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院招工難:護理員每日睡3小時月薪3千
上世紀80年代,日本就將老年護理學作為護理基礎教育的專門課程,確立了其專業位置,并建立了國家資格認證制度。
養老機構負責人直接上門招聘的情況,在哈爾濱衛生學校幾乎每周都有。
每天凌晨5點多,老姜就起床。幫老人挨個洗臉,口腔護理,換尿墊,擦身。
導讀:據民政部報告,截止2014年年底,中國的老年人口數量達到2.12億人,其中殘疾老人約有5088萬,約占老年人口總數的四分之一。據此測算,我國需要養老護理人員1000萬人左右。按道理,這么大的人才需求,會讓這個職業變得非常搶手。然而,我們的記者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養老機構里,看到的情況卻完全超出了想像。
招工時不敢說工作內容,工作時不敢按規章處罰,養老院遭遇用工難上難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軍工陽光老年公寓院長李月秋:因為老缺人、老缺人,等到現招的時候又不趕趟。
這位正在給員工布置工作的人叫李月秋,今年59歲。2009年,出于方便照料母親的目的,她在哈爾濱市南崗區開辦了這家名為,軍工陽光的老年公寓,開業至今已經快7年了,人手不足的問題始終困擾著她。
然而在軍工陽光老年公寓的招聘廣告上記者發現,始終沒有標注招聘單位,又不是招黑工,李月秋為什么這樣做呢?
李月秋:因為老人這事不好做,一聽老年公寓他就不來了,所以我就在這里,就溝通、變通一下,寫一下軍工院內,不寫地址。
這些年,常年在報紙、網站刊登招聘信息,每年廣告費就要花去幾萬元,這對于一家收費不高,且并不算盈利的老年公寓來說,是一筆巨大開銷。李月秋常因為這筆錢出還是不出,而糾結。
錢出了,效果卻不明顯,可是不打廣告就更沒有盼頭了。除了打廣告,李月秋還經常托朋友、找關系,使出渾身解數招人。
但助理辛鈺娟很擔心廣告會影響到現有的人的情緒。她分管人事和護理部。這兩年,人員管理是她最頭疼的問題,常常受累不討好,兩面受氣。
辛鈺娟:獎懲制度在那放著,你都不敢去罰。本身他在家屬那一塊受委屈,在老人那受委屈,再去用制度去罰他們,你想想他還能干下去了嗎?
其實對于助理辛鈺娟這樣的窘境,李月秋心知肚明。養老公寓已經開辦了7年,可是一直處在維持的階段,難談發展,因為人的問題牽扯了她太多的精力。李月秋其實很看好養老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去年一狠心貸款投入了300多萬元,擴建了養老公寓,床位增加到300多張,是原先的一倍,入住的老人也達到了近200人。可這樣一擴建,人員緊缺的問題更加突出。
李月秋:現在就是作為一個老年公寓的院長,并不滋潤,我經常被別人炒魷魚,我不炒別人別人炒我。
在辛鈺娟出去貼廣告的同時,李月秋也沒有閑著,在辦公室撥通了一位求職者的電話。原本今天早上應該來入職的員工因為找到的別的工作沒有來,像這樣的情況,李月秋已經見怪不怪了,大部分應聘者臨時變卦的主要原因是嫌工資低。
李月秋告訴記者,老年公寓收入來源,主要依靠收取入住費及護理費,但由于老年公寓屬于非盈利性質,收費并不高。入住后會根據老人護理需求,每月收取1000到3000元不等的入住護理費。收取的這些費用,除去支付每年的100多萬元房租,工人工資等各項開銷,到最后所剩無幾,自然也就無力承擔更高的員工工資。
培養一名護理員,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新招來的員工經過一年半載的培訓,好容易能上手工作了,便會跳槽到收入更高的醫院去做護工。
根據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的一項研究,至2020年,中國的半失能老人將達到6852萬至7590萬,失能老人達到599萬至674萬,養老護理員崗位則應達到657萬至731萬。據此研究估測,目前中國的養老護理員缺口在300萬至500萬人。新增老年護理員的流失率為40%至50%,養老行業用工荒在全國各地上演。
護理員老姜的一天:每天只能睡3-4個小時,工作又臟又累。
養老院工作人員:姜哥哥,開飯啦!
