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地溝油黑作坊:現場布滿垃圾 散發陣陣惡臭
黃河公路橋北側的地溝油黑作坊,現場有大量飯渣,散發陣陣惡臭
河南商報記者 唐韜/攝
編者按
8月19日至20日,省長陳潤兒督察焦作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首次提出當前要著力依法徹底清除“污染圍城”問題。
隨后,陳潤兒赴新鄉督察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再提突出解決好“污染圍城”問題,并明確表示重點針對“垃圾圍城”“堆料圍城”“廢品圍城”“冶煉圍城”“噴涂圍城”,開展地毯式排查,澄清底數,重點治理。
我省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正在緊張進行,防治壓力不斷傳導,但與建成區的“高壓”態勢相比,郊區、城鄉接合部的大氣污染防治力度仍遠遠不夠。
多日來,河南商報記者在鄭州市周邊深入探訪,也發現了越來越多的“污染圍城”問題。從今天起,《河南商報》推出《打擊“污染圍城”》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河南商報記者 陳朋沖
我省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中,鄭州一些產生大氣污染的小作坊陸續關停整改。
一家處理地溝油的企業老板老張也奉命整改。可兩個多月過去了,讓他氣憤的是,一些連資質都沒的地溝油提煉黑作坊還照常干著,污染還不小。
最近,老張決定揪出這些黑作坊,為此他在鄭州周邊尋找,不斷摸查。其間,河南商報記者也一路跟隨,看看這些黑作坊是咋回事。
【探訪黑作坊】
周邊的水已經變得烏黑
8月28日上午,老張尋訪到了四港聯動大道靠近黃商村的一個區域。
數千平方米的范圍內,有一片低矮的工棚,工棚旁是搭起來的磚灶,一口口大鍋里有不少回收來的泔水,旁邊是20多個高約1米的油桶,明顯看出是在提煉地溝油,磚灶已經熏得漆黑。
而附近,周邊土溝里的水已經變得烏黑,飄滿了快餐盒、剩飯剩菜、油脂袋子,還有一些動物的內臟等垃圾,散發著惡臭。
8月28日下午,老張又沿著107國道來到了鄭州市四環外。在鄭州黃河大橋往北約5公里的橋北鄉,從國道旁一條小路左拐進入一片樹林中,一處地溝油黑作坊又出現了。
一個長約2米、寬約1米的大鐵槽里還殘存著大量飯渣,且凝結成塊,附近地面上也堆了數十厘米厚的凝固的飯渣。鐵槽下方已經積了厚厚一層鍋底灰,能看出長時間生火的痕跡,周邊的土早已經變成了褐色。
老張透露,他是兩周前尾隨一輛運地溝油的車輛時發現這些地方的,都是夜里偷偷提煉,黑煙冒得老高。
晚上9點 黑煙升得老高
8月27日上午,二七區侯寨鄉青年農場東300米(紫玉路南)的一片樹林中污水橫流。空地內擺放著近20個大油桶,幾個大鍋內還有提煉地溝油后剩余的渣。
8月29日下午,從管城區南曹鄉政府往南約2公里處,一大片養殖場內,一個個鐵槽內仍然是提煉地溝油的設備,旁邊放著泔水桶和運輸地溝油的車輛。
8月29日晚9點左右,老張從高新區溝趙鄉西南方向行駛,在與滎陽市廣武鎮交界處一個叫大師姑村的地方,即使已經是黑夜,仍能看到幾道黑煙正從煙囪里往外冒。
在一處大型場地,透過門縫能看到里面露天堆放大量廢渣,散發著惡臭,池子里滿是污水,同樣十分難聞。
離開時,身后又有三個煙囪開始冒黑煙,濃煙升了一二十米高,“要是大白天,在鄭州西四環都看得見。”他說。
【怎么躲避嚴查】
躲到市區外 白天不生產
幾天來的探訪,更加印證了老張的判斷:這些對大氣產生污染的地溝油黑作坊主要分布在郊區、城鄉接合部,以及三環、四環沿線甚至四環外,部分甚至已經跨出鄭州。
長期和黑作坊周旋,老張總結:“黑作坊老板不外乎‘跑’‘躲’‘藏’‘等’四字訣。”
之前有黑作坊藏身市內的城中村,后來往三環、四環跑,再后來越過鄭州,樹林里、亂草叢生的地方,哪兒隱蔽去哪兒,白天不生產,晚上偷偷排煙排廢水廢渣。他們會“等風頭”,其間大量囤積地溝油原料,一有合適時機就偷偷提煉。風頭緊的時候,有的會掛靠到一些有資質的地溝油處理企業,風頭一松,重新自立門戶。
“分散在城鄉接合部甚至(兩地)交界處,不光因為市區查得嚴,還因為這些地方好溜,往往檢查人員還沒到他們就聞風而逃。”老張說。
老張一個同行想想就來氣:“前幾天遇見一個黑作坊老板,離多遠就問我們‘最近停了沒有?’我說按規定都停了,對方一聽哈哈大笑,‘我們一直就沒停過。’你說氣人不氣人?”
