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16 07:52:00 來源:京華時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埃及衛(wèi)生部15日說,14日的清場行動和各地沖突已造成525人死亡、3717人受傷。穆爾西的支持者當天在多地示威并沖擊政府或警方設施。
美國總統奧巴馬15日發(fā)表聲明譴責埃及軍方的“屠殺”行為,并宣布取消與埃及兩年一度的軍事演習。
動態(tài)
死亡人數已上升至525人
埃及衛(wèi)生部發(fā)言人哈立德·哈提卜15日說,14日的清場行動和各地沖突已造成525人死亡、3717人受傷,其中202人死于阿達維耶清真寺廣場,57人死于復興廣場。目前,已有466名傷者在接受治療后出院,仍有3106人正在接受救治或醫(yī)學觀察。
15日清晨,新華社記者在位于開羅納賽爾城阿達維耶清真寺廣場東北的埃曼清真寺看到,大量在沖突中遇難人員的遺體被停放在此。
晚些時候,負責統計傷亡人數的醫(yī)生薩馬爾說,在阿達維耶清真寺廣場清場中死亡人員的尸體被停放在埃曼清真寺和附近3家醫(yī)院及一間停尸房,目前這些地方存放的死者遺體共有554具。
穆爾西拘留時間被延30天
一名不愿公開姓名的埃及安全官員告訴法新社記者,軍警14日清晨起發(fā)動“清場”行動后,當天晚間“完全控制”阿達維耶清真寺廣場。而多名警方官員說,控制阿達維耶清真寺廣場大約兩個小時后,軍方控制示威規(guī)模相對較小的復興廣場。
目擊者告訴法新社記者,15日早晨,多輛卡車在兩處廣場清理廢墟,穆爾西的海報畫像散落滿地,開羅街道出現少量車輛。
同在15日,埃及司法機構確認,把對穆爾西的拘留時間延長30天。司法機構上月以穆爾西涉嫌曾與巴勒斯坦方面勢力合作參與襲擊埃及監(jiān)獄和警察局為由,要求拘留穆爾西。這名遭解職總統據信正由軍方羈押,地點不公開。
穆爾西支持者沖擊政府建筑
埃及國家電視臺15日報道,一些穆爾西支持者當天沖擊開羅一處政府設施并放火。
多名安全官員確認,在西奈半島北部阿里什市以及埃及中部城市艾西尤特,抗議者沖擊警方設施,導致至少兩名警員喪生。
穆兄會發(fā)言人吉哈德·哈達德15日說,兩名穆兄會領導人在軍警清場行動中被擊斃,當局暴力行為讓他們“無法控制”憤怒。
軍警清場以及多地沖突讓不少人擔憂埃及是否會爆發(fā)內戰(zhàn)。哈達德通過微博客表態(tài)說,這一組織將尋求以“和平”方式應對清場。這一組織先前一直堅稱以“完全和平”的方式發(fā)起示威和抗議活動,不過,一些目擊者和臨時政府官員說,一些示威者攜帶武器。
□現場
開羅宵禁第一夜比兩年前嚴格許多
很多車輛被攔在路上
又一次,埃及在夜幕中暗了下來,14日晚,歷經清場行動和暴力沖突后迎來宵禁第一夜。
這是自2011年爆發(fā)政治動蕩后的首次宵禁,由于是第一晚,開始時間被推遲到了晚9時。盡管如此,仍有很多車輛被攔在路上。晚10時許,記者在首都開羅馬阿迪區(qū)看到,兩輛停在濱河大道正中的坦克將路封死,不許車輛通行。其他道路出入口也有軍隊把守,不許車輛進出。
在濱河大道的坦克前,一輛被攔截的私人轎車中坐著一對母女。坐在前排的女兒皺眉斜倚在座椅上,盡管有些距離,仍能清楚看到女兒衣上的血跡。母親告訴記者,她們來自菲律賓,女兒白天在開羅家中被流彈擊中右肩,剛從醫(yī)院處理完傷口回家,因趕上宵禁而被攔截。經過長時間交涉,軍方最終還是沒有讓她們通過。
沿路的臺階上,貨車司機穆罕默德·艾哈邁德靜靜地坐著。14日這一天,他一如往常向開羅城外送貨。由于城內多處爆發(fā)沖突、部分路段被封,艾哈邁德沒能在預定時間內離開開羅。宵禁開始后,剛剛抵達馬阿迪區(qū)便被坦克阻斷去路。艾哈邁德說,他已經準備好在路邊過夜,15日清晨宵禁結束再繼續(xù)送貨。
然而,并不是每個被攔截的司機都能平靜接受宵禁。在采訪過程中,一輛汽車試圖強行通過路障,軍人立即用槍對準司機要求停車。隨后,還有其他司機下車與軍人爭論,要求通過關卡。一名情緒激動的司機還被軍方送至警察局。
在記者采訪的一個多小時內,槍聲不時從馬阿迪區(qū)腹地傳來,濱河大道上沒有一輛汽車獲準通過。
