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鄭州如何打造創新創業“活力之都”
漢威電子的工程師正在專注工作
美麗的創新創業之地——鄭州高新區
創業苗圃已成為創業者們的搖籃
11月15日上午10時許,河南省國家大學科技園(東區)7號樓的眾創空間咖啡廳內,像往常一樣聚集著一群群年輕人。他們有的談論著當天的最新資訊,有的正向投資方介紹自己的創業項目,創業氛圍十分濃厚。
這棟16層的高樓,不僅是很多年輕創客夢想開始的地方,也孕育著鄭州創新發展的希望。
搭建平臺 筑起開放式創新高地
今年以來,鄭州創新驅動戰略加快推進,喜訊連連:成功舉辦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開放合作北京推介會,中科院軟件所、中科院電工所、新華三集團、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等一批高端科技創新資源落戶鄭州……各種利好政策和消息如一陣陣春風,喚醒創客們投身創新創業的激情和熱情,也讓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活力迸發。
如何解決好鄭州規劃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創新資源不足、創新能力相對薄弱的短板問題?鄭州決策層提出,強化全球高端創新資源集聚,全面融入全球創新體系,高標準建設中原科創谷,引進和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知名大學,吸引一批世界一流科研院所、跨國公司、國際科技組織在鄭設立研發中心、中試基地。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科研合作,建立待轉化軍用科技成果信息平臺,促進軍用技術轉化。支持工業骨干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產品研發設計創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強化科技協同創新,建設一批研發力強、協同創新效益好的產學研協同創新重大平臺。提升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國家專利審查協作河南中心等機構的輻射能級,發展多層次技術交易市場體系,構建一批科技成果中試與產業化載體,建設全國重要的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和轉化高地。
布局創新鏈,推動產業創新發展。在人們眼中,鄭州已從過去僅僅輸出“鄭州制造”,到如今越來越多的“鄭州智造”“鄭州方案”走向世界,鄭州科技開始在越來越多的“高、精、尖、缺”領域有了新突破。
鄭州持續強化漸進式創新,大力實施創新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計劃,推動產業合作由加工制造環節為主向合作研發、聯合設計、市場營銷、品牌培育等高端環節延伸。
如今,開放式創新高地上涌現出一大批創新企業:宇通客車引領世界電動客車技術發展方向;中鐵工程建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矩形盾構機生產基地,打破了“洋品牌”對國內市場的壟斷;鄭煤機焊接機器人的應用極大推動企業創新發展;景安網絡榮獲2017年度中國互聯網+IDC行業領軍企業獎……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鄭州市明確提出,要搭建好平臺、營造好環境,努力打造創新創業的熱土、人才集聚的高地,打造極具活力的創新創業中心。
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馬懿強調,鄭州要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必須提高認識,集聚資源,突出重點,深化改革,協同推進,加快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和發展,努力走在全省前頭,在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中發揮好科技引領和戰略支撐作用。
筑巢引鳳 匯聚天下創新英才
在鄭州高新區,進駐這里的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安浩云,其團隊已成功研發出6個抗腫瘤、抗病毒一類創新藥物,擁有46項發明專利;引進的首批101名創新創業領軍人才之一的李冀,創辦鄭州聯睿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打破國外壟斷,研發出適用中國市場的商用無線超寬帶定位產品……
建立院士工作站79個,柔性引進院士86名,擁有常駐“兩院”院士13名,“千人計劃”專家42名。通過“智匯鄭州·1125聚才計劃”,一批創新創業高端人才和產業急需的高科技人才,正加速向鄭州集聚,并形成強大的磁場效應。
人才是創新的源頭活水。鄭州市委、市政府進一步完善針對高層次人才的住房、醫療、戶籍等配套服務政策,激勵全社會參與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工作。暢通人才流動渠道,建立靈活多樣的創新型人才流動與聘用模式,建立人才跨地區、跨行業、跨體制流動便利化機制,建立柔性引智機制,推進和保障創新型科技人才的國際流動。
專家提出,鄭州已擁有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中原城市群、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國(河南)自貿試驗區、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等多個國家級規劃和平臺,諸多國家戰略疊加,政策紅利和發展優勢盡顯。
國際化現代化立體綜合交通樞紐架構初顯,城市綜合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顯著提升,內陸地區開放高地加速形成,為各類領軍人才創業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為集聚國內國際人才資源提供了保障。
如今,鄭州正成為年輕人創新創業的熱土。統計數據顯示,鄭州市中小企業數量規模優勢明顯,在校大學生規模全國排名第4位,騰訊大數據顯示的鄭州城市年輕指數全國排名第6位,這些都反映出鄭州是一個有活力的地方,是一個擁有廣泛社會創新創業基礎的城市。
相信不久的未來,鄭州必將成為中部地區人才智力高度密集、體制機制突破創新、創新創業充滿活力的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必將展現匯聚天下英才、萬馬奔騰創新創業的新圖景。
厚植優勢 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環境
四海英才緣何紛至沓來,扎根鄭州建功立業?
越是高端的人才,對創業平臺和綜合環境的要求就越高。鄭州在建設一批高度專業化的載體平臺和引智平臺的同時,全面打造集政策、服務、平臺、融資等優勢于一體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
突出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推進“五單一網”體系建設和規范運營,提高服務型政府建設水平。同時,鄭州加大資源信息向社會有效開放力度,支持海外人才離岸創業基地建設,大力發展創業投資,打造高新技術創新區與基礎研究創新區,引領產業研發和基礎研究創新,形成鼓勵創新、追求卓越、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
金融是創新創業的催化劑。鄭州推進科技與金融結合,以國家促進科技與金融結合試點城市為契機,制定《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的意見》,創新財政科技投入方式,加大財政科技金融資金投入力度,建立科技貸款風險補償分擔機制,大力推進科技與金融結合工作。
截至目前,鄭州已建成各類創新創業載體總面積達到610萬平方米,在孵企業7200家,科技創新創業者突破6萬人,培育上市企業及新三板上市企業174家,建成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151家,其中國家級18家、省級46家。累計投入建設資金174.8億元,入駐企業2692家;引進高層次領軍人才569名、人才團隊813個。
今年上半年,全市專利申請量達到19550件,同比增長31%,專利授權量約8710件,同比增長12%。鄭州市專利申請量及授權量約占全省專利申請、授權總量的三分之一強,排名均居全省第一位。
如今,全市上下正在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雙創載體加快建設、創新主體活力迸發,創新創業的高地加速形成。(記者 楊凌 何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