【黑作坊有多厲害】
最多能占回收市場的六成
“黑作坊”天天躲著,就不能變“白”?少有人知道的是,老張的企業也是在經過一番波折后,才有了一整套手續并光榮上崗。
一套程序下來,老張連連說:“難、難,企業投入了不少設備,反復整改才最終排污達標。”而這對于一些黑作坊來說是一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投資。
“如果是黑作坊,一桶地溝油,利潤能達到七成,十分豐厚,但要正規化,利潤大大降低,他們自然不干了。”他說。
對鄭州市的地溝油黑作坊,老張有個摸底兒:“有一定規模的一二十家,散戶、打游擊的‘油耗子’近百家。打擊最嚴時占(回收份額)不到兩成,松的時候能占六成,把不少酒店、飯店、大型企業的地溝油原料都承攬了。”
在黑作坊,地溝油經過提煉加工后,有的低價銷售給攤販,用于加工食品,有的變成食用油回到市民的餐桌上,還有的去向不明;但在正規的地溝油處理企業里,地溝油經過提煉加工后,“變身”生物柴油等,成為綠色能源,而在回收、運輸、提煉加工等環節,也都達到環保的要求。
【誰在縱容他們】
有酒店不在意回收企業資質
黑作坊為啥能活下來,而且活得滋潤?老張逐一分析。
很多酒店、企業單位因為利益關系,對回收企業資質不管不問,直接賣出去。近幾年,在相關部門的要求下,一些企業同有資質的地溝油加工企業簽訂合同,但背地里仍然會以更高的價格賣給沒資質的地溝油加工企業。
老張有次帶著證件去酒店收購地溝油,被保安趕了出來,一名后勤負責人手一擺:“人家交過錢了,你們沒交。”問對方是否有資質時,負責人一黑臉:“有資質沒資質,輪不著你們管!”
而一些攤販也對地溝油黑作坊產生了縱容。比如煎炸油、烤鴨油回收后,不用加工就能低價轉賣給攤販。
老張還注意到,近一兩個月,不少街道辦拉網式地清理了一批黑作坊,但沒有形成毀滅性的打擊,對方仍然能卷土重來。
聲音
管理部門要“硬起手腕”
地溝油黑作坊對環境和人的健康危害那么大,咋治理呢?作為一名資深的從業者,老張也經常琢磨。
比如每一桶地溝油的流向都要清晰,銷售到哪兒了,都要有證明文件或回執單。對餐飲企業年審時看地溝油的去向,不能證明去向的,可以采取倒查制。
而最關鍵的,自然還是管理部門的強硬手腕。
老張舉報黑作坊時常不了了之,“管理涉及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環保、公安等,幾個部門各管一個方面,舉報時往往轉了一圈又一圈。”鄭州市某區行政執法局一名工作人員也證實:近兩年來,對地溝油黑作坊的查處行動并不多,因為涉及多部門管理,存在一定障礙。
老張建議:對地溝油黑作坊查處時,幾個部門聯動,或者明確一個統一協調的部門,成立一個機動大隊,在鄭州的行政區域內都能進行查處。對于產生大氣污染的黑作坊責任人員進行公示,到一定程度時該重罰重罰,該拘留拘留,該追究刑事責任就追究,這樣才能形成更大的威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