與兩年前的宵禁相比,顯然這次更加嚴格。2011年宵禁僅在開羅等3個主要城市實施,街上沒有如此多的軍警和坦克,私人車輛經檢查后可以通行,很多人甚至在宵禁期間去咖啡館聚會。而今夜,街上非同尋常的安靜和不時傳來的槍聲使人不得不相信:埃及的局勢更加令人擔心。
□關注
無中國人傷亡報告
中國駐埃及大使館14日下午向新華社記者確認,在當天埃及警方對穆爾西支持者的清場行動和隨后各地爆發(fā)的暴力沖突中,暫無中國人和華人傷亡報告。
中國駐埃及大使館參贊劉天明對記者表示,截至14日晚,暫未收到中方人員傷亡報告。劉天明說,中國駐埃及大使館及總領事館高度關注局勢發(fā)展,與中國駐埃及各新聞媒體、中資企業(yè)、留學生和華僑代表保持著密切聯系,隨時追蹤在埃華僑華人安全狀況。
□反應
◎美國
反對實施緊急狀態(tài)
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14日一改先前謹慎措辭,以“應受譴責”來評價清場行動。路透社報道,“應受譴責”這一嚴厲措辭很少被美國外交官員使用,與美國官員先前在埃及問題上的謹慎措辭對比鮮明。
白宮發(fā)表聲明,強烈譴責埃及當局對示威者使用暴力導致大量人員傷亡,再次呼吁埃及各方避免使用暴力并和平解決爭端。聲明強調,美方曾反復呼吁埃及軍方和安全部隊保持克制,呼吁埃及臨時政府尊重其公民普遍權利,同時敦促示威者以和平方式舉行示威。聲明說:“暴力只會使埃及更難走上持久穩(wěn)定和民主的道路,而且與臨時政府尋求和解的承諾直接背道而馳。”聲明同時表示“強烈”反對埃及再次實施緊急狀態(tài)。
考慮削減對埃援助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5日報道,奧巴馬當天就埃及局勢發(fā)表錄音講話。奧巴馬強烈譴責埃及軍方在14日清場時對抗議者實施“屠殺”,并宣布取消與埃及兩年一度的“光明之星”軍事演習。
奧巴馬在講話中稱,埃及正在“更危險”的道路上邁進,軍方的清場行動是埃及民主的“錯誤開端”。奧巴馬希望未來的埃及和平、民主、繁榮,因為這符合美國的利益。“光明星”聯合軍演始于1981年,每兩年舉辦一次,被視作埃及與以色列1980年建交后體現美埃緊密關系的重要軍事合作項目。
一名美國官員此前表示,美方正以更認真態(tài)度考慮是否削減高達13億美元的對埃及援助。
◎中國
呼吁各方保持克制
外交部發(fā)言人洪磊15日就埃及局勢答記者問時表示,中方呼吁埃及有關各方都以國家和人民利益為重,保持最大限度克制,避免更多人員傷亡,通過對話協商化解分歧,恢復秩序和社會穩(wěn)定。
◎法國
呼吁盡快舉行大選
法國總統奧朗德15日表示,必須用盡所有辦法,避免埃及陷入內戰(zhàn)。奧朗德還召見了埃及駐法國大使,就埃及局勢表達強烈關注。
法國總統府當天發(fā)布聲明稱,法國將致力于政治解決埃及危機,呼吁埃及盡快舉行大選。
◎俄羅斯
敦促各方防止內戰(zhàn)
俄羅斯外交部14日在官方網站上發(fā)表聲明,呼吁埃及所有政治力量在緊張局勢下保持克制,防止內戰(zhàn)爆發(fā)。
俄外交部在聲明中稱:“在埃及經歷的這個困難時期,我們呼吁這個友好國家
的所有政治力量表現出冷靜和克制,本著國家的最高利益,防止緊張局勢升級和新的人員傷亡。”俄羅斯相信,只有通過廣泛對話,在國家團結的基礎上恢復政治進程,才能確保繼續(xù)實施符合所有埃及人利益的民主變革和深度改革。
◎歐盟
支持各方展開對話
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阿什頓對發(fā)生在埃及各地的破壞事件導致人員傷亡表示譴責,呼吁所有埃及人避免進一步挑釁和暴力升級。
阿什頓表示支持埃及各方展開對話,解決分歧,建立文職政府和相應的民主機構。
◎卡塔爾
呼吁和平解決危機
卡塔爾外交部發(fā)表聲明,譴責埃及警方以導致平民傷亡的方式驅散靜坐、示威人群。
聲明認為,解決埃及危機最安全和穩(wěn)妥的方式是和平方式,其原則就是和平對話,埃及各派在政治和社會多元化的框架內實現共處。
□鏈接
三名記者在沖突中身亡
在14日的清場行動當中,有兩名媒體記者不幸遭槍擊身亡。目前還不清楚哪一方開槍打死了這兩名記者。
