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理科第一名:不刷題 只買老師說的資料
總分692分,河南省實驗中學高三(二)班劉天毅成為今年高考的鄭州市理科頭名。
得知成績后,劉天毅和父親覺得考得多,而班主任郭凌云老師卻覺得理所應當。
“劉天毅每節課從不走神,掌握老師講的每一個知識點。能將上課這件事做到極致,就意味著成功。”
做完一道題 對他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在劉天毅的課桌上,沒有成摞的資料。郭凌云也曾經問劉天毅:“你怎么做這么少的題?”
這個“少”是相對于其他同學的“多”來說的。相比其他同學的一本又一本的復習資料、試題集,劉天毅只有寥寥的幾本。“我只買老師要求買的資料,其他試題資料很少買。”劉天毅笑稱自己其實挺會省錢的。
其實,這是因為劉天毅有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會思考、善思考。他做完一道題并不是結束,而是剛剛“開始”。他會再次回顧這道題,用了哪些知識點,自己在運用這些知識點時是否遇到了困難,問題出在哪里?如何解決。隨后,他會再次延伸:這些知識點還可能運用在哪些題目中。
不僅如此,劉天毅還特別推崇老師布置的題目。“我覺得,只要是老師布置的題目,都是很好的題。”他說,這些題肯定都是老師經過精挑細選后確定的,所涵蓋的知識點是更系統、更完善的。
從小學三年級 起床鈴聲都是原版英文誦讀
劉天毅的父母都是教師。
“我們做父母的,不會強行代入,不會強行替孩子作決定。”劉天毅的爸爸也是一所大學教授,他認為,作為家長,就是要給孩子培養良好的習慣,而且是“言傳身教”。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英語,一直到初三,劉天毅的起床鈴聲就是原版英文誦讀。每天清晨,父親會先把誦讀機打開,然后叫兒子起床。6年時間,給劉天毅營造了一個英語氛圍。
在家里,輕松、平等的氛圍,讓劉天毅倍感放松。他不愛多刷題,不愛多做試卷,老爸老媽都由著他。“給孩子的條條框框太多,反而會起反作用”。(鄭報融媒記者 張勤/文 周甬/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