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22 07:30:00 來源:新京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1 遼寧寬甸
2 內蒙古烏蘭察布
3 江蘇沛縣
近日,四川郫縣政府辦公樓被曝5年未掛牌,大樓設施“豪華”。盡管官方否認超標,但面對諸多質疑稱“只能說到這兒了”。近年來,地方黨政機關興建豪華辦公樓的報道屢見報端。去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通知,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全面停止新建黨政機關樓堂館所,各級官員嚴格按國家規定標準使用辦公用房,超過標準配置的要清理、騰退。
這場領導人帶頭“動了真格”的“限建”、“清退”行動,引起各級各地黨政機關的重視。遷入多家單位、為辦公室打隔斷等,成為不少地方的整改手段。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這次行動取得不錯效果,但要警惕有地方走“形式主義”。
河南省某縣文化局局長趙飛以前的辦公室,有二三十平米。辦公桌前放了兩把椅子,擺著一個茶幾,圍了一圈沙發。
如今,辦公室打上了隔斷。放辦公桌的部分嚴格按照規定,不超9平米。
隔斷另一部分,主要由原來沙發區域組成,掛牌改成接待室。按規定,接待室不算在領導辦公室面積里。
趙飛所在縣的其他局委辦,也基本照此辦法,“整改”辦公室超標。
去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通知。通知要求,5年內,黨政機關停止新建樓堂館所,并清理、騰退配置超過標準的辦公用房。
有官員這樣告訴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豪華辦公室已成負擔,整改起來費勁。他們擔驚受怕,“早知道當初就不建了”。
“墻角柜子挪中間隔出雜物室”
歲末年初,各地交出“限建樓堂館所”、“清退超標辦公樓”的成績單。
以河南省為例,去年7月以來,共停止新建樓堂館所項目29個,清理18個省轄市和108個省直單位辦公用房超標面積450萬平方米。
但趙飛所在文化局的一位工作人員認為,一些地區的“整改行動是一種糊弄上級檢查的工程”。比如他們隔斷出的接待室等,“仍屬局長專用”。
河南省洛陽市某機關40平米的辦公室,有四位普通工作人員。按規定,他們的辦公面積不應超24平米。
去年10月,該機關接到清理超標辦公室的通知。這個科室于是把原先沿墻放了一圈的文件柜挪到辦公室中部,將辦公室隔出十幾平米的面積做“儲藏室”。
“儲藏室沒東西可放,就放上床,中午休息。”一科室成員說。而儲藏室是不計辦公面積的,所以整改后也算“合格”。
胡鋒所在的河北省保定市公安系統,部分領導尤其是處級以上領導的辦公室存在套間現象。他們也主要采用打隔斷的方式,將套間內外分開。一部分仍做領導辦公室,其他部分改為“不計入辦公面積”的會議室、群眾見面室、雜物室等。隔出部分沒明確說仍歸領導使用,但“普通工作人員不敢和領導‘爭’,事實上成為領導休息室或雜物室”。胡鋒說。
綜合新京報記者采訪的情況看,超標辦公室的整改,大多采用功能劃分或者構筑隔斷。“如果此前領導用的大辦公室實在不方便隔斷,就安置幾名工作人員聯合辦公。領導遷入小房間。”湖南某地級市負責督察整改工作的官員李力說。有的大樓整體超標比較嚴重,則遷入多個單位,在大樓里聯合辦公。
“整改辦公室或花幾十萬”
汪玉凱對官員住房、辦公樓問題,頗有研究。他轉述,自己在全國各地調研時,不少官員反映,由于缺乏具體的執行細則,有時會感到無所適從。比如一處級干部的現有辦公室面積是13平方米,超出規定1平方米,要不要整改,如何整改,“很傷腦筋”。
湖南地級市某機關工作人員稱,辦公樓為了設計美觀,呈不規則形狀。“恰如其分地隔斷房子成了門技術活。”有的沒隔好,連方桌都不好擺,只好當雜物間使用。
還有的大辦公室隔斷成小辦公室后,原有的大辦公桌、大書柜放不下,只能重新購置小型辦公桌。加之隔斷時使用的三合板、水泥等,再加上人工費,“單位改造辦公用房可能要花幾十萬元”。
那么遇到前述幾種情況要如何整改?山西某市市委書記曾告訴汪玉凱,他認為,整改過程中不用糾結具體的面積,多一平方米,少一平方米,問題不大。關鍵是根據房子的構造,合理布局,大體符合政策,又不影響使用。
“有辦公樓清退后閑置致新浪費”
河北省某縣一基層民警搬進了20多平米的大辦公室。督察和紀檢兩個部門四個工作人員一起辦公。因為沒有直接隸屬關系,兩部門時有摩擦,甚至因為公用辦公用品產生矛盾。
