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僵尸圍擋”開始拆除 11處圍擋將分類處理
昨天,執法人員在京廣路長江路口整治“僵尸圍擋”及圍擋內的攤販。
□策劃熱線調查部執行記者王悅生實習生杜普王亦凡文圖
核心提示丨鄭州街頭的“僵尸圍擋”不但影響市容,還經常堵塞交通,妨礙市民通行。8月9日、10日,大河報推出搜尋鄭州“僵尸圍擋”系列報道以來,引起眾多市民和網友點贊。昨天,鄭州市相關部門已開始對本報曝光的個別“僵尸圍擋”組織拆除。
根據讀者反饋,本報梳理出了鄭州存在“僵尸圍擋”的11個點位,并已把這些點位的名單轉交給了鄭州市建設安全監督站。昨天,鄭州市城建委、鄭州市建設安全監督站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會對大河報反饋的這些問題進行現場巡查,并分類進行處理。
【行動】 50多名執法人員現場整治“僵尸圍擋”
在鄭州京廣路與長江路交叉口西北角,有一處半環形的鐵皮圍擋,周邊居民稱之前這里說是要進行環境綜合整治,結果圍擋圍起來后沒見到行動,如今圍擋內竟然變成了流動餐飲攤販的集中地,油污遍地,臟亂不堪。昨天,大河報對此事進行報道后,引起二七區長江路街道辦事處相關領導重視,當天上午,該辦事處聯合多個部門組織了50多名執法人員對這處圍擋內的占道攤販進行了集中整治。
該辦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對占道攤販進行整治外,該辦事處還在周圍張貼了通告,要求攤販必須進入附近的農貿市場內經營,限期內未整改到位的,將暫扣占道物品,并對其進行行政處罰。流動攤販整治完畢后,8月10日晚上拆除占道的“僵尸圍擋”,方便市民通行。
在鄭州高新區渠瑞一路上,一處施工圍擋把整條路截斷,且圍擋后長期不施工,引起周邊居民反感。昨天,看到大河報的報道后,鄭州高新市政建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已認識到圍擋給附近居民確實造成了困擾,目前,公司領導層正在加緊制訂應急的解決方案,簡化開工前的流程,預計本月18日就可開工。圍擋內破損的路面面積只有1平方米大,為啥非要用圍擋把現場圍成一個幾十平方米大的圈,能否對圍擋進行“瘦身”?對方表示,雖然破損的路面面積不大,但這塊路面與下面一座橋的橋面相連,橋下有水,如果把圍擋縮小,一旦有大車從橋面上經過,很容易對橋體造成損害,發生危險。
【表態】將對11處“僵尸圍擋”巡查分類處理
昨天,鄭州市城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僵尸圍擋”確實會妨礙市民通行,他們之前也進行過專門的整治,市民反饋給大河報的11處“僵尸圍擋”的點位,該委可以派出人員與記者一起到現場巡查,并督促相關單位整改。
隨后,記者將讀者反饋來的鄭州“僵尸圍擋”點位全部轉交給了鄭州市建設安全監督站。該站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會對大河報反饋的這些問題進行現場巡查,并專門研究、分類處理。對方解釋,因為存在“僵尸圍擋”的工地有的在城建部門辦了手續,有的是在市政部門辦的手續,而他們只能督促要求已在城建部門辦理手續的工地進行整改,其他類型工地的“僵尸圍擋”,則需由相關審批部門督察整改。
外地很多城市規定“建筑工地圍擋后必須在10天內開工,否則必須拆除圍擋”,鄭州能否效仿推出類似的規定?上述負責人表示,因為鄭州的工地較多,且歸屬多個部門管理,所以類似規定需要由鄭州市政府牽頭制定。
記者手記
管好“開頭”,也要管好“結尾”
大河報搜尋鄭州“僵尸圍擋”的系列報道見報后,有讀者算了一筆賬:鄭州目前有2500多個工地,按每個工地平均設置100米長的圍擋計算,鄭州至少有250公里長的圍擋,能圍著鄭州三環快速路繞上5圈。
讓人唏噓的不只是鄭州的圍擋之長,還有圍擋之繁雜。在化工路瑞達路口附近,圍擋曲曲折折,開車進去好似走進了一個鐵皮構成的“迷宮”。今年3月底,記者在鄭州博學路地鐵站外走訪時發現,鐵皮圍擋長達數百米,蜿蜒曲折,讓人轉得頭暈。鐵皮圍擋設置的初衷,是為了美化工地,也是為了市民的安全著想。但是,有些工地的圍擋卻沒有起到應有的積極作用,反而給市民添了堵。
采訪中,有關部門稱,工地設置圍擋必須由交警、城建等部門審批,且要公示,但設置后何時拆、不按時拆會受到什么樣的處罰,卻沒有部門監管。管住了“開頭”,卻沒管好“結尾”,這才導致很多工地出現了“僵尸圍擋”。
總體來看,“僵尸圍擋”的出現,關鍵是因為鄭州缺乏相關的制度規范。所以,很多工地只要一開工,就開始盲目設置圍擋,有的為了給一小塊路面打“補丁”,卻把整條路都圍了起來。另外,工地圍擋不只是需要安全、美觀,更需要在圍擋上張貼工程的開工日期、預計完工日期,以方便市民監督。這樣才能“倒逼”施工單位按期施工,減少施工圍擋對交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