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24 14:59:00 來源:法制晚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15省份交2013年反腐“成績單” 至少200余名廳級以上官員被查 法晚記者盤點發現——查處廳官數創11年之最
昨天下午,中紀委網站曬出山西紀委2013年反腐“成績單”,至此,至少已有15個省份公布了2013年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查辦案件情況。《法制晚報》記者從15份“成績單”中統計發現,200余名廳級以上官員因違法、違規、違紀受處分。數量為2003年以來最多的年份,創11年之最。
目前已公布的15個省份反腐“成績單”中,不論從接到反映問題的線索還是立案件數,還是查處人數,都呈明顯上升趨勢,尤其受到處分的廳級以上官員人數,更是增長幅度遠遠超過100%。
反腐專家表示,不設上限的反腐模式使得不管是誰,一涉腐都將一查到底,各地紀檢監察機構集中力量辦大事。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下,2014年反腐力度只會更大。
數據平均每天近30人受處分
《法制晚報》記者從目前公布的15份“成績單”中看到,明確列出受處分廳級官員人數的12個省份中,廣東最多,為38人;河南、山西均為26人;重慶為24人。
廣東省紀委數據顯示,初步核實數、立案數、處分人數分別同比上升86.9%、5.5%、10.3%,主要指標絕對數量均創10年來的新高,充分展示了黨和政府懲治腐敗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
2013年,四川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9938件,處分10523人,平均每天近30人受到黨紀政紀的懲處,立案數量同比上升26.7%。
黑龍江省去年紀檢監察機關立案5996件、結案5942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6299人,同比分別上升48%、46%和42%,三項數據同比漲幅都超過40%。
河南省去年處分18272人,包括26名廳官,成為處分總人數最多的省份。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2013年我國反腐力度大,成效好,是和中央紀委全會工作提出“保持反腐高壓態勢”、“不設限制的反腐”等思路有關。
“不設上限的反腐,我的理解就是不管你權力多高,官有多大,只要涉及腐敗就會一查到底。這也體現了高層反腐的決心。”汪玉凱說,2014年反腐力度只會更大。
查處廳官數量創11年之最
本月21日至23日,湖北、山東、山西、黑龍江等8省紀檢監察機關密集發布去年以來“拍蠅打虎”戰果,至少有59名廳級干部、796名縣處級干部被查處,數以萬計的各級干部因違反中央八項規定被處理。
從中紀委網站收錄和公布的15省份反腐成果看,2013年落馬的廳官已遠超200人。
《法制晚報》記者查閱2003年至2013年的反腐資料發現,每年落馬的廳官人數全國范圍總數多在200人以下,最少的是2003年和2007年的167人。
2006年和2009年分別是近年來反腐的兩個小高峰,分別達到202人和204人。
2006年是實施《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的第二年,當年有原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等多名省部級高官落馬。
2009年召開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對反腐作出新的決策和部署,當年有多達15名省部級官員落馬。
2013年,中央反腐力度空前加強,落馬的省部級官員也是歷年最多。目前有數據統計的15個省份,已達到208人。
這種背景下,各省檢察機關查處的廳官也出現增多態勢。貴州省紀檢監察機關查處地廳級干部12人,同比上升140%;湖北省共查辦市廳級領導干部案件29件,同比上升123%;黑龍江全省處分廳級干部11人,同比上升83%。
原因一 多地設反腐人才庫辦案力量增強
一個冬日的周末,四川省紀委會議室,200余名從省紀委監察廳綜合部門、派駐機構抽調的辦案人員集合于此。他們將用20天的時間完成推薦、遴選、培訓,建成省級辦案人員庫。
四川省紀委以現有辦案骨干為主體,整合機關力量,調動派駐力量,精選基層力量,抽調243人組成辦案人員庫,強化業務培訓,提升查辦案件能力素質,確保“人人都參與,全員能辦案”。
這樣的紀檢方式及效率其實在2013年的地方紀委中并不鮮見。
河南省從執紀執法機關和審計、財稅等部門精選399名業務骨干,納入省紀委辦案人才庫,建立起辦案人才“滾動發展、有進有出、動態管理”的科學管理機制。
此外,改進巡視方式,增強各級紀委的獨立執法能力,也在各地紀委中鋪開。