聯合辦公,有人則從另一方面看待了此事。《湖南日報》報道,該省發改委節能監察中心主任魯湘波感覺處理事情效率比以前高了很多,上樓就是其他兄弟部門的辦公室。有同樣感覺的還有發改委鐵建辦副主任陳江平,他現在和兩名工作人員在同一間辦公室辦公,工作安排抬頭打個招呼就行。
不過,并不是所有被整改的辦公樓都得到充分利用。李力透露,在不少地區,機關事務管理局等部門沒有承擔起協調分配的工作,騰退、清理出來的房間落鎖閑置,造成“新的浪費”。
據《揚子晚報》報道,江蘇堂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荊玉堂也觀察到,一些機關辦公用房原本就很富余,超標辦公用房清理之后,更是騰出了大量的辦公用房,甚至一半以上都閑置。
荊玉堂覺得甚為可惜:“能不能把多余的面積推向社會?既能徹底堵住回潮的路,又能資源充分利用。”
“政務公開,以后想違建就難了”
保定某政府部門辦公室也修了隔斷。一工作人員稱,隔斷墻主要由鋁合金材料和石膏板組成。承重能力差,隔音效果不好。他說,這樣做,除了節約成本,減少工程量外,最重要防止“哪天再變動,還要拆了重新弄”。
黨政機關辦公樓問題,并不是去年才引起中央的重視。早在15年前的1999年,原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已發布標準,嚴格規定各級黨政機關領導、工作人員的辦公室使用面積。
此后十余年里,國家層面又陸續發布了10個政府性樓堂館所管理文件。最近的一次是在2007年,中辦要求進一步嚴控黨政機關辦公樓等樓堂館所建設問題。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一位非常了解辦公樓建設程序的機關工作人員介紹,在地方,相關項目的建成,涉及市委市政府,當地發改委、財政局、建設局、土地局、審計局、紀律監察部門、城鄉規劃部門、國土資源部門等十幾個部門的審批、核查。之所以此前屢禁不止,是因為修建辦公樓一般都能得到黨政一把手的支持。“一把手點頭了,下面能不照辦嗎?”
汪玉凱指出,前些年各地興建豪華樓堂會所,一些地方政府領導人甚至把豪華辦公樓當作政績炫耀。
那么,此次治理過后,如何避免超標現象再次發生?汪玉凱提到,去年7月下發的通知,很關鍵的一點,是要求各部門各單位年終把樓堂館所建設和維修改造項目實施情況,作為政務內容公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過去審批、經費使用等情況都不透明,現在需要接受社會監督,想要違規建設就難了。”
(本組稿件中出現的趙飛、李力、胡鋒均為化名。)
【鏈接】
豪華辦公樓今安在?
1 遼寧寬甸
回放:地震局辦公樓如別墅 2014年1月9日,中新網報道,遼寧省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地震局辦公樓像棟歐式別墅。廚房客廳俱全,進門需先換拖鞋。
回訪:擬改做科普基地 1月9日,新京報記者致電寬甸地震局,工作人員稱,辦公用房人均面積未超標。記者從寬甸縣政府了解到,當地擬將地震局辦公樓改為純粹的地震科普基地,將行政人員遷出現有辦公區域另作安排,工作人員輪流在現有辦公區域值班。(圖為地震局辦公樓外貌)
2 內蒙古烏蘭察布
回顧:辦公樓14萬平米 2013年10月30日,《法制周末》報道,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新建的一處規模宏大的類殿堂式辦公樓建筑群,建筑面積14.3萬平方米。
回訪:已成負擔用途待定 烏蘭察布市政府內部人士1月9日向新京報記者透露,新辦公大樓2012年開始建設,如今已成政府負擔。烏蘭察布市打算將集寧區政府等單位遷入新辦公大樓,以符合規定。新京報記者致電集寧區政府辦,發現其仍在老辦公樓辦公,工作人員說是否遷址還是未知。(圖為樓群效果圖)
3 江蘇沛縣
回放:領導辦公室配雙人床 2013年10月,人民網報道,江蘇沛縣縣委縣政府辦公樓裝修豪華,主要領導辦公面積有的超100平米,并配有休息室、雙人床等。
回訪:整改后多家單位遷入 2014年1月9日,沛縣縣委宣傳部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四套班子領導完成對超標辦公用房的騰退;大辦公室改成多人合并辦公。騰退后多余的房間,由縣交通局、水利局、國土局等29家機關及其下屬單位遷入辦公,目前大多數單位已入駐。(圖為整改前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