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01 08:16:00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河南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表決通過的《河南省云臺山景區保護條例》,于2013年12月1日起開始實施。
黨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十八屆三中全會深刻闡述了“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的相關精神。作為我省對大型風景名勝區的保護和管理進行的重要立法,《河南省云臺山景區保護條例》的正式實施,正是對黨的有關“生態文明建設”政策的具體實踐,標志著云臺山景區的生態保護、規劃建設、管理服務真正步入了法治化的軌道。
云臺山景區發展與保護的法治軌道
關鍵詞:云臺山國家風景名勝區
位于河南省修武縣境內,是集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國家自然遺產、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和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于一身的大型生態旅游景區,美國最早的國家公園之一——科羅拉多大峽谷在2007年8月與云臺山結為姐妹公園,云臺山已經成為河南省最美的一張名片。
關鍵詞:立法背景
云臺山景區內有國家和我省設立的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特定區域,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有眾多的文物古跡、古村落,還有大型的水利設施,產權歸屬復雜,包括林場、水利局、景區管理局、村民集體組織等等,涉及的管理主體較多,相關的保護性法律法規也比較多。
產權歸屬不清晰、權責不明確導致
多頭執法、多龍治水的結果是“管而不理、控而不住”:景區內及周邊地區亂砍濫伐、亂采亂建、無序開發的現象和破壞景區資源、環境的行為時有發生,給景區的生態和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和隱患;景區內原有的對環境和生態造成久遠破壞的項目得不到有效治理,生態環境損害得不到補償。
關鍵詞:立法大事記
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法律護航,云臺山風景區的保護和管理亟須制定法律法規的情況引起了省人大的高度重視。
2012年初,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將《河南省云臺山景區保護條例》列入年度立法調研項目,由省人大法工委和焦作市人大、云臺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等單位承擔條例的調研起草工作,著手起草準備。
2012年5月,省人大常委會特別成立了《河南省云臺山景區保護條例》起草工作領導小組,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省政府法制辦、省住建廳、省林業廳等部門多次深入云臺山景區,就《條例》起草進行專題調研。
在深入調研論證的基礎上,今年6月20日省人大召開了《河南省云臺山景區保護條例》立法座談會,就《條例》起草征求各方意見和建議,以充分發揚民主,集思廣益。省政府法制辦、省住建廳、省林業廳、省檢察院、焦作市人大、云臺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等部門和部分法律專家參加了座談。
今年7月31日,河南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分組審議了《河南省云臺山景區保護條例》。
在初次審議的基礎上,省人大法制委員會對條例草案又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修改,并于2013年9月24日提交省人大常委會進行第二次審議,2013年9月26日,河南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
會議表決通過了《河南省云臺山景區保護條例》,并決定于2013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
權責分明助力景區永續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指出:“我們要認識到,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用途管制和生態修復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如果種樹的只管種樹、治水的只管治水、護田的單純護田,很容易顧此失彼,最終造成生態的系統性破壞。由一個部門負責領土范圍內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職責,對山水林田湖進行統一保護、統一修復是十分必要的。”
《條例》對云臺山景區規定了“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嚴格保護、永續利用”的保護原則。
關鍵詞:統一管理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健全國家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完善自然資源監管體制,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職責。”
