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日”河南全省各地上演“文化盛宴”
6月11日是我國第十一個“文化遺產日”,今年的主題是“讓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當日,我省共有300余家博物館、紀念館和文物單位向公眾免費開放或優惠開放,全省各地都舉辦了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營造了全民參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
振興民間傳統工藝
刻刀翻飛、紙屑紛落,一會兒的工夫,伴隨著刻刀的起起落落,一張張宣紙變成了梅花怒放、喜鵲欲飛的剪紙圖案……當天上午,由省文化廳主辦,鄭州輕工業學院、河南省非遺保護中心承辦的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項目作品展在鄭州輕工業學院舉行。展覽現場不僅有精美的剪紙,更有很多剪紙藝人現場獻藝。此次展覽作品精品薈萃,是來自全省各地56位剪紙技藝非遺傳承人的作品。
來自三門峽的朱秀云是被省文化廳命名的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她這次帶來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節日題材的作品,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七巧節等等,每一幅作品都生動活潑,呈現了節日生活情景和氣氛。
此外,文化遺產日期間,還將舉辦剪紙培訓班、名師出高徒——鈞瓷燒制技藝傳承人授徒大賽暨優秀作品展等系列活動,增強大家對民間傳統工藝的傳承意識。
省文化廳副巡視員孫鵬說,傳統工藝是非遺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文化價值觀念和審美意識,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造力。我省將開展系列宣傳活動,展示近年來我省文化遺產保護成果,提高全民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廓清典藏文化財富
6月11日,省文物局還在河南博物院廣場展出了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成果。
2013年3月,我省正式啟動和開展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各地市在完成國有單位文物調查、信息采集、數據審核等工作的基礎上,積極開展零散石刻集中保管和新增文物鑒定定級工作,為我省建立可移動文物信息平臺,為文物信息資源的整合利用和動態管理奠定了基礎。
省文物局局長陳愛蘭表示,本次可移動文物普查涵蓋范圍非常廣泛,包括古生物、歷史文物、近現代文物等等。通過普查,截至目前,全省登錄文物(含自然類文物)190萬余件/套。
當天,河南博物院舉行了“華夏古樂賞析公益專場”、“第四屆中原文物網上有獎競答”頒獎、“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瑰寶展”等活動。
相關新聞
河南曲劇優秀劇目展演
6月8日,記者從“2016文化遺產日河南曲劇九十年優秀劇目展演系列活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在河南曲劇迎來90周年慶之際,全省上下各曲劇院團上演了一場優秀劇目集體秀。
目前,曲劇展演活動已經拉開帷幕,5月份,在曲劇發源地汝州已完成“曲劇回娘家——慶祝河南曲劇登臺九十年優秀劇目展演”的39場演出。接下來,從6月11日至22日,還有20余場惠民演出將在省會鄭州各個場地依次舉行。
曲劇是河南第二大劇種,從1926年正式登上舞臺至今,已有90年的歷史。2006年,被文化部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記者溫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