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拍賣延續火爆 參與者:公車應酬有面子
中央機關公車第二場拍賣延續了前一日的火爆,溢價率高達78%
500位“任性”競拍者,把一場原本預計寡淡的公車拍賣,搞得風生水起,滿座皆驚。
1月26日,98輛國家和中央機關公車在北京新發地汽車市場起槌拍賣。
這是中央機關公車第二場拍賣,共成交786.6萬元,高出總起拍價格344萬,溢價率高達78%。前一日,第一場拍賣的71.17%平均溢價率已讓不少競拍者大跌眼鏡。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昨日的拍賣現場,再次見到前一日因“43萬拍得9輛車”而一夜成名的“神秘男子”。他不僅拿下昨日“第一拍”,更不改“任性”本色,連續拿下多輛帕薩特和奧迪。
高溢價的公車拍賣,與此前的“白菜價賤賣”完全是兩重天,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現場拍賣者告訴本報記者:“都是領導坐過的車,以后商務應酬還是很有面子。”但也有專家分析,主要還是政府部門的公車保養要比私車二手車好。
“任性”的699號
昨天的第一拍,就給人來勢洶洶的感覺。
這是一輛登記日期為2004年2月的帕薩特轎車,以高出底價1.5萬元的價格被拍走。
“恭喜699號競拍者。”隨著拍賣師李大鵬的落槌聲,大家發現,拿下第一拍的699號竟然就是前一日“花43萬拍得9輛車”的神秘男子。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注意到,和前一天紅T恤黑夾克的穿著不同,該競拍者昨日打扮得格外低調,身著黑色呢子大衣,頭戴一頂鴨舌帽,腋下夾著一個棕色公文包,身邊還多了一位舉牌者。
而且,該競拍者只拍帕薩特和奧迪,在選好目標后,會和旁邊的舉牌者低頭小聲交談幾句,出現中意的車型,通過幾輪競價,基本會被其拿下。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嘗試采訪該競拍者,在承認自己就是25日的252號競拍者后,他向本報記者表示其余無可奉告,“下一場公車拍賣會還去,會開新聞發布會,屆時再通知你們。”
他們買貴了嗎
從699號開始,拍賣延續了前一日的火爆情景。曾被質疑的“不帶牌照的公車賣不出去”或“白菜價賤賣”的情況并未發生。
一款2003年的奧迪轎車起拍價為3萬,來自北京的高先生一口氣叫到7萬,現場瞬間鴉雀無聲。
“太瘋狂了!”有人說。
但高先生并不覺得:“我去過幾次拍賣會,沒有中意的,這款車之前看過車型,也不覺得貴,就買了。”
另一輛登記日期為2013年的榮威牌轎車也被高價拍走。該車起拍價為6.5萬,最終以12.6萬元的價格被796號競拍者拍得。有競拍者不解地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感嘆:“新車也不過十來萬,太不理性了。”
現場有位李姓競拍者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他本來相中了68號登記日期為1999年的桑塔納轎車,起拍價為3000元,他本想8000元拿下,當拍賣師介紹了該車后,現場立馬有人出價1萬,他就選擇了退出。
“北京沒有小轎車強制報廢政策,8000元買來,開幾年再報廢,還能補貼8500元,高于1萬就沒意義了,交完稅后基本賺不到什么。”李先生告訴記者。
雖然競拍者埋怨“太貴了”,但98輛車還是全部拍出,沒有流拍。
有現場競拍者給出了高價的原因:“都是領導坐過的車,以后商務應酬還是很有面子,比如有些領導就喜歡2005款的奧迪,但是我們沒有那個款式,這會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素以呼吁公車改革聞名,他如何看待公車拍賣如此熱鬧?
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因為政府部門原來用的車保養得好,這就給我們一個印象,就是公車的二手車要比私車二手車好一些,確實也是如此。”
對于是領導用過的車價格偏貴,葉青否認了這一說法,“他們(競拍者)主要是看中這個車買了以后還可以開多少年,對于是某個領導開的,除非是領導人開的還有收藏價值,但一般來講更看重車的質量。”
對于此次公車改革,葉青認為,這次中央公車拍賣為地方公車改革提供了模板和路徑,地方車改可以按照中央的路子來走。中央起到試驗田的作用,具有探索意義。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拍賣現場了解到,此次公車拍賣實行“車牌分離”,參與競拍的車輛車牌號將被交管部門回收。因此,如所購車輛北京市本市過戶,購買人須持有北京市小客車配置(或更新)指標。
賣車錢上國庫
2014年7月16日,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和《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公布,根據兩份文件,中央和國家機關公車改革力爭在201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2015年年底前地方黨政機關基本完成公車改革,用兩到三年時間,全面完成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按照新方案,中國取消一般公務用車,普通公務出行社會化,適度發放公務交通補貼。
2015年1月,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透露,中央層面取消的3184輛公務用車已全部封存停駛,2015年春節前將正式啟動第一批約300輛的拍賣,分三次拍賣,分別為1月25日、1月26日以及2月1日。
3184輛公務用車,處理難度不小,同時因為涉及資產數額大、利益相關者眾,公車拍賣過程中如何防止暗箱操作,避免國有資產流失?拍賣過程如何監督?
據25日拍賣的組織方——北京中拓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介紹,在開拍前,他們向社會公布了拍賣時間和拍賣車輛信息,并提前兩天對106輛公車作了預展,每輛車上都貼有該車的“身份證”,內容包括起拍價、廠牌型號、登記日期、表顯里程,甚至是漆面檢查結果、痕跡查勘結果等一般二手車市場難以提供的信息,以便競拍人詳細了解車況。
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資產管理司副司長徐永勝此前曾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拍賣啟動后,公眾如果想了解有關拍賣信息,可以在相關拍賣機構網站上進行查詢。
此外,所有車輛成交價都當場確定。據拍賣公司負責人介紹,參與競價的有的是個人,有的是二手車交易公司作為代理參拍,但無論通過何種方式,拍賣的最終結果都是現場最終敲定。
至于拍賣所得,據2014年7月出臺的《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處置公務用車所得收入,扣除有關稅費后全部上繳中央國庫。
徐永勝介紹,車輛處置全過程都在接受審計、紀檢監察部門的監督,處置結果也及時向社會公布。整個資金流向將受到多重監督,除了中央公車改革領導小組對拍賣資金監督審計外,媒體、公眾對資金的流向也在監督,審計部門還可以對這筆資金進行專項審計,因此,很難想象誰能在這筆錢上動手腳。
徐永勝也對此次拍賣進行了現場督導,對于現場火爆的行情,他對媒體表示:“從現場看,人們的參與度很高,說明競價充分,目的應該都達到了。”(記者 陳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