正在給老人打飯的護理員叫姜志新,今年54歲。是陽光老年公寓里唯一名男護理員。由于老姜年齡偏大,又沒有特殊技能,找工作并不容易。最終他在愛人于貴芝的勸說下,兩口子一起做起了護理員,兩個人每個月有7000多元的收入,工作職責就是24小時陪護這些失能、半失能的老人。剛一開始接觸這份工作,老姜就有些抵觸,因為所面臨的困難是他超乎想象的。因為這些老人生活完全無法自理,要全部依賴他。
由于這幾位老人大小便失禁,經常拉尿在褲子里。老姜是一個愛干凈的人,剛開始干的時候很長一段時間都接受不了,沒有干一個月便提出了辭職。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軍工陽光老年公寓護理員姜志新:有些老人都是人工大小便,就是說小便是前列腺(炎),大便就是摳,打開塞露,人工的,就是說面對這些老人,就是護理工作就是感覺到太郁悶了
李月秋:一般這種工作,真是一般承受不了。光講愛心,他的體力和這個消耗他這個身體,有的也受不了,這是個難題。
每天凌晨5點多,老姜就起床。幫老人挨個洗臉,口腔護理,換尿墊,擦身,這一套動作完成就得花上2個小時,打掃衛生、整理內務、換洗衣物,吃藥、喂飯一項工作接著一項。
老姜來到老年公寓工作已經一年多了,沒有踏實吃一頓飯,睡一個整覺,每天在這十幾平米的小屋里,圍著3位老人,忙得團團轉,從黎明忙到深夜,忙碌一天,到了晚上也不敢踏實地睡。
姜志新:我每時每刻這個腦袋這個弦都在繃著。因為你守著這些老人,一旦哪個出現問題我們是有責任的。
這一個晚上老姜差不多每2個小時就要查看一下,一晚上要起來3、4次,因為心里有事兒,總惦記著,也很難熟睡。
記者:你一天能睡幾個小時?
姜志新:也就三四個小時。
老姜告訴記者,他來自農村,工作臟點、累點兒都不怕,關鍵是休息不好,睡眠時間本身就少,再加上有些患病的老人晚上經常,連哭帶喊整宿不睡,讓他們這些護理員身心疲憊。
姜志新:聽到這聲音聽習慣了可能還能睡著,我們經常這樣的。
養老護理服務是一項長期、連續性的工作,基本上沒有節假日和八小時內外之分。休息時間只能是忙里偷閑。老姜告訴《經濟半小時》記者干這個工作,要練就許多非凡的本領,比如,說睡馬上能睡著,說醒立刻就起床,即便是吃飯也不能挑地兒。
姜志新:我剛開始的時候,你這吃飯他那兒大便,我回頭一點胃口都沒有了。但是現在習慣了,現在你就說馬上把他整大便,這兒大便我瞅著大便吃飯照樣。
收入低,工作強度大對于像老姜一樣的護理員來說,都可以克服。但是,這樣的工作常常讓自己覺得在社會上低人一等,得不到尊重,尤其是一些老人家屬把護理員當做照顧老人的“傭人”使喚,言語之間有時還捎帶著責問,甚至謾罵,這是作為養老護理員最難以接受的,也是他們辭職的一個重要原因。
通過記者調查發現,養老護理員大部分是臨時工,低待遇、低薪水已是不爭的事實。就全國而言,養老護理員月平均工資低的僅有1000~2000元,高的也僅有3000多元,除少數經濟較發達的城市外,絕大多數城市沒有為護理員購買社會保險,多數護理員有“臨時”思想,缺乏歸屬感。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軍工陽光老年公寓護理員萬寶杰:我們干一天就拿一天工資,干幾年也沒有什么希望,沒有什么盼望。
養老人才缺口嚴重,培養模式亟需完善、晉升渠道亟需建立。
養老機構負責人:姚主任,您好,我們又見面了。
哈爾濱衛生學校實習就業辦姚彩云:請坐,請坐。
養老機構負責人:現在的人招的還是不好,還得向學校求援。
像這樣養老機構負責人直接上門招聘的情況,在哈爾濱衛生學校幾乎每周都有,很多養老機構都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姚彩云:因為好多的單位都打電話來,包括我們召開見面會,也有好多這樣的機構來。他們確實挺著急,招不上來人。社會需求大,但是學生不愿意到這個崗位去工作,這是一個現實問題。
