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03 08:42:00 來源:中國資本證券網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上周末,證監會宣布IPO明年年初重啟,雖然短期對大盤有一定壓力,但中長期利好A股市場。我們認為,上證指數調整的空間并不大,但中小板、創業板指數則有很大調整空間。實際上,《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出臺后,“新”結構性行情已經上路,并不會因IPO的重啟而改變。改變的是,引導資金把投資、炒作方向轉向引領中國經濟增長的“藍籌股”,而不是這幾年市場熱衷的概念、題材的炒作。
隨著IPO的重啟,并逐步轉向注冊制,市場將出現一批“稀缺性”公司。比如:不管再有多少家公司上市,不會再有像中國南車、中國北車這樣,能代表中國高科技、并能獲得國際認可的公司了。中國軟件等四家獲工信部授予的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特一級企業資質,今后新上市的公司幾乎不可能再獲得特一級企業資質。中國衛星等航天、航空系中優質公司,今后也很難再看到這樣的公司。同仁堂、天士力、承德露露這樣既有品牌,又有市場的公司,未來新上市公司中恐怕是鳳毛麟角。
應該說,新股發行制度改革、重啟IPO、推進優先股、加強現金分紅管理、借殼上市新規等舉措,對引導價值投資、強化上市公司回報、平抑市場炒作、打造“投資市”起到積極的作用。本周一,創業板指數下跌8.26%,中小板指數下跌4.83%,就是上述預期所起的作用。這也透視出,A股市場的投資風格已處于轉向的“前夜”,即從前幾年熱衷炒作具有各種“概念、題材”的中小市值股票,轉向真正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行業龍頭,那些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藍籌股,那些在中國經濟轉型中“脫穎而出”的公司。
新股“無限量”發行,將倡導價值投資理念,密切市場與實體經濟的聯系,將引導市場炒作風格轉向“稀缺性”。這批公司擁有很高的門檻(或核心技術、或品牌優勢、或準入牌照等),市場將重新給估值,應該高于、甚至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今后個股走勢將嚴重分化,不妨“弱化”指數,深挖板塊、個股,回避前期被熱捧的中小市值股票。未來幾年投資股票,白馬股是安全邊際最好的。選股思路: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國家戰略。謹記這十二個字,股市投資并不難。
雖然大盤短期內還會慣性下跌,但這也給了投資者低位關注戰略性品種的機會。延續之前觀點,除了戰略性關注高鐵板塊外,繼續關注:航天軍工、信息安全、環保、醫療保健、民族品牌等板塊。(民族證券)