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魯吉亞前總統薩卡什維利變身烏總統顧問
烏克蘭使用外腦或因民眾對本國政客不信任
烏克蘭總統彼得羅·波羅申科13日宣布,成立一個名為“國際改革協商委員會”的咨詢機構,任命格魯吉亞前總統米哈伊爾·薩卡什維利(上圖)為委員會主席。
“改革軍師”
波羅申科在總統網站發布的一份聲明中說,這名現年47歲的格魯吉亞前總統將“成為烏克蘭在國外的代表,同時成為國際社會在烏克蘭的代表”。
波羅申科說,“國際改革協商委員會”主要職責是就烏克蘭如何推行改革建言獻策,協助烏克蘭實施最佳改革方案,爭取國際支持。同時,委員會將邀請外國專家參與修改烏克蘭法律。
法新社解讀,薩卡什維利實際成為波羅申科的改革顧問。
薩卡什維利在一份聲明中說,烏克蘭人值得擁有“沒有腐敗和不公”、更美好的未來。“如果我們今日不打造一個全新的烏克蘭,不推行各項新改革,我們就無法成功”。
薩卡什維利說,烏克蘭官員先前曾建議他主動申請擔任烏克蘭反腐局局長,不過他不想放棄格魯吉亞公民身份。
履歷豐富
薩卡什維利1967年出生,2004年至2013年連續擔任兩屆格魯吉亞總統,2013年11月底結束總統任期后離開格魯吉亞,前往美國居住,在塔夫茨大學執教。
擔任格總統期間,薩卡什維利奉行親西方政策,推行一系列經濟和現代化改革。在他任內,格魯吉亞2008年因南奧塞梯問題與俄羅斯爆發短暫戰爭。
2014年8月,格魯吉亞最高檢察官辦公室對薩卡什維利發出通緝令,宣布一旦發現其入境,將立即實施逮捕。
格最高檢察官辦公室認定,薩卡什維利在下令鎮壓2007年11月民眾示威、關閉批評政府的電視臺期間存在越權犯罪。格檢方同時指控薩卡什維利濫用納稅人稅金800多萬格魯吉亞拉里(約合457萬美元)。薩卡什維利執政時期多名其他官員同樣受到腐敗、濫用職權等罪名指控。
不過,薩卡什維利否認在任內濫用公款,稱通緝令旨在阻止他返回祖國繼續從政。薩卡什維利說,烏克蘭官員先前曾建議他主動申請擔任烏克蘭反腐局局長,不過他不想放棄格魯吉亞公民身份。
外來官員
薩卡什維利并不是烏克蘭政府中唯一的外國面孔。事實上,不少外國人如今在烏克蘭政府中身居高位。
比如,立陶宛人艾瓦拉斯·阿布羅馬維丘斯擔任經濟發展和貿易部長,美國人納塔莉·亞列西科擔任財政部長,格魯吉亞人亞歷山大·克維塔什維利擔任衛生部長。
對于讓外國人擔任部長級別要職,波羅申科的解釋是,烏克蘭必須學習“外國經驗”。
一些政治分析師認為,烏克蘭政府任命外國公民執掌財政部等政府關鍵部門,主要原因可能在于烏克蘭民眾對本國政客的不信任感日益增加。不少烏克蘭官員沉迷于內部爭斗和奢侈生活,各級政府普遍存在貪腐現象,引發民眾不滿。 (記者 韓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