姚主任根據畢業生就業跟蹤情況統計來看,全校一屆護理專業的畢業生500多人,但真正愿意從事養老工作的卻寥寥無幾。
姚彩云:從整個就業情況來看,我們2010級的學生,我們一共畢業是500多學生,真正到養老機構工作的只有2名同學。
那么這些經過系統專業培養的護理人才,為什么就不愿去養老機構工作呢?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記者就相同的問題,找到即將畢業的學生進行調查。
哈爾濱衛生學校護理專業學生趙茹欣:我不是特別喜歡去養老院,去養老機構。因為怎么說,在我的職業生涯規劃當中,我的職業理想就是去醫院。
哈爾濱衛生學校護理專業學生呂文研:不會讓我的工作經驗得到提升,而且也不會有職業晉升。
通過采訪記者發現,被采訪的學生對于養老院的工作幾乎都沒什么興趣。因此即使萬不得已進了養老院也會千方百計離開,轉行到醫院工作。說出來既體面,又有上升空間。
哈爾濱市民政局社會福利處處長鄭志宏:國家應該在這方面有一個,類似于像醫療、護理、或者是檔案之類的都有,行政之類,都有一個上升通道,都有一個職稱的評定,在這方面咱們也應該就是讓它順暢一些。
黑龍江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社會學教授曲文勇:我覺得現在政府顧慮、老年人焦慮,社會憂慮,造成這種現象的就是我們的老齡化突然來了,但是我們的服務人員,管理人員,還有一線的這些準備不足,社會準備不足。怎么樣盡快的把這個職業進入職業化,分檔、分期,然后進行這個專業性的職業評估。
眾所周知,日本是世界屈指可數的老齡化國家,每4人中就有一名65歲以上的高齡者,老年人中約有20%需要不同程度的護理服務。在少子化和老齡化的雙重重壓下,日本的養老機構卻能夠滿足養老服務人才需求,那么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在這家位于東京町田市的大型養老院,記者見到了今年32歲的山縣,從事老年護理工作已有8個年頭。現在他的主要工作是和周圍同事一起,利用專業知識和技術對60多名患有老年癡呆癥,完全失去自理能力的高齡者進行日常護理和相關管理業務。山縣告訴記者,在日本,與護理相關的職業資格認證多達十幾種,不僅為相關行業提供了大量專業人才,也為從業人員提供了更多就業選擇和上升空間。
日本芙蓉會養老院介護士山縣和博:通過護理人員國家資格考試,滿足從業經驗5年的條件后,就可以報考護理指導員的資格認定,專業為老年人設計護理方案,希望自己在基層積累足夠經驗后,能夠從事這份工作。
半小時觀察:留住人才機制是根本
從剛才節目中的案例不難看出,“招不來、留不住”,是許多養老機構頭痛的問題。類似的情況,在我們近幾年對養老產業的調查中也都有明顯感受。而沒有人才隊伍的穩定,這個產業的發展必然會受到制約。這應該成為養老全行業高度重視的現實問題。其實,人才隊伍出現的這些問題,從根本上來說,還是專業化程度不高、培訓不充分、服務不規范等原因造成的。而人才隊伍的不穩定,反過來又影響到行業產業的健康發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作為人口老齡化很嚴重的國家,已經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辦法,建立完善了梯度培養機制,從初級,到中級再到高級,讓專業人才具備成長空間,這正是留住人才壯大隊伍的基礎。而讓經營管理職業化,更是吸引更多從業者的途徑。這些好的經驗,值得我們的養老產業研究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