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用工業鹽加工"串串香" 稱自己都不吃
明知是工業用鹽不能吃,可李芳(化名)仍從不明商販手里買來加工“串串香”。“這個工業鹽做的串串香,你會吃嗎?”昨天,面對法官的問話,站在中原區法院被告席上的她很干脆地回答“不吃”。
去年10月份,鄭州市鹽業局聯合公安部門在南三環查獲一假食用鹽制造窩點,現場查獲假冒的“衛群”牌食用鹽以及“長舟”牌、“桂花”牌工業用鹽共計28噸,另外約有20噸的工業用鹽已流入河南市場。因該黑窩點老板尚未被抓獲,已售出的假鹽到底去了哪里成了市民們最關心的問題。而昨天受審的5人都參與銷售、購買并使用假鹽。
工業鹽冒充食用鹽,兩個黑心商販出庭受審
昨天上午10點,被告人李芳因涉嫌觸犯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而被帶上法庭。
35歲的李芳,從老家新鄉來到鄭州后,租住在中原區鄭棉一廠生活區,平日經營著一家“串串香”加工作坊。去年9月的一天,她的作坊內來了一名陌生男子,向李芳銷售一種大袋裝的“食鹽”。
“一袋50千克才賣50塊錢,想著便宜就買了一袋。”李芳說,她也懷疑這些鹽的“身份”,但該男子告訴她許多商戶都用他的鹽。
12月21日,李芳被例行檢查的鄭州市鹽業執法人員發現使用假鹽,經調查李芳的行為已涉嫌犯罪,將她移交給了公安機關,此時她購買的假鹽只剩下20千克。
“這個工業鹽做的串串,你會吃嗎?”面對法官問話,李芳搖頭小聲回答“不吃”。
同案還有李芳的老鄉趙某,他平日靠賣自己腌制的醬菜為生。“我也是遇到一個賣大袋鹽的男人,看著和咱吃的鹽差不多,又便宜,就買了一些。”趙某花200元買了4袋共計200千克的“宏博”牌、“長舟”牌假鹽來腌制醬菜,被查獲時剩下125千克。問及趙某吃不吃這種鹽腌的醬菜時,他遲遲不愿回答。
“這些所謂的大袋鹽根本不能用來生產加工食品。”中原區檢察院檢察員侯旭紅介紹,食鹽在我國實行專營專賣,河南地區銷售的都是“衛群”牌精制加碘鹽,而上述兩名被告人購買的假鹽均系工業用鹽,不含碘元素,長期食用會對人體造成損害。
3個銷售假鹽的也同時受審
與李芳、趙某使用假鹽不同,杜某等3人則是涉嫌銷售假冒的“衛群”牌食用鹽。
杜某、白某是夫妻,二人在中原區須水鎮開了一家煙酒商貿店。2013年11月底,他們先后以低于正常價近一半的價格從他處購買假冒的“衛群”牌精制碘鹽20余箱(50袋/箱,400克/袋),在被鹽業管理部門處罰后,仍繼續出售假鹽給另一家糧油店老板宋某,從中牟取差價。而宋某也懷疑這些鹽的真偽,但因價格低,沒經住誘惑大量購買并銷售。
法庭上,當法官問他們是否知道自己銷售的鹽是假鹽時,杜某等人支支吾吾。
(記者 魯燕 實習生 李鐘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