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18 08:26:00 來源:新華網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新華網上海5月17日新媒體專電 快的打車和嘀嘀打車17日起取消打車補貼,宣告之前沸沸揚揚的打車軟件之爭落下帷幕。這場“燒錢”中,哪家企業笑到了最后?這場競爭的終結對于消費者來說有哪些影響?
16日晚,快的打車和嘀嘀打車相繼宣布取消補貼。據介紹,快的打車的補貼持續了5個多月,嘀嘀打車的補貼也持續了4個多月。此前兩家企業號稱共投入十幾億元補貼,對于具體補貼額度,記者采訪了兩家企業相關負責人,雙方均表示不方便透露。
對于取消補貼的原因,快的打車公關總監葉耘對記者說:“搞活動就肯定有開始和結束。我們通過市場調查發現,用戶最在意的不是補貼,而是能否方便快速打到車。”
嘀嘀打車聯合創始人吳睿也解釋說:“因為人們使用打車軟件的習慣已經形成,未來我們會從現金補貼改為資源補貼,如優惠券、積分券或獎勵金等。”
盤點補貼的效果,雙方都認為自己成為行業第一。快的打車方面稱:“快的打車目前已占據行業57.6%的市場份額,穩居行業第一。”而嘀嘀打車發給記者的郵件則顯示:“嘀嘀打車2014年一季度市場占有率達到60.2%,成為行業領頭羊。”
雙方爭奪第一是為了吸引資本青睞,但是用戶大量增加卻是不爭的事實。葉耘透露說:“和補貼前相比,快的打車的業務量增加了20倍以上。實行補貼前一天是30萬單,現在是一天600到700萬單。”嘀嘀打車數據顯示,目前日均訂單超過500萬單。
本輪打車軟件之爭,也是資本的一次豪賭--打車軟件市場空間巨大,而軟件之間差別并不大,誰搶到更多用戶,誰就是贏家。那么,市場反應真是如此嗎?
記者調查發現,打車軟件在大中城市還是有市場的。廣州出租車司機郭師傅長期使用打車軟件,他對記者說:“打車軟件對乘客和司機還是有好處的,我們經常會送客人去郊區,如果沒有打車軟件,我很可能會空車回來。”
不過,在交通并不擁擠的小城市,沒有補貼的打車軟件可能淪為“雞肋”。安徽的張先生告訴記者,“在我們這樣的三線小城,在平時,滿大街都是空載的出租車,用打車軟件叫車反而要等上半天。”
補貼結束,資本風暴助推的潮涌漸漸平復,市場的真實狀態才會浮出水面。對于日后是否仍會使用打車軟件,網民們看法不一。網友“嘎嘣嘎嘣豆”表示,“還是會用吧,在有些不好打車的地方用還是挺方便的。”網友“尕胖-陶”則說,“我不會用了。好幾次打車都是為了省錢,等接單的司機來的那幾分鐘時間里,我旁邊有好幾輛出租車是空車。”
分析人士指出,打車軟件之爭背后,其實是移動支付之爭,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貼身肉搏。畢竟,隨著移動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誰能夠在移動支付站穩腳跟,未來才可能大有可為。(記者葉健 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