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03 09:55:00 來源:中國政府網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2月26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在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對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進行解讀。下面是摘要。
對其他民生制度的城鄉統一有啥意義?
胡曉義:城鄉統籌,或者是統籌城鄉發展,是中國發展的必由之路。這包括各個方面,我們要從每一個領域做起,養老保險這個領域城鄉統籌,首先把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基本制度統一在一起,并且和職工的養老保險制度形成一個順暢銜接關系,我想這會為其他領域的城鄉統籌形成很好的示范作用,這是一個方面。
第二方面,這個統籌的表現不僅存在于政策層面,而且存在于操作層面,就是我們正在大力發行全國統一的加載金融功能的社會保障卡。國務院領導同志最近又一次強調,要發行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卡。到今年1月底,全國統一社會保障卡已經發行了5億6千萬張,我們今年的目標是6億5千萬張以上,明年8億張,這也是“十二五”專項保障規劃里規定的,到明年底覆蓋60%的國民。
有了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卡,就更容易,或者更有利于實現城鄉的統籌和融合。有了這個技術基礎,在其他領域,特別是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領域的城鄉統籌,也會更加順暢,我想至少從這兩個方面可以為其他領域的城鄉統籌提供借鑒、鋪平道路。
對農民工有啥影響?
胡曉義:這次國務院發布這個文件,把城鄉居民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統一起來,最大的受益群體應該說是在城鄉之間流動的或者是轉移的群體,當然也包括農民工及其家屬。過去新農保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這兩項制度是分別建立的,在城鄉之間沒有一個轉移的政策安排,而我們國家城鎮化的進程是非常迅速的。
如果按照兩套制度分立的結構,即使是農民在農村參加了新農保,如果戶口遷移到別的地方或者是轉為市民了,過去的權益怎么累計,過去沒有非常明確的政策規定。而現在這兩項制度合并起來了,即使是農民進城了變為城鎮人群,這個權益的累計是有明確的規定,這是一方面。
第二方面,原來兩項制度分設,繳費標準也是分別設置的,原來關于新農保試點文件規定農民繳費是五檔標準,從一年100塊錢到一年500塊錢,城鎮居民繳費10檔標準,從一年100塊錢到一年1000塊錢,這次把兩個制度合并起來統一規定了城鄉居民的消費標準,維持原來100~1000的標準,同時又增加了兩檔,1500塊錢和2000塊錢這樣的標準。
這樣,無論是城鎮居民還是農村居民,只要有意愿也有能力,可以在這12檔標準里自主選擇,并不是說你是農民最多可以繳500塊錢,如果你有經濟能力,可以按更高的標準繳費,以后可以獲得更多的養老金。這對于城鄉的均衡發展,賦予城鄉居民更平等的選擇權有積極的推進意義。
第三,說到農民工這個群體,除了國務院的文件本身有規定之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聯合發布的《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暫行辦法》也規定了城鄉居民和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之間的銜接,如果一個農民在農村參加了新農保,到城鎮來打工,依法應當參加職工的養老保險,用人單位要替他繳費,個人也要按比例繳費,以前在農村繳過的費怎么辦,過去沒有明確的規定,這次經國務院同意發布的《暫行辦法》明確規定了,以前的繳費可以進入到你在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當中的個人賬戶當中,也包括個人繳費,也包括政府的繳費補助,包括集體經濟的補助,都可以進入到個人賬戶。
將來,如果在城鎮繳費滿15年可以享受職工養老保險待遇的話,全都打到個人賬戶一并計算,這也打通了兩個制度之間的渠道,對農民工來講也是一種新的福音。
這一套政策安排下來有助于解決一些問題。一部分農民工,特別是青年農民工參保意愿不強烈,覺得我還很年輕,養老對我是很遙遠的事情,不愿意參保,或者認為我長期在城市打工,我參加新農保,會不會權益得不到累計,有這樣的疑慮。這一套政策出來之后,這些疑慮就可以逐步消除,通道就打開了。
繳費資助進入個人賬戶有沒有相關政策?
胡曉義:我們作為國務院關于這項工作的主管部門,我客觀地講更多地是從怎么開辟渠道來考慮的。而且在實踐當中也確實有個人,比如農村先富起來的個體,或者是社會組織給居民參保提供繳費資助。
在程序上怎么更好地實現,我現在了解的案例基本是這種情況,比如我是這個村的居民,我在外發展賺了一筆錢,報效鄉民,每人繳100塊錢我包了,至于多繳是你們的事,至于這個錢算不算慈善捐助,要不要免稅,走什么財務程序,實事求是說我沒有調研得那么細。對于個人和一個組織都是這樣,如果真是為居民參保提供什么資助,這筆費用在財政上怎么處理,有沒有政府特別的政策支持,真是需要研究,這也需要部門之間更好地協調合作,我們把它作為今后發展的一個問題提出來,加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