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7 19:16:00 來源:映象網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映象網訊(記者 蔣宇飛)“流轉土地時間短,太長農戶不愿意簽,太短我們不愿意投入資金和設備,希望能規范并延長流轉期限。”流轉合同期限短,影響生產長期投入成了臨潁縣種糧大戶劉杰的心頭病。
近日,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以問卷的形式,在全省范圍內抽選了150個規模種植在50畝以上的糧食種植大戶進行專題調查。
調查顯示,規模種糧生產收益明顯高于散戶,種糧大戶在提高全省糧食生產能力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但他們也有自己困惑和期盼。
規模種植效益明顯高于散戶
近年來,隨著我省新型城鎮化、工業化的快速推進和大量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土地流轉的速度逐步加快,目前全省已涌現出11000多戶種糧大戶。
對150個種糧大戶2013年小麥生產成本及收益調查結果表明,規模種糧生產收益明顯高于散戶。
“種糧大戶因其在小麥的生產經營管理上具有的規模化、集約化,從而獲得了平均畝產821.7斤的較好收成,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1.9斤,”河南統計局工作人員稱,以國家最低保護價1.12元/斤核算,種糧大戶畝產值高出散戶24.5元。
另外,規模戶購買的種子、化肥、農藥因量大而獲得了比散戶相對優惠的價格,同時他們擁有較高的農業機械使用率,在單產水平提高和生產投入減少的雙重作用下,種糧大戶畝均生產收益高出散戶109.2元,高34.6%。
由于目前耕地自愿流轉的原則,決定了絕大多數種糧大戶經營的耕地還不能連成一片,而是分為幾片甚至幾十、上百片,因此在土地不能完全連片的情況下,經營面積在200畝左右的規模戶,畝均生產收益最好。
流轉合同期限短、影響生產長期投入
在擴大生產規模過程中,除了生產資金緊張、種糧收益不穩定外,流轉合同期限短也是種糧大戶比較擔心的問題。
從種糧大戶與土地流轉戶簽訂的土地流轉年限看,70%以上都在6年以下,其中流轉年限在5年以下的占42.5%,有些甚至一年一簽。
其中,25%的被調查種糧大戶認為,承包的短期行為造成他們不敢購置大型農機具、不愿改良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糧食規模經營的發展。
因此種糧大戶希望在現有土地承包政策不變的情況下,政府應積極探索和創新土地流轉機制,以確保土地連片和承包時間的延長。
“希望由村委會或政府出面協調,讓土地實現集體流轉,種植戶直接對村委會承包土地,這種能保證承包土地的穩定性,減少糾紛。”新鄉縣種糧大戶陳雪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