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12 06:29:00 來源:映象網-東方今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映象網訊(記者 趙丹)8月10日,鄭州市崗杜北街,生活垃圾堆滿100多米長的路面,嚴重阻礙了交通。東方今報記者調查發現,一線工人傾倒垃圾需要排隊、清運司機運往垃圾場同樣需要排隊,這個情況已持續一周。調查發現,鄭州垃圾清運能力沒問題,根源出在位于二七區侯寨的垃圾處理場暫時無法使用,垃圾出口僅剩滎陽的垃圾處理公司,造成了一系列連鎖反應。
【事件】 垃圾堆滿100米長的街道
垃圾難倒,在10日引起發酵。
10日,鄭州市衛生路與崗杜北街交叉口,大量生活垃圾堆在馬路上,長約100米。西瓜皮、剩飯菜等散發著陣陣惡臭,最主要的是,垃圾還阻礙著交通。
下午1點,一輛大鏟車現場作業,把生活垃圾清理至垃圾清運車上,裝滿兩車后,垃圾還剩很多。據悉,每輛清運車的載重量是8噸。
“不知道誰倒的,辦事處讓幫忙清一下。”在現場指揮清運的趙女士說。
附近居民和商戶稱,凌晨4點左右,“收垃圾的三輪車”開始陸續往馬路上傾倒垃圾。
有網友將此事反映給鄭州市城市管理局新浪官博。網友們提出疑惑:究竟是什么人、為什么把垃圾倒在馬路上?
隨后,該局官博回復中并沒有回應傾倒垃圾為何人,“據了解,我市在垃圾清運環節出現了問題,目前各方正在抓緊協調解決”。
【工人】 倒垃圾需要憑號連夜排隊
垃圾清運環節出現了什么問題?
據了解,路邊垃圾、小區垃圾由工人清理后,第一步是運往各區的環衛中轉站。10日下午,東方今報記者采訪多位環衛工人,他們均稱“垃圾不好倒了”。
在鄭州市棉紡路上,環衛工劉師傅說,近幾天,早上3點左右掃完地后,要搶時間去倒垃圾,不然人多排隊就倒不了。“現在是裝一車垃圾就趕緊去倒,不敢等”。
金水區環衛工胡女士累得坐在環衛中轉站休息,她說:“頭天晚上12點來排隊,第二天早上五六點才倒完。”
正在東三街打掃衛生的環衛工張女士,一聽問倒垃圾的事兒,立即停止打掃,“現在倒垃圾難得很啊”!她說,路面垃圾得及時清理,以前能很快在中轉站倒掉,現在“都得排隊等”。
有兩位負責清運小區垃圾的工人說,近幾天倒垃圾需要排隊,“憑號才能倒入環衛中轉站,有時等到號了,垃圾滿了,還得繼續等”。
【環衛站】 清運車去垃圾場也得排隊
為什么現在去環衛中轉站倒垃圾需要排隊?以前為什么不用排隊?
“不是不讓倒,而是中轉站垃圾滿了。”10日下午,在鄭州市金水區同樂路環衛中轉站,管理員張女士也“叫苦”,原來一晚上能運出去八九輛清運車,現在只能出“兩三車”。
張女士介紹,環衛中轉站有一定容量,當垃圾無法及時清運走時,就會出現工人排隊等著倒垃圾的現象。說話間,不時有工人拉著三輪車過來排隊。
在棉紡路環衛中轉站,該站墻上貼著通知,進入中轉站傾倒垃圾的車輛要達到運輸全封閉等條件,否則“一輛車罰2000元”,垃圾不能進站傾倒。管理員李師傅表示,這倒不是造成工人排隊倒垃圾現象的根源,而是中轉站運送不及。
在工人路北段環衛中轉站,管理員郭女士表示,他們的垃圾清運車去垃圾場也得排隊。“以前司機往返一趟要一個半小時,現在有時要五六個小時。”郭女士指著“日報表”說,“你看,三個司機今天才拉走5車。”
據金水區負責清運垃圾的司機張師傅介紹,以前“一夜拉四五車很正常,現在一夜只拉兩車。”10日,因為“上頭催得緊”,張師傅“在黑莊找個私人垃圾場倒了”。
另一位張姓師傅透露,9日夜晚,經領導協調,金水區20多輛垃圾清運車前往“中牟垃圾場”,但到了晚11點30分,對方不讓再倒了。“他們場太小,只能容納當地的。”
【體驗】 清運垃圾車往返時間增加
東方今報記者了解到,鄭州的垃圾主要運往位于二七區侯寨的鄭州市綜合垃圾處理場,以及位于滎陽的鄭州榮錦綠色環保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鄭州榮錦公司),即清運車司機們口中的“滎陽電廠”。
眼下,因為一些原因,位于侯寨的垃圾處理場無法使用,只剩下鄭州榮錦公司可以傾倒垃圾。少了一個倒垃圾的地方,所以出現環衛中轉站垃圾不能及時清運,一線工人倒垃圾排隊、清運車司機倒垃圾同樣也得排隊的連鎖反應。
10日下午4點30分,坐上垃圾清運車,東方今報記者跟隨鄭州市中原區垃圾清運公司的司機楊惠勇,前往位于滎陽的鄭州榮錦公司。
這是楊惠勇當天跑的第4趟車。“這個時間點人少了,趁這個機會趕緊再倒一車,讓中轉站壓力小一些,一線工人少排一會兒隊。”
以前,楊惠勇往返滎陽需一個半小時左右,“今天有一趟是上午10點20分去的,等了6個小時”。
車行至滎陽建設路,楊惠勇示意東方今報記者看地上的污漬,“上午車輛從廠里一直排到這兒了”。
5點30分,到達鄭州榮錦公司。指著前面近十輛垃圾清運車,楊惠勇略顯得意地點了一根煙:“看看,車少了吧?”
