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喝“解酒藥”染毒癮3年 花掉五六十萬
天康戒毒康復所內,王振在宿舍內用電腦。
男子喝“解酒藥”染毒癮3年 花掉五六十萬存款
昨日,北京天康戒毒康復所,自愿戒毒者王振(化名)正在健身房內鍛煉。王振有三年的吸毒史,今年4月前來自愿戒毒。
27歲的王振(化名)從沒想過,自己會以這種方式與北京重逢。
8年前,王振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某理工類高校。大學畢業后,他揣著創業賺得的不菲存款回到秦皇島老家,立誓為愛人和親人奮斗出美好幸福的未來。然而,今年4月7日,當他再次踏足北京時,卻是來到大興區天康戒毒康復所,成為一名學員。
在戒毒康復所,王振體驗了前所未有的生活狀態,遠離社會的紛爭誘惑,遠離生活的疲憊浮躁。在這里,王振開始和自己和解。
一口致命的“解酒藥”
王振至今記得4年前大學畢業時的情景。
大學期間,王振已經開始和哥們創業。畢業時,王振的存款已足夠買車買房。
回到秦皇島老家后,王振和朋友注冊了公司,計劃著將事業繼續發展壯大,給疼愛自己的父母和悉心陪伴的愛人創造美好生活。
生意場上競爭激烈,創業之路也布滿坎坷。一次郁悶后的醉酒,王振在朋友遞來的“解酒藥”里,第一次體驗了毒品帶來的“快感”。
“吸完可以兩三天不睡覺,非常亢奮。”在朋友家的客廳里,冰壺里的毒品迅速在王振體內扎根、膨脹,無法抗拒。
從幾天抽一克,到一天抽兩三克,毒品的魔爪迅速蔓延。“我能三四天不吃不睡,一睡又連睡三四天,起來就找毒品。沒有毒品時,起都起不來,渾身疼,沒勁兒。”短短兩年,王振的體重從180斤瘦到110斤。
“我還保存著當時的照片,意志力薄弱時,就拿出來看看。”昨日,王振翻開手機相冊,照片里的他眼神迷離,臉色鐵青,眼眶發黑,頭發凌亂。“簡直糟糕極了。”
對當年“指引”自己吸毒的朋友,王振至今憤恨難消。他甚至拿著斧頭把朋友家的防盜門砍壞泄憤。“當時他告訴我那是解酒藥,直到4個月以后,我才知道,所謂的解酒藥就是冰毒,他把我帶上道,只是因為他吸毒沒錢了。”
衣柜“飄浮”樹會“盯梢”
專業人士介紹,作為新型毒品,冰毒(甲基苯丙胺)在吸食后會產生強烈的生理興奮,能大量消耗人的體力和降低免疫功能、嚴重損害心臟、大腦組織甚至導致死亡。吸食成癮者還會造成精神障礙,表現出妄想、好斗等。
“不吸像有抑郁癥,吸完就是精神病”,王振說,對吸毒者來說,毒品除了對臟器的損傷,精神上的摧殘是更大的折磨。有時候,他像一只暴怒的獅子,恨不得將所有看得見的東西都砸碎,恨不得將所有跟自己說話的人都殺死。
毒癮就像一個可怕的鬼魂,怎么擺脫也擺脫不掉。與“鬼魂”一同到來的還有幻覺。王振躺在床上,看著電視、衣柜都飄在空中。走在路上,他覺得有人跟在后面。他會去躲避一棵樹、一輛車。
幻覺還讓他做出奇怪的舉動。“有一次,我看見一輛沒有牌子的桑塔納上下來四個人,夾著小手包,我就以為是警察來抓我了,耳邊有人在喊快跑,我轉身就開始狂奔,跑了好幾個小時,從秦皇島一直跑到北戴河,跑不動了在地上爬。”王振記得,奔跑在一片玉米地里結束,他將玉米包和雜草全部往頭上蓋,生怕被抓到。
清醒時,王振常感到自責,覺得對不起父母和愛人的信任,但對毒癮的渴望又讓他無法自控。
重回北京踏上“戒毒路”
王振并非沒有嘗試過戒毒。父母和妻子為讓他遠離毒品,做了無數次嘗試和努力,均以失敗告終。
“有一次,家人把我關在一個屋子里,屋里只有一張床,我像瘋子一樣到處找東西撒氣,乞求父母,他們見我這樣心里也難受,到最后我還是扛不住又復吸,而且復吸后的毒量會大幅增加。不但戒不掉,反而吸更多,久而久之,家人不再干涉了。”王振說。
癮君子的生活持續了近3年。隨著吸毒量越來越大,王振每天毒品的花銷從100塊漲到800塊,他吸掉了自己五六十萬的存款,事業也一敗涂地。從前要好的朋友也都漸漸疏遠,“因為我很危險。”
命運的轉折點出現在去年一個雨夜。
“我看見家里進了好多老鼠,爬得一地都是,我身上也有。”幻覺讓從小害怕老鼠的王振驚恐無比,“我必須找我爸帶我去醫院。”內心幾乎崩潰的王振開著車一路狂奔,“我的車一邊軋著馬路,一邊軋著非機動車道,開到100多邁,一路闖著紅燈。現在想起來還覺得后怕。”
王振說,那天的瘋狂舉動讓他最終意識到自己對親人、愛人的傷害和困擾。思前想后,王振選擇了北京天康戒毒康復所。“我不能待在老家,不能在我還能接觸到毒品的地方,我要離開家鄉,到曾經讀書的城市尋找當時的自己。”
戒毒所里找回自己
進入戒毒康復所前,王振需要自行完成7-10天的生理戒毒期,在父母和妻子的陪伴下,生理戒毒期終于苦熬過去。
今年4月7日,再次踏上北京,王振看到熟悉的建筑、街道,和寬闊的馬路,也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
通過安檢和尿檢后,王振簽署了3個月康復期的《協議書》,臨別時,隔著鐵門,王振向父母和愛人保證,會努力找到原來的自己。“我沒有回頭,一邊往里走,我一邊暗下決心,這是家人最后一次看見我的萎靡不振。”
和強制戒毒所不同,天康戒毒康復所屬于自愿性質,氛圍比較寬松。在累計收治的1500余名康復人員中,近200人實現了3年以上戒斷,500余人保持了1年以上的戒毒操守。
在這里,王振每天5點半起床,晚上10點熄燈休息,一日三餐定時定點,除了做手工、田地勞動之外,康復所還安排了做操、背弟子規、康體訓練、關燈冥想等課程。
隨著作息時間的正常化,王振的身體強壯了不少,也迅速適應了康復所的生活。他還參加了康復所的臺球比賽,獲得第一名。
第一個月的關鍵期過后,王振獲得了用手機跟家人聯系的資格。在電話里,他告訴親人,他已經學會跟毒品劃清界限。
王振坦言,對于毒品,他偶爾也會想。但是,有個念頭告訴他,毒品不能再碰,他要堅持下去。“我會和自己和平相處,開始我新的人生,這次說到做到,不讓所有人失望。”
他將一句英文文在了自己的背上,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是“感謝你一直在我身邊。”這也是他一直想對父母和愛人說的話。
我曾像一只雄鷹一樣翱翔藍天,用俯視的眼光去看身邊的人和事的時候,不幸被“獵人”擊中,狠狠地墜落,摔得我很痛,痛到站不起來,痛到差點失去了生命。 ——王振
(記者 李禹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