其中一人是英國天空電視臺的攝影記者,名叫米克·迪恩,今年61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他曾在華盛頓和耶路撒冷的記者站工作,已經為天空新聞臺工作了15年。當天,天空新聞臺負責人約翰·賴利發(fā)表聲明,向迪恩的家屬表示深切哀悼,并稱贊迪恩是一名有才華的記者。
另外一人是《海灣新聞報》的女記者哈比巴·艾拉齊茲,她當天在阿達維耶清真寺附近遭槍擊身亡。艾拉齊茲今年26歲。據《海灣新聞報》稱,她生前正在開羅休假,并沒有采訪任務。據了解,這兩位記者是在埃及軍警清場行動開始前,就已經進入了阿達維耶清真寺廣場。
另外,埃及國營《新聞報》的埃及籍記者阿卜杜勒·賈瓦德當天在阿達維耶清真寺廣場的沖突中身亡。埃及報業(yè)聯盟證實賈瓦德殉職,但未說明他是如何喪生。
除這3名身亡的記者外,當天還有兩名分別來自路透社和美聯社的記者受傷。
□觀察
埃及軍方別無選擇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所中東研究室研究員王京烈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如果不清場,埃及只會越來越亂,軍方別無選擇。
王京烈說:“埃及軍方開始說最早12日清場,但12日并沒有行動,是有所顧忌,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如果置之不理,埃及只能越來越亂,如此下去埃及將處于無政府狀態(tài)。”
西亞非所中東研究室主任唐志超告訴記者,兩個因素促使清場行動:一是雙方分歧過大,矛盾無法調和;二是穆兄會及支持者長期占據復興廣場等地,如果不予控制,將有損臨時政府和軍方威信,局勢持續(xù)動蕩,給社會帶來很多消極影響。
王京烈說,一直以來,埃及保持著世俗傳統。如果穆爾西繼續(xù)執(zhí)政,埃及最終可能變成一個伊朗式的“伊斯蘭國家”。軍方需要維護埃及的世俗性,雙方矛盾難以調和。
王京烈指出,造成目前局面,埃及臨時政府和示威者均有責任。一方面,臨時政府應找到比暴力清場更好的解決辦法;另一方面,示威者表達訴求時,應采取更平和的方式,而不是無休止地在廣場上示威。
西方譴責言不由衷
就西方國家對清場行動的譴責,兩位專家認為,這是西方國家迫于壓力擺出的一種姿態(tài),實質上是希望埃及當局服從西方的價值觀。
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14日一改先前謹慎措辭,以“應受譴責”來評價清場行動,稱“行動違背埃及人民對和平、包容與真正民主的追求”。
唐志超說,埃及臨時政府的生存在清場后面臨一系列問題。軍方解除穆爾西總統職務后,美國政府沒有稱之為“政變”。但清場行動導致人員傷亡,美國也不得不譴責。今后,美國政府可能迫于國內壓力,停止對埃援助。
他還說,圍繞敘利亞問題,阿拉伯世界已經分裂。埃及局勢動蕩,或將加劇阿拉伯世界進一步分裂的風險。
王京烈認為,西方國家對埃及軍方的要求是“不能有傷亡”,但隨著局勢發(fā)展,“代價”有時難以避免。
他說,西方國家譴責埃及臨時政府旨在施加壓力,本質上希望臨時政府按照西方價值觀辦事。臨時政府應盡快讓埃及翻過這一頁,否則將繼續(xù)在國內外承受巨大壓力。
發(fā)生內戰(zhàn)幾率不大
中國駐埃及前大使安惠侯認為14日的清場行動,是埃及近期局勢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自穆爾西下臺以后,雙方已僵持40多天,埃及民眾也逐漸對軍方無力穩(wěn)定國內局勢表示不
滿,在這樣的情況下,埃及軍方要想推進政治進程,只有強硬地采取清場行動。”
埃及再次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是否會出現內戰(zhàn)或大的動亂?安惠侯說:“從目前各派力量對比情況看,埃及爆發(fā)內戰(zhàn)的可能性很小。因為穆兄會本身并沒有軍隊,況且包括西方國家在內的多方勢力,都不會支持埃及出現內戰(zhàn)。但雙方繼續(xù)僵持還是難免的。”
(據新華社央視鐘欣京華時報實習生孫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