《條例》對云臺山景區的統一管理提出了明確規定,要求焦作市和修武縣兩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云臺山景區的保護和管理工作,并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為構建合適的管理體制,條例規定設立云臺山景區管理委員會,負責景區的保護、利用和統一管理工作。
關鍵詞:云臺山景區管理委員會職責《條例》明確了云臺山景區管理委員會的主要職責:參與編制并組織實施云臺山景區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制定
并組織實施云臺山景區的具體保護和管理制度;組織景區資源的調查、評價、登記工作,建設、維護、管理云臺山景區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維護正常的游覽秩序,負責景區旅游安全等工作;協助有關部門負責云臺山景區內建設項目的監督管理等等。
《條例》還要求云臺山景區管理委員會建立健全環境保護、森林及野生動植物保護、文物保護、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水土保持、地質遺跡保護、地質災害防治等風景名勝資源保護及公共衛生、疾病控制的各項管理制度,制定應急預案,組建專業隊伍,組織落實保護責任。對于違反《條例》規定的行為,由云臺山景區管理委員會依法進行處罰。
《條例》還規定,云臺山景區管理委員會可以行使“當地人民政府賦予或有關行政部門依法委托的其他職責”。按照這一規定,景區管理委員會可以在上級授權時對景區資源權屬、空間開發、有償使用、環境治理與保護、生態補償與修復等管理體制、制度進行探索和改革,使景區范圍內的生態文明建設制度化。
關鍵詞:限制性規定
《條例》在規劃和建設方面作了明確的限制性規定:市、縣、鄉人民政府編制城鄉規劃及其他規劃,涉及云臺山景區的,應當與云臺山景區規劃相銜接。云臺山景區內資源的開發、利用,應當依據云臺山景區總體規劃,經云臺山景區管理委員會審查同意,依法報有關部門批準后方可進行。
在景區重點保護區內需獲批準才能進行的活動包括:擺攤設點;從事餐飲、住宿、運輸經營活動;采伐林木、采集物種標本和野生藥材;攀巖、滑翔活動或者拍攝影視劇、廣告;拓印碑碣石刻等等。
《條例》規定,在云臺山景區內不得建設污染環境和破壞景區規劃的項目,已經建設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責令限期拆除或遷移。這一規定為景區強制限制和淘汰能耗高、污染環境的產業提供了法律依據。
關鍵詞:管轄范圍
根據《條例》,東起修武縣東部邊界,西至修武縣西部邊界,北到民政部確定的云臺山管理范圍,南至S306省道以北修武縣管轄范圍,總面積280平方公里的景區管轄區域都屬《條例》適用范圍。
《條例》明確把云臺山景區分為重點保護區和建設控制區,重點保護區范圍以國務院和省政府確定的風景名勝區范圍為準,其余為建設控制區。重點保護區和建設控制區內限制性行為和禁止性行為不同,體現了突出重點、兼顧周邊的原則,同時也體現了既重保護管理又重便民利民的價值取向。
《條例》規定,在重點保護區內,以下是禁止性行為:采伐、毀壞、移植古樹名木,狩獵或者捕捉野生動物,開山、采石、開礦、挖沙、取土等開采活動,向水體排放、傾倒未經處理或者處理后未達標的污水和其他污染物,填堵自然水系,攀折林木花草,在非指定區域吸煙、用火行為等等。違反禁止性行為的,屬于違法行為,景區管理委員會有權制止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根據《條例》規定,在重點保護區的禁止性行為在建設控制區同樣適用,同時規定,“因保護景區內公共設施及居民生產生活需要,確需挖沙、取土自用的,應當在政府劃定的區域內采挖。”
關鍵詞:法律責任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施行資源
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責任者嚴格實行賠償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條例》明確了違反規定應負的法律責任。例如,在云臺山景區重點保護區內進行開山、采石、開礦等開采活動的,由云臺山景區管理委員會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沒收違法所得,并處5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款。運入未經檢疫的動植物或者引入新的物種的,處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此外,在重點保護區內,未經審核,從事餐飲、旅游、運輸經營活動,采集物種標本、野生藥材和其他林副產品,攀巖、滑翔或者拍攝影視劇、廣告,拓印碑碣石刻等行為,也將處以500元至5000元不等的罰款。
關鍵詞:美麗河南建設的樣本意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省委為貫徹落實這一精神,提出了建設美麗河南的宏偉目標。省人大常委會為云臺山量身定制的保護性法規《河南省云臺山景區保護條例》的實施具有美麗河南建設的樣本意義。
《條例》的出臺,解決了云臺山景區統一管理無法可依的問題。《條例》明確了景區管理和保護的權責、損害賠償、責任追究、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等相關制度,讓云臺山的青山綠水從此有了“護身符”。有利于整合相關部門的執法力量,依法開發、利用、管理和保護自然資源、旅游資源,規范旅游秩序,同時為其更加規范運作、有序利用資源提供了法律保障。(記者 李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