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5 08:13:00 來源:新京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3頁)
經過多年快速發展,當前,中國城鎮化進程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展望未來,城鎮化推進過程中布局和形態如何規劃?城市擴張會不會過分侵占耕地,危及糧食安全?財政資金能否滿足城市建設的大量需求?
日前舉行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傳遞出一系列重要信息,對這些社會普遍關切的問題給予了充分回應。
城怎么建
中央提“兩橫三縱” 城市化戰略格局
【會議摘要】
要優化布局,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宏觀布局,把城市群作為主體形態,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合理分工、功能互補、協同發展。
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推進城鎮化,既要優化宏觀布局,也要搞好城市微觀空間治理。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對城鎮化總體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兩橫三縱”的城市化戰略格局,要一張藍圖干到底。
根據區域自然條件,科學設置開發強度,盡快把每個城市特別是特大城市開發邊界劃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綠水青山保留給城市居民。
城市群建設需政府因勢利導
解讀:據專家介紹,“兩橫三縱”格局并非新概念(即構建以陸橋通道、沿長江通道為兩條橫軸,以沿海、京哈京廣、包昆通道為三條縱軸,推進環渤海、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優化開發,形成3個特大城市群;推進哈長、江淮、海峽西岸、中原、長江中游、北部灣、成渝、關中—天水等地區的重點開發,形成若干新的大城市群和區域性的城市群),已被列入十二五規劃中,這次重提,說明這將會成為城市群發展布局重要的參考依據。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占斌表示,現有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已起到了經濟引領作用;但中國區域幅員遼闊,人口、資源長時間的遠距離流動和配置,既不經濟又不安全;在中西部區域、東北部建設一定量級的城市群十分必要。
他指出,如果完全依靠市場力量,政府不加扶持,可能有的地區就很難形成城市群。所以既要發揮市場作用,也要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政府要有責任思考如何把規劃做得更科學,并且積極推動重大的產業政策、生產布局在國家大的規劃框架之下和區域相協調,因勢利導。新京報記者 李捷
地怎么管
嚴控建設用地增量以盤活存量為主
【會議摘要】
提高城鎮建設用地利用效率。要按照嚴守底線、調整結構、深化改革的思路,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提升效率,切實提高城鎮建設用地集約化程度。耕地紅線一定要守住,紅線包括數量,也包括質量。城鎮建設用地特別是優化開發的三大城市群地區,要以盤活存量為主,不能再無節制地擴大建設用地,不是每個城鎮都要長成巨人。
減少工業用地,適當增加生活用地特別是居住用地,切實保護耕地、園地、菜地等農業空間,劃定生態紅線。按照守住底線、試點先行的原則穩步推進土地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