天氣燥熱,垃圾清運車里沒有空調,等待傾倒垃圾的司機們都在門口值班室乘涼。
6點20分,輪到楊惠勇的車了,先給車稱重,再卸車。返回鄭州的路上,楊惠勇說:“晚上滎陽當地的司機該去了,還會再排隊。”
輕松下來,楊惠勇正好接個家里的電話,只聽他跟家人說:“有啥好菜?有西瓜沒?可以下班了。”
【探訪】 垃圾量驟增至每日3500噸
連著一周時間,突然驟增的垃圾量讓鄭州榮錦公司負荷很重。該公司于2002年投入運行,為省內首家垃圾焚燒發電企業。
“壓力非常大!”10日下午,鄭州榮錦公司綜合監管部經理劉詠對東方今報記者說。以前,該公司每天新入垃圾量在2200~2500噸之間,現在一天3500噸左右,這種情況已經持續6天了。
垃圾運過來,并非馬上“變廢為寶”,要經過“存儲發酵、出水、破碎焚燒”等程序,整個過程需要幾天時間。
在其中一個“原生垃圾庫”,里頭分設4個庫門。劉詠告訴東方今報記者:“以前垃圾堆滿后,庫門是封閉著的,現在垃圾都堆到庫門外的平臺上了。”
劉詠介紹,鄭州市各區包括航空港區,都往這里運送垃圾,現在公司三個存儲倉庫都用上,也顯得緊張。“排隊最長時有兩公里,司機們很辛苦,有時只能給他們買盒飯、送瓶裝水。”
一位航空港區的清運車司機稱,往返一趟滎陽得150公里:“光油錢得多少?你算算?”“鄭州需要我們這樣的垃圾處理公司至少3家。”劉詠說,唯有如此才不至于出現這種情況。
據悉,鄭州每拉去一噸生活垃圾,政府部門補給該公司50元。
【回應】 垃圾場選址難造成尷尬
位于侯寨的鄭州市綜合垃圾處理場為何無法傾倒垃圾?眼下難題如何解決?
據知情人透露,建垃圾場時,侯寨村民就不滿,當時相關部門承諾讓他們搬遷。現在因沒協商好,村民開始攔阻垃圾清運車傾倒垃圾。
昨日下午,鄭州市城市管理局市容環衛管理處副處長薛芳禮證實,雙方正在協商,“(搬遷賠償)過渡標準已出臺,但是內部(村民)沒協商好”。
薛芳禮坦言:“誰都不愿意垃圾場建在眼前。”所以,選址難的問題一直存在,“建哪兒都不愿意”。
這一點,鄭州榮錦公司綜合監管部經理劉詠也表示,他們公司一直想擴建,分解垃圾處理壓力,但是,報告去年就提交了,“選址、落地困難”。
據了解,鄭州市區日產生活垃圾4000噸左右。眼下,侯寨的問題正在想“解決辦法”,滎陽的鄭州榮錦公司負荷量有限,“處理方案是,調配各區往中牟、新密運送”。
薛芳禮透露,鄭州擬在東部建一個垃圾處理場,預計日處理量達4000噸。但是,具體選址、何時啟用、采用何種工藝等信息不確定。
■ 記者手記
從自身做起 少制造垃圾
處理生活垃圾,是城市正常運轉中的一環。
少了一個垃圾場,如同“多米諾骨牌”傾倒一樣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一線工人倒垃圾難,環衛中轉站運垃圾難,而有限的處理場負荷加重,這是擺在眼前的事實。
但是,城市每天都在產生新的垃圾。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等到連鎖反應波及居民時,家里的垃圾沒處倒了、樓道里的垃圾無人收了,這樣的矛盾是我們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隨著城市框架的拉大,僅靠一兩個垃圾場,顯然無法滿足傾倒、清運垃圾的需求。垃圾量多、垃圾場少、垃圾場選址難……顯然,這些問題是等不得的,需要政府及時出手,當然也考驗著管理者的智慧。
話說回來,我們每一位市民,是否應該考慮從自身做起,少制造垃圾,多愛護我們的城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