重慶2014年將在現有5個市委巡視組的基礎上新增3個巡視組,3年內把區縣和市直部門及有關單位、市屬國有企業、市屬高等院校等巡視一遍,實現巡視對象全覆蓋。
黑龍江省紀委,組建了由19人組成的省委巡視組組長庫,建立了巡視組長庫管理辦法,增強了發現問題的幾率。
原因二 地方紀委機構“瘦身”監督能力強化
2013年,天津市紀委、市監察局整合優化了機構設置,減少兩個綜合部門,新設立第五、第六紀檢監察室。同時,推動區縣紀委內設機構進行相應調整。
甘肅省進一步精簡議事協調機構,強化執紀監督職能,對牽頭或參與的129個議事協調機構進行調整,取消或不再參與111個,僅保留18個,減少86%。
從中央層面,今年1月10日,中央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部長黃樹賢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中央紀委監察部清理調整參加的各類議事協調機構,由125個清理調整為14個。汪玉凱表示,制度反腐的難度是非常大的,整合反腐的體制機制、構建反腐的制度框架,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如何把反腐納入法制化軌道、制度軌道,本身就是一個探索的階段。反腐的機構本身由誰來監督?這些都需要進一步解決。”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認為,各地精簡議事協調機構、撤并內設機構,“主基調”都是加強案件查辦力量、強化紀檢監察的監督政府本責。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周淑真曾表示,在地方黨委領導下,地方紀委辦起案會縮手縮腳。“紀檢部門是在地方黨委的領導之下,它沒有一個獨立的監督的權力。”周淑真說。
對此,十八屆三中全會后,中紀委常委會決定研究制定“紀檢工作雙重領導體制”,地方各級紀委同時受同級黨委和上級紀委領導的體制明確化,確定紀委的提名和考察不再由同級黨委決定,以讓紀委監督同級黨委,少受干擾。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認為,此次提出的雙重領導體制,一方面沒有打破黨章規定中紀委要歸黨委領導,另一方面紀委系統的領導得到加強,實際上是一個加強監督權力的重要舉措,也是一個機制體制的改革。
原因三 網絡舉報正規化辦案渠道暢通
近年來,網帖、微博反腐的傳播效果、影響范圍、警示作用不斷擴大,從被“天價煙”、“天價表”拉下馬的周久耕、楊達才,到因“艷照視頻”落馬的雷政富,再到被調查乃至拘捕的“房叔”、“房姐”,網絡反腐已經逐漸成為有別于傳統反腐監督的新方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廉潔研究與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接受《法制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網絡反腐在查處腐敗上的確顯示出了威力,但網絡本身不能完成反腐敗的全過程,也不應過度夸大網絡反腐的作用,要讓傳統的、官方的反腐敗渠道越來越有效率和公信力。
官方網絡的反腐渠道也在2013年得到了大發展。據報道,山東省紀委監察廳網站正式升級開通,升級后網站訪問量逐步增加,日均達4.8萬次,收到舉報量增了一倍。
四川省紀委監察廳全新打造的網絡政務平臺“廉潔四川”網站上線。省紀委信訪室相關負責人表示,調查顯示,網絡舉報正日漸成為群眾信訪舉報的一種重要方式。
天津市紀委信訪室副主任劉忠介紹說,2013年,共收到網絡舉報2859件,同比上升79.7%。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認為,目前網絡上的反腐舉報泥沙俱下,中紀委監察部網站的開通對舉報的程序、規則都加以明確,讓網絡反腐變得更加制度化、正規化。
省份 立案(件) 增幅(%) 處分 廳級(包括副廳)
河南 6582 25.5 18272 26
山東 12242 17.2 12182 9
山西 10890 14.58 11879 26
四川 9938 26.7 10523 17
江蘇 10387 / 1035713
廣東 7291 5.5 7596 38
黑龍江 5996 48 6299 11
湖北 6307 14.7 61857
移送司法機關
省份 立案(件) 增幅(%) 處分 廳級(包括副廳)
貴州4200 10.06 4660 12
廣西3404 12.16 3549 10
云南3063 32.4 3215 15
重慶1753 / 2052 24
甘肅1460 43.6 1866 /
寧夏561 / 520/
天津/ 65.88 / /
/為未公布數據
(數據來源:根據媒體公開報道整理、中紀委網站 記者 溫如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