因需經相關單位專業人員現場勘查后才能確定;路面具體恢復日期還不太確定。
相關鏈接:同一位置多次塌陷,每次原因不同
2014年6月21日上午9點,一輛30路公交車路過西三環建設路時,路面塌出一個直徑約2米,深約1.5米的大坑。搶修人員說,塌陷是因坑內的雨水管道埋得較淺,經過往車輛碾壓后,接口處斷裂,引起滲漏,導致地下泥土大面積沖空。
2014年7月31日晚上,一輛公交車行經西三環與建設路交叉口,被突然塌陷的路面“咬”住了左后輪,塌坑約有3米深。鄭州市環城快速路管理處工作人員稱,塌陷原因是鋪設管線后填埋不實。
2014年8月31日下午,西三環與建設路交叉口塌陷一個面積約4平方米的大坑。工作人員認為,路面發生塌陷,多與管道滲漏有關。他們認為,在熱力管道鋪設的地方,頻頻出現塌陷,要么是熱力管道發生了滲漏,要么是熱力管道旁邊的其他走水管道出現滲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